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依據(jù)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自身《鋼結構》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經驗,結《鋼結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調整,才能改進《鋼結構》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復合型高技能應用性人才。
關鍵詞: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實踐性教學 多媒體教學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鋼結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鋼結構》課程對于高職類院校的學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從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效果來看,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高職類院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深入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性。本文對于《鋼結構》課程教學的改進提出自己的一些體會,旨在改進傳統(tǒng)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鋼結構人才。提高高職高專院!朵摻Y構》課程教學質量的措施:
1.改革教學方式,推廣案例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基本按如圖1框架內容順序進行授課。
圖1
但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把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而是孤立成為一個個個體,同時理論和實踐不能很好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式,推廣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把理論應用于實踐。
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能更好地運用于工作中!朵摻Y構》課程中鋼結構的連接計算這部分內容是相當重要的,傳統(tǒng)教學中,單獨將這部分內容講授完后,發(fā)現(xiàn)學生不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若應用案例教學法,增加工程實際中鋼結構連接的模擬內容,讓學生進行計算,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關注最新成果,優(yōu)化調整教學內容
2.1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性教學
《鋼結構》教材內容更新較慢,內容較陳舊,書本、課堂都強調細、全、多,面面俱到,而課時十分有限,我們應該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在高職教育相當重要,是否能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關鍵是實踐教學是否完善,是否有特色。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
《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是兩門獨立的課程,在這兩門課程中分別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和鋼結構設計原理,有些內容有重復。如: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鋼材的種類及影響因素。在教學中,這兩門課的教師都要講授這些內容,實際上可以在一門課中講授,將節(jié)約的課時可以加強實踐性教學。又如:《鋼結構》教材中的公式推導過于繁多,應以“必須夠用”為度,將學習重點放在如何運用其結果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應用知識點上。
在授課過程中適當補充構造部分的內容,如:梁和柱的拼接連接、柱腳的構造等。鋼結構的細部處理——構造措施相當重要,與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應該補充這些內容,使之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全面的有機體系。
2.2關注最新成果,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應以學生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為中心,以因材施教為立足點,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基礎性、科學性、適用性,拓寬專業(yè)知識,突出能力培養(yǎng),同時關注最新成果,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要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制約,并且隨著各個制約因素的不斷變化而發(fā)展。鋼結構的設計理論和方法、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之中。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要根據(jù)當前的發(fā)展趨勢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結合新的研究成果,對教材內容作適當?shù)难a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全面地掌握鋼結構知識。
2.3增加施工圖識讀,加強實踐性教學
結合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建筑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使學生學以致用,加強學生對鋼結構施工圖的識讀。通過施工圖的識讀實訓, 可以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提高,畢業(yè)以后能夠迅速進入頂崗狀態(tài)。
2.3.1查閱文獻、獲得信息的能力。在識讀施工圖實訓中,需要運用各種手冊、規(guī)范、工具書等?梢砸龑W生學習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使學生具有查閱文獻、獲得信息,了解鋼結構及相關學科的科技動態(tài),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業(yè)務水平。
2.3.2提高識圖、制圖的能力。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既要能夠識圖,通過圖紙了解設計者的設計思想、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又要能夠制圖,通過圖紙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讓別人看得明白、看得清楚。在識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繪制一些必要的節(jié)點詳圖,并要求圖紙表達簡潔、清楚、線型準確、布圖合理、比例協(xié)調,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識圖、制圖的能力。
2.3.3 提高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方案,訓練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此外,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結構模型的制作,制作模型的過程同樣是結構設計、施工的過程。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模型的制作中,加深了對本課程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
3.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
鋼結構的各種連接形式的受力情況、構造問題一直是鋼結構學習的難點。為了更形象地讓學生理解,教師必須在黑板上大量圖示,這在教學過程中耗費了不少教學時間,使本來就少的學時更緊張。若在教學中引入教學錄像帶、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計算機的文字、圖片、色彩、動畫等效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重點突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
結束語
本文依據(jù)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結合《鋼結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鋼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從目前鋼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時優(yōu)化調整,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改革教學方式,推廣案例教學;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鋼結構知識,以適應工程實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綏平.《鋼結構》[M]. 第二版.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1
[2]靳百川.《輕型房屋鋼結構構造》[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2
[3]唐麗萍,喬志遠.《鋼結構制造與安裝》[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