〔摘要〕自我控制對于個體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決策過程涉及自我控制的參與。中小學生心理水平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較低,影響著他們的決策行為。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和家長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使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關鍵詞〕中小學生;自我控制;決策行為;教育對策
一、引言
自我控制是人類的一項重要心理能力, 在面對刺激和誘惑時,它使人們以靈活和新穎的方式調節(jié)、協(xié)調自身的思想和行動,以達到既定的長期目標[1]。自我控制是一個含有多個維度、多個層次的復雜心理結構,可以促進個體的社會性發(fā)展,是個體從幼稚、依賴走向成熟、獨立的重要標志。自我控制對個體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自我控制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
決策是人類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固有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人類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2]。拿破侖曾經(jīng)說過:“沒有什么比決策更困難,因而也更珍貴的了。”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無論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要把握機會,及時作出決策,尤為重要。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已有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各種風險行為不斷出現(xiàn)、增長,并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頂峰[3]。近幾年來 ,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因此,增強青少年獨立決策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朝著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自我控制對決策行為的影響
(一)自我控制發(fā)展不成熟在進行自我控制時,大腦前額葉皮層被激活。但是基于發(fā)育神經(jīng)科學的假設,大腦額葉皮層的成熟要到生命的第三個十年才會完成[9]。中小學生自我控制發(fā)展還不成熟,沒有足夠的正面控制來抑制沖動驅動,例如感覺尋求。低自我控制的個體更多地出現(xiàn)尋求冒險、沖動、短視的傾向,不能很好地監(jiān)控自己為未來作規(guī)劃。這種觀點認為,很難阻止青少年作出風險決策,只有在大腦成熟后,他們才能控制冒險、沖動等行為,才會擁有更長遠的視角,以帶有計劃性的眼光看待未來,作出更為理想的決策。
(二)自我控制資源減少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個體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它類似于支持人體肌肉活動的力量,并為人的各種自我控制心理活動提供能量支持,這種有限的能力被稱為自我控制資源。自我控制資源是有限的,個體在前一階段完成自我控制后,這種資源會出現(xiàn)短暫性的損耗(也叫作“自我損耗”),從而引發(fā)隨后涉及自我控制的任務表現(xiàn)成績下降[10]。決策和自我控制都是自我執(zhí)行功能的重要方面,它們利用一種共同的心理資源,并且其中一種可能影響另一種。
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出正確決策行為
(一)進行利弊分析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中小學生合理規(guī)劃時間的能力,告訴他們,在作決策之前可以先畫一個時間管理矩陣,將需要完成的任務分為四類——重要而緊急的事,重要卻不緊急的事,不重要卻緊急的事,不重要不緊急的事。這樣會使決策者在作決策時處于一個平衡的視角,能分清利害、輕重關系。
(二)征詢他人的建議中小學生的決策受到社會認知、人格、環(huán)境等多個變量的影響,來自他們身邊的重要他人(如教師、同伴、父母)對其決策的影響更為直接。從他人那里獲取建議,或借鑒他人提供的相關信息,是作出好決策的基本條件。因此,在面臨人生重要的關口時,教師和家長應告訴中學生加強與身邊重要他人的溝通和交流,在作決策之前,多多聽取師長和親人的意見和建議,全面考慮,使決策更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三)正念訓練與呼吸訓練相結合相關研究顯示,正念訓練可以顯著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作重要決策前,心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短暫的呼吸模式調整,短暫的迷走神經(jīng)呼吸模式能夠增加心率變異性,并能顯著地改善決策行為[11]。
參考文獻
[1]Smolen T ,Chuderski A . Semantic Conflict Mobilizes Self-Control in a Realistic Task[J]. Current Psychology,2017 (2):1-11.
[2]方平,陳滿琪,姜媛. 決策的腦認知神經(jīng)機制[J]. 心理科學,2009,46(3):640-642.
《中小學生自我控制對決策行為的影響及教育對策》來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者:任亞萍 。
下一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