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外文學論文

文學論文從《帕梅拉》中透視信仰的力量

發(fā)布時間:2015-05-14 16:04:17更新時間:2015-05-14 16:05:54 1

  文學論文投稿期刊推薦《世界華文文學論壇》是專門從事中國大陸以外即臺港澳與海外華文、華人文學的理論性季刊,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自1990年創(chuàng)辦以來,受到海內外文化學術界的廣泛贊譽和極大關注,被稱作是促進海內外文化學術交流的紐帶,展示世界華文文學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園地。
  摘 要:《帕梅拉》一書中滲透著主人公對上帝的信仰,使其成為反抗威逼利誘的動力之源,也使帕梅拉樂觀地面對艱難困苦,擁有善良、寬容的高尚人格。

  關鍵詞:信仰,動力之源,樂觀,寬容

  《帕梅拉》是18世紀中葉英國著名小說家塞繆爾・理查森的一部書信體小說!杜撩防芬唤(jīng)推出便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從作品的敘事技巧、心理分析、話語權之爭等方面進行剖析與研究,鮮有人從信仰的角度對主人公帕梅拉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本文試圖通過分析信仰的作用,從一個新穎的視角,揭示帕梅拉在苦難中的樂觀、寬容,以及善良,擁有高尚美德的性格特征。

  小說中的帕梅拉僅僅是一個女仆的形象,面對B先生權利的威逼利誘,她之所以敢于反抗,敢于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維護下自己的貞潔,是有一種內在精神在支撐,而這精神的基石就是作者賦予主人公那堅定不移的信仰――對上帝的信仰。

  一、 反抗的動力之源

  首先對上帝的信仰使帕梅拉有一種意識: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雖然我的身份只跟地位低微的奴隸一樣,但是我的心靈卻跟公主的同樣重要”(188)。正是對上帝的堅定信仰,使年紀尚輕的帕梅拉懂得自尊自愛,認為“美德才是唯一高尚的”(51)。面對B先生的無理挑逗,對上帝的信仰更是成為帕梅拉維護自己貞潔的擋箭牌,或是作為防守和進攻的武器。“如果先生這樣害怕仆人們知道您的這種不良企圖,您無疑應當更害怕萬能的上帝才是,因為我們全都站在他的面前,無論是最偉大的人,還是最渺小的人,全都要對上帝負責”(72),并“希望先生的良心將成為您的傳教師”。最終帕梅拉堅定的信仰感化了B先生,使他變得溫柔善意,敢于坦誠自己的內心,體驗到坦蕩的純正的快樂。

  其次對上帝的信仰規(guī)范著帕梅拉的行為。帕梅拉心中有上帝,認為人無論在做什么呢,都會有雙眼睛在觀注著人的一舉一動,因此對于B先生對她的邪惡企圖,帕梅拉感嘆到,“可他竟然不懼怕那雙無所不見的眼睛,其實只是他心中策劃的陰謀,而且處在極為秘密的活動中,也絕不能逃脫那雙眼睛的注視啊”(141)。信仰,在于相信什么,可以對自己的一生和心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步可以走向深淵,一步可以步入天堂。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行動,正思想就能使人作出恰當?shù)男袨椋?ldquo;他送東西給我時,除了我要給他做我分內的事外,還指望我給他提供其他的服務,我不想滿足他的這種要求,因此我想在離開時,把他的禮物全部留下,這樣做才是恰當?shù)?rdquo;(43)。

  二、 困境中的樂觀

  帕梅拉出身窮苦家庭,父母均是誠實正直的農民,面對主人家富足的生活,帕梅拉卻在信中寫到“親愛的父母親,盡管你們?yōu)榱司S持清貧的生活千辛萬苦地勞動,但我確實沒有聽說有任何一對夫婦像你們這樣幸福的。也許上帝總是把一件東西給一個人,而把另一件東西給另一個人,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得到所有的東西。不過親愛的父母親,上帝把知足給了你們,它比擁有世界上一切財富但卻不知足好得多”(52)。帕梅拉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的精神,而這恰恰來自對上帝的信仰,認為上帝是公平的對待世上每一個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帕梅拉被B先生囚禁的日子里,她苦心構思的逃跑計劃都以失敗告終。在她意志消沉時,企圖自殺,在這危難關頭,帕梅拉心中的上帝拯救了她。帕梅拉認為這些苦難是上帝對人類的一種考驗,“難道你敢說,如果考驗增多并繼續(xù)下去,那你就寧愿死去也不再忍受嗎?約瑟不正是由于受到不公道的監(jiān)禁反而得到晉升的嗎”,帕梅拉意識到現(xiàn)在的悲傷雖十分沉重,但卻是暫時的,“也許萬能的上帝只不過是讓這些苦難來考驗我是否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正是對上帝的信仰,帕梅拉在困境面前依然保持頭腦清醒,視困境為上帝的考驗,因此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從死亡的邊緣拉回現(xiàn)實,積極樂觀地面對挑戰(zhàn)。

  三、 苦難中的寬容

  寬容是人類的高尚品質,是信仰上帝“愛的哲學”的反映。首先,寬容體現(xiàn)在男女主人公由雙方對立最終走向和解,相互接納。盡管B先生對帕梅拉冷語相對,威逼利誘,但是當帕梅拉真正面對B先生的善心好意時,帕梅拉忘記了過去的種種,最終面對已改邪歸正的B先生,帕梅拉愿意與之結婚,體現(xiàn)了帕梅拉善良寬容、不計前嫌的一面,而能對B先生的私生女的接受并愿意善待她,則更是體現(xiàn)了帕梅拉的寬容大度。其次,帕梅拉的寬容同時也體現(xiàn)在她對朱克斯太太的接受與諒解。兩人和好后,B先生在帕梅拉的日記中發(fā)現(xiàn)了朱克斯太太執(zhí)行命令有些過分,于是建議解雇她,但帕梅拉表示“我現(xiàn)在的幸福都是由于受過的苦難帶來的,因此如果為了那件事,我不能寬恕原諒完成那件事的工具,那就錯了”(352)。帕梅拉以德報怨,正是由于心中信仰上帝,形成寬容大度的人格特征。

  帕梅拉“向上”的人生軌跡幾乎與信仰的天路歷程全線吻合,它不是被描述成實現(xiàn)野心或欲望的不擇手段的奮斗,相反卻是克服調整欲望并追求神思的過程。信仰,它存在于每一個滿懷希望和愛的人心中。帕梅拉堅定的人生信仰使其在苦難中保持樂觀,擁有善良高尚的人格,寬容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參考文獻

  [1]理查森著,吳輝譯.帕梅拉[M].譯林出版社, 1997.

  [2]齊宏偉.心有靈犀:歐美文學與信仰傳統(tǒng)[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黃梅著.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M].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 2003.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waiwenxuelw/5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