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比較教育研究》于1961年創(chuàng)刊,1992年兼作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會刊。本刊的辦刊宗旨是:向教育工作者介紹各國教育情況,對外國教育進行研究,以促進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加強中外教育比較和我國比較教育學科建設,提高學術研究水平。本刊適合于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決策和管理者,各級各類教師,大專院校學生和廣大關心教育的各屆人士。
摘要: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教材,設計一些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本文闡述了小學英語生活化課外作業(yè)的設計原則,即生活性原則、興趣性原則、合作性原則,說明了只有給小學英語課外作業(yè)注入生活化的新鮮血液,才能使小學英語作業(yè)充滿生機。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課外作業(yè),設計原則
英語課外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有通過活潑有趣、實踐性強的生活化課外作業(yè),才能使學生從生活化的英語課堂走進生活化的課外,進行有效的課外英語學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一、生活性原則
目前,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在備課時教師應注重尋找生活素材,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但是,這些“生活化”只體現在課堂之內,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仍舊脫離不了“一背”“二抄”“三聯系”。由此可見,教師沒有把“生活化”的理念延伸到課外,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就把課外作業(yè)與整個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實現了“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與具有生活化特質的語言教學合二為一。因此,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必須來源于生活,也必須具備生活特質。
二、興趣性原則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最佳的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活躍思維,輕松愉快地學習。PEP人教版的英語教材內容非常貼近生活,無論是食物、動物、顏色,還是問路、看病、旅游等內容,都是學生生活場景的縮影。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設計英語作業(yè)。
三、合作性原則
教師應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式的英語課外作業(yè),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1.設計英語手工作業(yè)
小學生都喜歡手工制作,總能從各種手工活動中找到無窮的樂趣和自信。在教學“問答年齡和姓名”之后,筆者要求學生給自己設計一張精美的名片。檢視“名片作業(yè)”之后,筆者驚奇地發(fā)現學生設計的作品頗具匠心,有的學生把卡片設計成心形,有的學生把卡片設計成菱形,有的學生把卡片設計成可折疊的立體圖形等。除了介紹年齡和姓名外,學生還介紹了自己的生日、愛好、血型等。在展示學生設計的卡片時,筆者還要求學生進行交流,使得整堂課的氣氛異;钴S,學生連連贊嘆:“英語作業(yè)原來這么有趣!”
2.設計綜合調查項目
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有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調查項目,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職業(yè)名稱的單詞之后,筆者要求學生調查班內同學父母的職業(yè),以及班內同學未來想從事的職業(yè)。這樣一來,既操練了句型,鞏固了單詞,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又如在教學“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句型之后,筆者讓學生設計表格,調查家庭成員及親戚朋友喜歡的季節(jié)。在調查采訪的過程中,學生把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問卷調查是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調查方式,這項課外作業(yè)雖然不能指導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但還是有一定的提前預熱效果。
3.設計英語繪畫作業(yè)
喜歡畫畫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結合課堂內容,設計許多生活化的繪圖作業(yè)。如在教學father、 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單詞后,筆者要求學生畫一張全家福,并用文字撰寫,介紹家庭成員的小作文。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還用英語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成員。這些充滿童趣的作業(yè)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同時又潛移默化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育應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生活和實踐,課外作業(yè)內容更應注入生活中的新鮮血液,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教師必須還原學生的生活現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