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都會考慮的問題,因為課堂上,教師講一節(jié)課也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當然,這也會考慮到學生對這堂課的接受程度。有的教師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吸引學生的興趣,也會有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本文就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一篇化學教學論文,文章主要論述了如何讓化學課堂鮮活生動起來。
摘 要:圍繞課堂引入中如何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問題情景,讓化學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從而將學生帶入一個新奇的化學世界,讓學生能夠主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獲得探究過程中的知識收獲、思維鍛煉和情感體驗等,同時對創(chuàng)設情景的原則和方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景,主動,情感體驗
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構建煥發(fā)生命力的高效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重心是學生,特點是以學定教,以學促教,提高三維目標的達成度,使學生得到和諧發(fā)展。要想激活課堂,首先要激活學生思維,讓化學課堂生動起來,那么如何讓化學課堂生動起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做法有哪些呢?
一、以生活中鮮活的事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化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內容非常多,在備課中找出與知識點相聯(lián)系的學生熟悉的生動的生活事例,例如學習醋酸的化學性質時,設計:在生活中用食醋泡雞蛋為什么可以補鈣?在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煤礦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有幾種?液化氣的成分是什么?用生活中的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好化學不僅可以解釋生活中豐富的化學現(xiàn)象,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二、 從實驗現(xiàn)象入手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利用實驗引入新課往往讓學生感到活潑生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探究熱情。比如在原電池的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了4個裝有硫酸溶液的水槽,各水槽之間由銅片和鋅片搭接起來形成一個串聯(lián)的裝置,接著將兩端的導線接通一個門鈴(或一盞燈),結果門鈴響了(燈亮了),這種在家中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竟在實驗室中通過硫酸和銅片、鋅片再現(xiàn)出來,令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門鈴為什么會響?電流是怎么產生的?硫酸、銅片、鋅片有什么作用?還可以用什么材料組合讓門鈴響?”。一系列問題被學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來,使得這堂課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探奇的心理,后面的探究過程當然是水到渠成。再比如在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家中常用的潔廁靈和84消毒液,并提出問題:“將這2種清潔用品混合使用,會不會增強清潔效果呢?”通過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液體混合后產生了黃綠色的氯氣,不但輕而易舉地否定了教師“增強清潔效果”的假設,而且進一步產生疑問:“氯氣是怎么產生的?”接著順理成章地沿著原理分析、實驗探究的路子了解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三、 從生產、生活實際入手
化學課程中的“二氧化硫”、“糖類、蛋白質、油脂”、“乙酸”、“硅酸鹽工業(yè)”、“合成氨工業(yè)”等內容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引入時往往可以從實物展示、電視、報刊雜志、互聯(lián)網等媒體的報道入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質教學中,很多教師通過酸雨的形成或二氧化硫的漂白等學生熟悉的事實入手,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在金屬鈉的性質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報道《金屬鈉水雷驚現(xiàn)珠江》,在報道中,金屬鈉與水的反應特征處處可見,學生從一個閱讀者的角度出發(fā),從感受到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巨大威力,到自己親自動手的驚險刺激,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整堂課的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強,教學效果當然很好。
四、 從化學史入手
著名化學家傅鷹說過:“化學給人以知識,化學史給人以智慧”。苯的結構的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原子模型的建立等一系列化學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無不閃爍著科學家們高尚的科學品質、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新課標非常強調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教育,要求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化學史教育時機,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在苯的性質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歷史上對苯的結構的研究,將題分為6個階段:(1)根據(jù)苯的燃燒確定苯的分子式;(2)根據(jù)苯的一取代產物只有一種,確定苯結構的完好對稱;(3)根據(jù)苯的加成反應確定苯有一定的不飽和性;(4)根據(jù)苯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不反應確定苯中無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5)根據(jù)苯的鄰二溴產物只有一種確定苯結構中無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6)根據(jù)苯分子中鍵長、鍵角的數(shù)據(jù)明確苯的結構特征。整堂課實際是對苯的研究過程的再現(xiàn),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學生對于能產生感觀刺激,能激發(fā)思維活躍或有較大思維空間的引入方式比較喜歡。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講課風格,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來選擇不同的引入方式。同樣的內容可以有多種引入方式。所謂“教無定法”,不論是哪一種引入方式,只要能夠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都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時還要注意以下的原則 :可操作性、開放性、可持續(xù)性 。
學習過程是除了靠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引發(fā)學生積極的生命體驗——情感,情感要靠學生自己體驗才能獲得,而非傳授,如在學習如何治理白色污染時,可以進行如下的對話:假如你是一位普通的公民,生活中你應該注意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化工生產者,你將采取哪些措施減少白色污染?如果你是環(huán)保主義者,你又將如何去做呢?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體系,生動的課堂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和智慧的生成,課堂永遠以提高生命的價值為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學教學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寧夏教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主辦的面向全國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教育月刊。刊物分“教育篇”、“教學篇”、“博覽篇”三大部分,下設數(shù)十個欄目刊物關 注教育教學改革,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學,突出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具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和濃郁的地方特色?镂娘L“短、實、深、活”,版式設 計美觀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