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期刊咨詢網給各大教師提供中級職稱論文下載服務,本文是一篇中學數學論文范文,選自期刊《中小學數學》雜志社成立于1982年,原隸屬地質出版社。1991年因出版系統(tǒng)不對口,劃歸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小學數學雜志社及數學教育 研究發(fā)展中心編輯出版。屬中央級科技期刊。 《中小學數學》在1982-1992年為月刊,內容涵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數學教育問題。
【摘 要】類比法是數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通過類比法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發(fā)現定理、公式和探索解題思路.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類比思想不僅可以幫助解決問題,而且有助于引出新的問題,做出新的猜想以及構造新的數學對象等。
【關鍵詞】類比法,中學數學,解題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有許多關于類比的問題。如“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關信息進行歸納、類比和猜想”,“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獲得猜想”等。在授新課時,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類比可以使學生猜想出新授知識的內容、結構、研究思想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也可以在研究他人成果的基礎上,按照類比的方法,主動、大膽的去猜測可能存在的新結論、新規(guī)律。通過對這些猜想的研究,發(fā)現新的成果及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一、類比法的涵義
類比法是一種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結論內的可靠程度,依賴于兩個研究對象的共有屬性,一般說來,共有屬性愈多,結論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二、類比法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
2.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類比
數列在高中新教材必修五第二章,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這兩類基本數列。它們在內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包括它們的定義、性質、通項公式、前項和的公式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弄清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例:對等差數列的概念問題,作如下指導。
問題1:等差數列的概念
答: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稱為等差數列。這個常數稱為公差,記為d。
問題2:類比等差數列的概念,給等比數列下定義
答: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稱為等比數列。這個常數稱為公比,記為q
問題3:公差d的取值范圍。公比q的取值范圍。
問題4:常數數列一定是等差數列嗎?一定是等比數列嗎?
答:常數數列一定是等差數列;非零常數列一定是等比數列。
通過類比思維方法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更好,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課后去研究類似的其他數列。
3.類比法在幾何解題中的應用
立體幾何從研究方法上講,是平面幾何的繼續(xù);從研究對象上講,是平面幾何的擴展,立體幾何與平面幾何中相似的問題也有相似的解法。有些幾何問題,或圖形類似,或條件類似,或結論類似等,通過類比分析,能更快地悟出解題的思路。
三、類比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類比學習新知識,幫助學生有效的理解重點難點,加深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通過類比來推廣數學命題,還可以通過類比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學生在學習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描述法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它們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它的一些本質特征.盡管老師一再強調要注意我們研究的對象,但學生可能認為那是小問題,不太在意。于是,可引導學生先探索課本例題。
學生看到這兩個式子,可能馬上會說,是一樣的.再引導學生看這兩題的研究對象,同學們通過看了以后發(fā)現,第二個式子研究的只是函數值y,所以把答案改成2。這也是不對的。實際上,這里的集合A,B表示的都是實數集,所以它們的交集也是實數集。第二個式子的解為。
通過以上的對比,同學們不但加深了對集合概念,集合的表示法的理解,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總結
類比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注重類比法的講解和應用對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發(fā)展數學思維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對學生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總之,類比法是數學教學和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只要我們注意運用,在減輕學習負擔的同時,還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玲,邵光華編著.數學思想方法與中學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7.21-23
[2]張奠宙,過伯祥著.數學方法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49-50
[3]楊勇,羅敏.“類比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學科教學,2005,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