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文教學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效果也在作文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和有力反饋。根據(jù)語文教學的這一特點,結合高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逐步凝成小學高段作文“三觀教學法”,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高段 作文 “三觀教學法”
一、微眼觀生活
“觀生活”,就是仔細觀察實際生活中的事物或現(xiàn)象。觀察是進行寫作的前提,眼睛就是攝像機,經(jīng)過觀察,就會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風貌映入腦海中,再經(jīng)過大腦的判斷分析,區(qū)分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最后用自己的筆將自身的情感體驗抒發(fā)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相對真實深刻了,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帶到現(xiàn)實生活中,帶到大自然中,帶到社會實踐中,切實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去體驗生活的多姿、生命的多彩以及成長的快樂。 “微眼”,是指在觀察時要從小處著眼。使學生養(yǎng)成學會觀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觀察入微的能力對于寫好作文是至關重要的,而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觀察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更為重要。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他們掌握觀察的順序,講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從小處做起,從細處入筆,從一人一物學起。例如,我們老師往往讓學生以“運動會”為題寫作,但是多數(shù)學生卻不能突出重點,寫出來的作文如同“流水賬”。如果老師事前指導學生用“微眼”觀察,寫《我們班的冠軍》、《他的堅持》、《不知疲倦的拉拉隊員》等,就會寫出視角獨特、層次分明的好作文來。
二、用心觀世界
“觀世界”,是指拓寬學生視野,在廣闊的范圍收集作文素材,用多種媒介進行寫作。
2.1 跳出教材禁錮要跳出教材禁錮,寫作的內(nèi)容要有時代感,要與時俱進,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就不要提,比如贊美老師熬夜備課,誰誰背人過河就沒有新意了,這些不是沒有說服力,而是今天的學生不易理解。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廣博的多元時代,周圍的事物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人與人之間地交流也越來越廣泛。這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很多素材,作文教學就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去寫與生活脫節(jié)、與學生相去甚遠的內(nèi)容,可以寫熱門話題,可以寫網(wǎng)絡趣事等等,只要我們不閉目塞聽,細心觀察,用心感受,總會有讓我們動情的、可寫的東西。
2.2 與時代接軌要與時代接軌,運用多種媒介寫作。過去,我們要求用學生寫摘錄筆記、寫周記的辦法,實時記錄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以達到厚積薄發(fā)的目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新興媒介的出現(xiàn),老師可以試著指導學生使用這些媒介,比如旅游參觀時,可以用 DV、錄音筆作記錄;及時的事件、情感可以用 QQ、微信作記錄等。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又做了素材積累,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 “用心”,就是要學生通過作文表達出內(nèi)心的感受、情感。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鼓勵學生說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說的:“把心交給讀者”,才會打動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老師對于學生獨特的觀點見解、情感態(tài)度要予以保護,要予以鼓勵。
三、以法觀音律
這里的“音律”指音樂之美,即寫出來的文章讀起來好聽,就是通常說的有文采。那就是有節(jié)奏,講究句式的選擇,詞語的錘煉,結構的編排。而“音律美”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精髓之一,在教學中,我們要把這“音律”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采用適當?shù)姆椒ㄗ屛恼鲁霾。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講,可以不用弄懂個中原因,但要通過老師有意地指導進行方法地實踐。小學高段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一些修辭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加以運用。例如,運用排比的手法來增強文章節(jié)奏感,把比喻、擬人、引用等常見修辭嵌入文中來增添文章的生動性,適當運用押韻的方法體現(xiàn)文章的韻律美,并逐步革除說“土話”的現(xiàn)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高年級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求孩子們多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與時代接軌,拓寬寫作視野和體現(xiàn)青春風采;注重運用方法,為文章添彩。通過訓練三種方法的“觀”,就能逐漸提高作文寫作水平。
參 考 文 獻
[1] 曹利平 . 淺談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 [J]. 青少年日記 : 教育教學研究, 2017(11).
[2] 康俊祥 . 論如何上好高年級作文教學 [J]. 康俊祥 . 考試周刊, 2018(11).
《小學高段作文“三觀教學法”探索》來源;《中國新通信》,作者:張春紅。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xiaoxuejiaoyulw/69401.html
上一篇:動漫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