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統(tǒng)一 ,彰顯人文精神
——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思考
張波
河北省大廠高級實驗中學 065301
內容提要:本文圍繞高中作文教學如何做到“文道統(tǒng)一”這一話題,從高考作文命題到平時作文教學及講評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具體談到如何把做人教育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最終寫出正確的思想內容和完美藝術形式統(tǒng)一的文章。
關 鍵 詞:作文教學、文道統(tǒng)一、做人與作文、思想境界、人文性
古代學者主張“文以明道”“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雖歷經(jīng)時代變遷,文化更迭,但其對閱讀寫作,及語文基礎教學,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文”泛指文章的形式,“道”泛指文章的思想內容。語文教學中的“文道統(tǒng)一”即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
首先,高考作文命題從未脫離過“道”。
新時期的“道“具體內容十分豐富,如: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正確的審美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熱愛黨堅持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改革開放意識教育等。
從近十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的命題來看,無不把考察學生的心靈體悟和思想境界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1998年《堅韌——我的品格》進行心理承受力的思想素質教育。2001年“誠信”緊跟市場經(jīng)濟改革的步伐,教學生“人無信不立”的做人道理。2005年“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2007年漫畫“出事了吧!”旨在讓人學會自立,學會承擔。2009年“兔子學游泳”的寓言故事告訴大家要揚長避短,不要求全責備的處事原則。2010年漫畫貓對如今是否還要捉老鼠的分歧教育人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本職工作,才有生命的意義。高考作文以此教育中華兒女要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美好品德薪火相傳。
其次,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認識的深刻性。
態(tài)度決定一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其做人態(tài)度則決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所以,“要想作革命文必先做革命人”。平時要在生活中注意對學生進行做人教育。
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聯(lián)系生活進行基本訓練,既“導流”有“開源”,如: 旅游、調查都是學習語文的形式。 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街頭、書攤、市場,假期隨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點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現(xiàn)實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即是很好的作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學習,又可以學以致用,學會做人。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生活,實際體驗生活。從而區(qū)別真善美、假惡丑,寫出正確的思想內容和完善的藝術形式相統(tǒng)一的文章。
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生活,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興趣,對提高認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因而,語文課外活動應成為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讓學生走出校門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投入社會大課堂中,在提高他們作文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能力,這樣,他們的筆下體現(xiàn)出的將是良好的語感,健康的心態(tài)和感恩的情懷,而不再是風花雪月,孤獨寂寞,無病呻吟。生活將使他們的作文充滿陽光和朝氣。
陶行知先生說:“社會即學校”。劉國正先生也說過,“語言是軀殼,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靈魂,他們水乳交融,難分難解”。因而在生活這個大課堂學習語文,在實踐中運用語文,讓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開語文學習的各種渠道,實現(xiàn)學生作文的大變革。
第三,以激勵性評價,體現(xiàn)“人文性”原則
講評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批改的延伸和補充,同時也是師生對話的極好機會。
著重“找寶”與著重“找岔”作為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其指導實踐的結果大不一樣。“教育的竅門在于尊重與發(fā)現(xiàn)”,“懂得如何開發(fā),肯定學生的積極因素乃是教育成功的一個竅門。”前者符合學生的進取求成心里,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和寫作的信心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后者以塑造學生自卑心理、弱者形象,扼殺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潛力,嚴重者還會影響身心健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一個學生如果在兩三個月里看不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他學習的愿望就消失了。”我們講評的時候,要把老師真誠的贊美送給更多的學生,甚至要偏愛差生。激勵由于欣賞,欣賞源于尊重。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如果老師真正愛他們,他們就會象依戀自己的父母一樣依戀老師,接近老師,老師的話也就更容易打動他們的心,更能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因此,我們老師在講評中表揚學生,要發(fā)自內心地對學生某些方面的優(yōu)點或點滴進步感到真誠的喜悅。這樣才能更激勵他們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在下次寫作中以求得更大的進步。一位教育家說得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潛力誰掌握此道,誰就贏得學生并為他們迎接明天做好準備。
著重發(fā)現(xiàn)、開掘學生作文中的積極因素,并不是說,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可以不管,不去批改了。這些也必須重視,必須批改。但是,我們所強調的是要對他們保持積極的促成態(tài)度,使缺陷和錯誤成為比較完美的前導。
在作文講評中對于學生的意愿與整個社會進行對話熱情應予以愛護、培育,使他們從小就培養(yǎng)起一種對社會、對人生的使命感。
總之,新形勢下作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是多方面的,以上三點是從高中作文教學的過程來說的,它強調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學的始終,作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仍需我們進一步去努力探究。
參考文獻:1、《課程與教學論》河北教育專家委員會編寫
2、《學與教的新策略》肖海龍 浙江大學出版社
3、《中學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李杏保 顧黃初
歡迎參閱中學語文類論文的范文,如果您也想發(fā)表同類論文至期刊可咨詢本站編輯,幫助您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