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職的課程設置中,幾乎在所有的音樂院、系都把鋼琴教學當作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的必修課開設。事實上它也逐漸成為音樂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現行的鋼琴教學改革過程中,一些院校多以加人鋼琴藝術史與鋼琴作品賞析、鋼琴教學法、鋼琴集體課等教學內容為主要形式,這無疑是對拓展學生鋼琴技能與提高學生鋼琴素養(yǎng)的很好嘗試。筆者認為,課程設置、授課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是,長期以來受專業(yè)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很多方面制約著課程改革的進展.不解決課堂培養(yǎng)目標、課堂授課內容等基本的教學問題,改革很難有質的突破。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必然要求課堂教學高效率、授課內容綜合性。 客觀上講,高職音樂專業(yè)大部分學生都必須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完成鋼琴的整體學習任務。但是,這樣短的時間對于鋼琴學習來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都顯得有些緊張。再有,由于師范類教育專業(yè)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的差異,使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用于鋼琴的練習。長久以來,高職鋼琴教學中彈教程是一脈相傳的教學主導思路,這使學生自然不自然地步入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與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相背離。這種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使我們不得不對實際的教學效果和有效性提出疑問。一方面我們要教授學生作為音樂教師的職業(yè)技能,另一方面又好像在追求高尖端的教學效果,要求學生盡可能掌握多一些的教程和樂曲;一方面我們在貫徹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對鋼琴知識的全面掌握卻顯得有些不夠,對專業(yè)之間的聯系又有些模糊不清?v觀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鋼琴課堂教學,有許多經驗需要總結,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積極探索、研究、改革鋼琴課的教學,對于提高鋼琴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即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同時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才能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音樂教師,并在教學中使學生受益。鋼琴作為高校音樂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其任課教師應當始終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鋼琴教學中對學生“潛能”的挖掘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而挖掘學生眾多潛能的過程中,有兩種能力更應視為核心,一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會癱”的能力。愛因斯坦 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不少學生在步人鋼琴學習的初期時,往往都是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遠大的抱負,這都是受鋼琴直接的感染所致,但鋼琴是一門技藝性很高的樂器,正確的方法和熟練的演奏技巧都是在持之以恒的訓練和艱苦頑強的意志中積淀而成的。隨著學生對鋼琴的接觸了解逐漸深人,對它原先抱有的興趣和理想會隨著枯燥乏味的練習漸漸淡薄,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學習鋼琴的動力。這時,教師在教學中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的“熱愛”,就成了教學的當務之急。當然,鋼琴教學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在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的同時,還要在精神上給學生以鼓勵,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教師也要充分加以利用,不斷樹立學生學習鋼琴的信心和勇氣,讓學生真正的在思想上感悟到音樂真諦,從而讓學生知道艱苦的付出有了回報,這樣學生就能在良性循環(huán)中越來越快地提高練琴效率,越來越真正地熱愛這門藝術。 二、鋼琴教學中對學生情感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不斷地滲透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樂句開始,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通過直接哼唱,初步了解樂句的劃分,有起句就有落句,先掌握哼唱的音樂感覺要比直接從指尖表現出來容易得多。有了正確的樂句劃分,有了哼唱的情感體驗,接下來再彈奏,這樣大腦就會根據原先的情感經驗來指揮手了,一遍、兩遍、三遍,手上的控制就更易掌握。在這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啟發(fā)學生,使其從被動地刻意模仿情感,變成主動地體驗情感,表現情感。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精髓的能力,在示范時,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表現力、感染力,盡可能做到用豐富的情感來表現每一個樂句。要求學生在每一次練習時,不能一味地毫無價值的多次重復,而應該在每一次彈奏時,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并盡可能地去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表現能力。除了以上就曲論曲的啟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對情感表現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多接觸專業(yè)以外的知識,多了解歷史、人文、美學的知識,增強自己文學方面的修養(yǎng),這種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學生日積月累.使學生在身體、精神、理智、情感和感覺諸方面達到和諧一致。要把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當然,教師在努力引導學生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同時,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相 當重要的,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多方面吸取各種有利自身素質提高的知識,讓自身的文化魅力、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熏陶學生。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也是任重而道遠的。 三、鋼琴教學中對學生視奏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鋼琴學習中,學生經常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在彈奏曲目時,樂譜雖然擺在眼前,可是很少被學生注意,彈奏時,學生只會生搬硬記地把旋律記住再體現在雙手,往往彈出的曲子,節(jié)奏和音符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更談不上音樂感覺了。這與學生怕看譜、怕讀譜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因為學生彈得基本可以,就不關注學生的視奏過程,這樣不但會造成學生以后的學習障礙,還會滋長這種不良習慣的延續(xù)。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視譜慢練,而且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雙手同時配合練習,在視奏的過程中,不但要看清每一個音的位置、每一組節(jié)奏、每一個樂句,而且還要看清每一個音樂表情記號,不過一定要從慢開始,因為只有慢練,大腦才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才能要求多種器官協調統一,在這一過程中再突出重點去加以練習,這樣在大腦中形成的是一種延續(xù)的立體效果.而不是之前所說的生搬硬套的零散的樂句。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多視奏,不論在彈第一遍,還是第十遍時,樂譜要始終看在眼里,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就會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彈奏中的錯誤,不斷矯正表現力的不足,在無意識狀態(tài)中,不斷加深大腦對旋律的映像。學生會在自查自省中,不自覺地使自己的彈奏越來越規(guī)范,這樣會大大提高練琴的成果,就不會出現明明彈錯了還無法察覺的情況。 正確的視奏,也是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加深讀譜、節(jié)奏、調式、調性等樂理知識很好的途徑,保證了基礎知識的牢固,才談得上樂譜的正確表達。要讓學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師,不 要養(yǎng)成一種上課讓教師來改錯的不良習慣。有了這種訓練,學生就會在長期練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而且還可以加速提高自己的眼、手、耳、腦高度協調的 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高職鋼琴教師,針對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區(qū)別對待,對于一些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多學一些鋼琴技巧方面的知識也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同學而言,授課時培養(yǎng)他們的鋼琴綜合素質、建立鋼琴教學與相關學科的聯系要比單一地拓展教學內容更為適宜。 如何擴大課堂教學的知識面,如何深入挖掘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是鋼琴教學的當務之急。如果各個分支專業(yè)的課堂教學能夠體現對學生的綜合要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必然是比較全面的.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音樂教育才能稱其為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協調,才能夠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上一篇:美術專業(yè)教育實習探析
下一篇:在舞蹈教學中實施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