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的學習在英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語句是否通順,單詞用哪個,單詞組合順序是否恰當都和語法有一定的關系。對于語法的教學,每個英語老師也是相當重視的,本文就高中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策略展開了一些分析,是一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
摘要:語法是串聯(lián)英語詞組,進行有效語義表達和情感傳遞的核心媒介。加強語法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包括對句子成分的分析,固定語法結構的掌握運用,從句的結構簡化等等。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策略是促進英語交流的必要硬件驅動。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句子結構逐漸趨于復雜化,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語法知識和語法結構的多元化變化,句型逐漸由簡單句向復合句轉變。語法知識支配語言功能,對語義的影響重大。構建語法知識的重要核心是語法結構構建,包括固定句型的搭配,介詞和謂語動詞的使用, 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裝等等,都有既定的規(guī)則可循,需要學生扎實掌握,達到科學簡化句子結構,深化理解掌握的目的。毫無疑問,語法知識的正確使用能有效避免語義理解歧義,因此,本文主要從常見的語法結構分析語法知識對語句結構和語義的影響,以及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明確語法知識對句子結構和語義的影響
英語語法主要包括句子的時態(tài),謂語動詞的形式,介詞短語的搭配、從句的引導、結構的調整、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倒裝等等。每個句型都有固定的語法結構框架和核心關鍵詞,影響著句子成分,決定著句子語義。因此,把握不同語法知識結構下的句子成分的變化規(guī)則,有利于句子的理解掌握。
1.不及物動詞與介詞的搭配對語義的影響
不及物動詞需與介詞搭配才能連接賓語,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其中,介詞決定著賓語的形態(tài)和句子的整體語義。對于不及物動詞,其運用規(guī)則和表達的語義是由與其搭配的介詞決定的,主要包括in\on\to\of 等等,其中to既可以作為介詞,也可以作為動詞不定式的標志,這需要學生根據句子成分進行分析鑒定和使用,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準確分析句子的整體結構,把握核心詞匯與語義之間的銜接,抓準關鍵介詞的搭配使用規(guī)則和表達含義,避免理解歧義。
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掌握熟悉的語法知識技巧外,對于無規(guī)律可循的語法知識需要通過記憶掌握。比如在用both和all作為主語同位語時,其位置的順序也無規(guī)律可循,則需要學生記憶掌握運用,即當both和all作為主語同位語時,是置于動詞、情態(tài)動詞、be動詞之后,實義動詞之前,而在簡短的回答中,則位于情態(tài)動詞和be動詞之前。Are you all here, today? Yes, we all are.
另外,學生需要熟記特殊句型的使用規(guī)則,比如同源賓語,即用句子中的動詞的名詞形式充當其賓語,常見的詞有l(wèi)ive \die\dream\smile等等。如He dreamt a horrible dream.這類語法知識的使用只有通過教師的不斷深化,學生的記憶掌握,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效果。
2.動詞doing使用規(guī)則與語義
在初級階段,動詞doing形式主要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表達語義的復雜化,動詞doing的形式也會隨著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和狀態(tài)變化。由簡單的一般進行時發(fā)展為表示過去時間或將來時間一直進行的動作等等,即過去進行時和將來進行時,而這些時態(tài)的變化都有相應的結構形式。
對于語句的時態(tài)的把握,教師要指導學生準確分析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節(jié)點和動作的完成情況。一是以現(xiàn)在的時間點為坐標,分析動作的完成情況;二是以主語為主體,分析動作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即主動還是被動。把握住以上兩點,即可以確定動詞doing的形式和用法。另外,動詞doing形式除了表示動詞正在發(fā)生的狀態(tài),也可以以動名詞形式充當句子表語成分。如Her job is texting and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hotel.
3.從句的使用規(guī)則
高中英語句型復雜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從句替代了原來的簡單句,即用引導詞將兩個句子之間的相同部分進行替代,從而提升了句子層次,深化了句子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句子成分劃分不清楚、引導詞使用錯誤等等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進行專題講解的時候,要注意區(qū)分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指導學生準確把握從句使用規(guī)則。比如whether作為“是否”含義在引導賓語從句時,可以在有些情況下和if進行替換,但是在其它的名詞性從句中,則不能。所以學生要認真鑒別從句類型,優(yōu)化語法知識運用。
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掌握句子的語法知識結構,把握決定語法結構的關鍵詞,才能準確理解句子含義。加強英語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承接轉化,做到知識靈活過渡,科學深化,有效運用。
二、強化高中英語語法課堂教學具體策略
語法知識是保障語言交流順暢、語義傳遞準確的重要鏈接載體。隨著高中英語語法知識結構的復雜化,教師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把握不同語法結構規(guī)則。
1.指導理解記憶,掌握演變規(guī)則
高中英語語法知識都有既定的語法規(guī)則和規(guī)律,只有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更加持久地記憶掌握、科學運用。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英語語法知識都是直接性,公式性的導入,讓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狀態(tài),對于語法結構缺乏細致的分析,不利于學生的靈活運用。但是,高中英語語法知識結構復雜,教師只有實行科學的指導理解記憶,才能準確把握句子各成分的變化規(guī)則,科學簡化句型。比如用ship作為名詞后綴,表示身份職業(yè)的詞語,學生可以運用拆詞記憶法對這類型的詞進行歸納性的總結記憶,能有效簡化記憶難度,也加深記憶效果。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于英語閱讀中對陌生詞匯詞義的猜測理解上,常見的有citizen―citizenship, professor―professorship。
2.采用比較記憶,避免混淆使用
為科學加強學生對于不同句型的語法知識的準確掌握,教師可以加強語法知識間的比較分析,通過對比、類比的形式找準不同,抓準關鍵詞。比如在定語從句中,明確關系詞who/which/that/where/when在句子中所充當的句子成分;在固定短語中,明確不同介詞短語的搭配形式,如be familiar with和be familiar to的區(qū)別應用及意思區(qū)別等等。運用比較記憶,既可以強化知識結構區(qū)別,也能加知識間的承接聯(lián)系,加深理解記憶。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法規(guī)則和規(guī)律,加強學生舉一反三和積極思維的能力,熟背某些動詞或介詞后面只能接動詞doing形式。英語語法知識有規(guī)可循,但是也有不規(guī)則變化的現(xiàn)象,比如有些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沒有遵循既定的變化規(guī)則,win\swim\take等等,所以,學生既要掌握語法知識規(guī)則變化,也要熟記不規(guī)則變化的注意事項,協(xié)調使用,才能有效健全完善英語知識結構。
3.加強實踐,科學簡化句子結構
教師要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運用,運用情境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簡單句的常規(guī)使用現(xiàn)象,采取結構嚴謹、語法準確、詞匯適當的復合句型。毫無疑問,在高中英語教材和考試內容中,復合句型往往是考試的關鍵,在復合句型中,會融入更多復雜的語法知識使句子結構復雜化,包括倒裝、省略的現(xiàn)象等等,學生要善于結合已學語法知識,準確識別句型、抓住關鍵、破解句型、簡化句子;另外,在復合句型中,其中的主語、謂語和賓語部分不再是單一的詞匯,而是由短句構成,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準確分析復合句型,細化和簡化長句,還需要積極拓展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具有突破性和挑戰(zhàn)性的復合句型進行分析理解。
4.加強學習成果反饋,及時強化突破
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指導教師有效改變教學方向和教學進度。教師要采取多重手段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只進行典型抽查,而是要面向所有學生,做到檢測結果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在對學生進行了摸底檢測后,對于檢測結果,教師要準確分析,一方面要把握住薄弱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要多花時間和精力,進行細化講解,強化練習和突破訓練,對于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能忽視,而是耐心指導,做到所有學生知識均衡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分析解決,不能拖沓,否則當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重新構建,在下次的運用過程中,很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語法知識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結構復雜,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語法知識對英語句型結構和語義的影響,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理解記憶方法,扎實語法基礎,強化知識結構,提高英語知識水平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吳自恒.淺談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定位與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4(02).
【2】佟永遠.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18)
【3】楊錦齊.高中英語語法學習策略教學實驗研究 [D].華東師范大學,2008.
高中英語教育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天津市教科院學報》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教育學術刊物,也是中國第一家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1989年創(chuàng)刊,原名《教育論叢》,1994年更名為《教育改革》,1999年改為《天津市教科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