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傳媒專業(yè)論文范文,論述了涵化理論視角下傳媒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其教育引導策略研究,選自期刊《開封教育學院學報》。同類期刊推薦《教育教學論壇》雜志系教育類專業(yè)學術期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河北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責任公司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花山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摘要]涵化理論是揭示大眾傳媒與受眾價值觀形成之間關系的理論,它指出大眾傳媒通過文化信息的傳播,對受眾價值觀可以發(fā)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與作用。從涵化理論視角來看,在大眾傳媒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傳媒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認知、價值觀形成與社會行為的選擇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推進高校德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與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涵化理論,傳媒,價值觀影響,教育引導策略
當代社會的大眾傳媒影響力巨大,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超越學校甚至家庭的作用,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大學生的社會認識和自身人格塑造有著巨大的作用,深刻影響著學校的價值觀教育。有的大學生在傳媒環(huán)境中難以自拔,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接觸媒體之中,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下降,影響了學業(yè)和自身發(fā)展;有的則沉溺于傳媒,熱衷于虛擬交往,而忽視現(xiàn)實的社會交往與溝通,采取了自我封閉的態(tài)度;還有一些大學生,消費觀念深受媒體中的自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消費行為變得沖動而缺乏理智。諸多現(xiàn)象說明大眾媒體的現(xiàn)代化與多樣化,使不少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目前,大眾傳媒對人們的影響,尤其是對大學生的影響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其中美國學者格伯納提出的涵化理論,對于人們深刻認識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價值的影響,理性認識傳媒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涵化理論揭示了傳媒與人們的價值觀形成的密切關系
格伯納與他的合作者在1969年開始實施的“文化指標”的大型研究項目,其核心部分的內容就是涵化理論的研究。這一理論產生于美國舉國上下對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特有暴力影響的關注背景下,其主要內容在于指出大眾傳媒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核心內容是如下:
首先,當今的電視等大眾媒體不但是人們的娛樂工具,它所傳播的信息、觀念和意識也對受眾認知世界發(fā)揮了主宰作用,或者說大眾傳媒對人們的價值起到了教化作用,并且這種教化作用不是短暫的,而是長期的、持續(xù)的。其次,大眾媒介在受眾形成當代現(xiàn)實觀念和社會意識的“主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這種“主流”作用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有影響,而且其效果也是因傳播的內容而異的。再次,大眾傳媒傳播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傾向性,并且這種傾向性價值觀不是以古板說教的形式,而是以事實報道的形式,甚至是以娛樂化的形式對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因此其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最后,受眾在傳播媒介中接收到的場景信息與社會生活中現(xiàn)實中遇到場景具有重疊性,因此,它容易使人們產生心理的共鳴,從而提升教化的效果。因此,傳媒越是發(fā)達,人們接觸大眾傳媒越多,其價值觀念就越是受到傳媒的強烈影響。盡管該觀點過于絕對,在傳播學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的質疑,但它的重要性是無法否定的,它對于傳媒界反思自身節(jié)目制作,尤其是近年來電視屏幕上廣泛出現(xiàn)的選秀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批判意義。
涵化理論揭示了大眾傳媒與受眾的價值觀形成之間的密切關系,它使人們認識到了大眾傳媒對受眾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谶@種認識,對于接觸媒體較多的大學生來說,其價值觀受到的影響毫無疑問是非常深刻的。同時,涵化理論也為人們分析傳媒影響、認知傳媒作用,并采取相應的媒體應對策略,具有引導和借鑒意義。
二、從涵化理論看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之影響
麥克盧漢是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者,它曾經(jīng)形象地將傳媒環(huán)境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喻為魚水關系:雖然魚沒有意識到水的存在,但魚卻離不開水,若是水受到了污染,魚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同樣,雖然人們對傳媒的存在可能并不留意,但它同樣對人們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若傳媒環(huán)境受到污染,就會對人們產生不良的影響。由于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和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他們精力旺盛,對外界信息需求強烈,但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不很強,情緒和價值認知還很不穩(wěn)定。而大眾傳媒的普及與發(fā)展決定了對大學生具有更加深刻的影響。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今大學生接觸傳媒的時間要多于社會交往,加劇了傳媒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
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一般包括選擇、贊賞和行動三個環(huán)節(jié)。價值觀的形成是逐漸的,它隨著個體知識、閱歷、個人需求和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而對價值影響不同。其中大眾傳媒是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文化信息傳遞,尤其是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則的繼承和傳播,這也是“超女”類選秀節(jié)目收視率的攀升和明星偶像崇拜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當前,對大學生影響程度最高的媒介是網(wǎng)絡,其次是電視,再次是報紙雜志,之后是書籍,最后是廣播和手機。選秀、明星備受大學生青睞,說明它符合大學生對多彩人生的向往,意味著某種潛在的理想,至少迎合他們的心理需求,繼而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來。
三、涵化理論強調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教育和引導
正如涵化理論佐證了大眾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也是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價值觀則是受眾的內質。教育者將正確的價值觀傳播給大學生,學生必須翻過“說什么——訊息”、“通過什么渠道——媒介”兩座大山,這正是制定教育對策的關鍵著眼點。“訊息”意味著攜帶正確的價值觀內容,在學校的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德育課程教育上,同時大學文化也是一種隱性教育,作用不可小視。涵化理論解釋出的傳媒環(huán)境與人們價值觀形成之間的關系,即使人們深刻認識到了大眾傳媒對受眾的深刻影響,也為人們采取傳媒環(huán)境的干擾策略,促進人們價值觀的正確形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在涵化理論的指導下,當前應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與引導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1.加強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一,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倡啟發(fā)式、引導式教育。德育工作者應重視聆聽學生的訴說,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掌握他們的道德取向,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把握他們思想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在此基礎上,編排道德選擇的故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大學生們的學習情趣,發(fā)揮他們的潛力,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好校園文化建設、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其次,重視德育工作者素質的提高,以適應傳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大眾傳媒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改變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受大眾傳媒的影響越來越大。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緊緊把握傳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德育工作規(guī)律和技巧,對學生正面灌輸科學的道德價值觀,進行積極引導,幫助他們提高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大學生吸取“信息精華”,遠離“信息糟粕”。教師要建立起暢通的師生交流交往的渠道,為做好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提供情感、智力、審美的環(huán)境,通過交往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人際關系。所以,高校要大力提高教師特別是德育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大對他們的培訓,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德育教師的思想素質,使德育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當前傳媒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的特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和水平。
2.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強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影響。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本質上是通過文化信息的影響,而發(fā)生作用的。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文化的傳播,重視大學精神的凝練。通過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展示,來發(fā)揮對大學生的激勵和教育作用。由于校園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性和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長期性,決定了校園文化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高等學校里,校園文化是引導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高校應加強校內各種報刊、校史室、廣播站、電視臺、網(wǎng)絡、宣傳櫥窗、報欄等宣傳輿論陣地建設,使之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同時,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弘揚主旋律。
3.加強對大學生媒體素養(yǎng)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媒體的駕馭能力。媒體素養(yǎng)是一種應對媒體的素質和能力,是人們在復雜的傳媒環(huán)境中,正確地認識媒體,分析媒體信息、正確判斷與評價媒體,在此基礎上有效利用媒體的素質和能力。在大眾傳媒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媒體素養(yǎng)應當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能力,是大學生在復雜的傳媒環(huán)境中成長、成才的基礎,是他們在人生發(fā)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因此,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媒體素養(yǎng)教育,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媒體,增強對媒體的判斷,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服務。學校教育具有對象廣泛、教學規(guī)范、效果良好的特點。因此,可以借鑒西方經(jīng)驗,在高校開設選修課,也可以通過媒體傳播實踐活動,或以開辦媒體素養(yǎng)講座,舉行媒體素養(yǎng)研討等教學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媒體素養(yǎng)。高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組建學生影視社團、開展社會實踐以及組織學生媒體參觀等方式廣泛開展媒體素養(yǎng)宣傳教育,積極營造關心媒體、重視媒體的氛圍。
4.重視高校媒體建設,尤其注重發(fā)揮校園網(wǎng)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作用。高校校園媒體具有大眾傳媒的屬性,同時也具有高校自身的育人特色,其信息傳播不只由高?刂婆c管理。與此同時,傳媒在育人過程中應擔當其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思想引導功能,對大學生的價值成熟與發(fā)展發(fā)揮良好影響。因此,高校應當重視各種媒體的建設,加大投入,豐富校園媒體的內容,增強其吸引力,努力提升校園媒體的價值引導功能。特別是校園網(wǎng)絡,作為校園媒體中的主導媒體,應當根據(jù)高校的特點和大學生的特點,努力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為一體的高校主題教育網(wǎng)站,使主題教育網(wǎng)站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同時,要注重輔導員博客的建設,讓輔導員通過網(wǎng)絡博客與學生進行分享與互動,把輔導員博客建設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心靈驛站”和“網(wǎng)上教室”。
5.發(fā)揮社會合力的作用,全方位促進大學生價值觀的健康發(fā)展。上述對策僅從學校層面出發(fā)進行價值觀教育,大學生價值觀實際上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媒體行業(yè)等多方因素影響結果,這些因素形成一股磁力線般的“場”,包圍著價值觀教育的傳播者與受眾。我們看到,從“傳播者”到“效果”,全過程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具備實證的反饋功能,能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因此,如果要從社會或家庭或媒體行業(yè)的層面探討價值觀教育,需將此時的“傳播者”由“學校的教育者”替換成“社會”“家庭”和“媒體行業(yè)”,從新的出發(fā)點思考,指定新的訊息和媒介。
上一篇:期刊論文教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