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是習近平同志2013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的一種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思想道德建設和價值共識凝聚。作為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著需要“轉(zhuǎn)化為人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的培育要求。以此為契機,如何利用好“講好中國故事”這種闡發(fā)中國特色、展現(xiàn)中國氣派,提升宣傳思想工作時效性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新方式,以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就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
1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必要性
“講好中國故事”一般被賦予雙重含義,一個是關于故事主題的定義,一個是關于講好故事的要素。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來說,“講好中國故事”則意味著“講什么中國故事”以及“如何講中國故事”的問題。而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或“講好中國故事”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便成為不可缺少的邏輯前提。
1.1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時之所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穩(wěn)定器”,“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生命線”[2]。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國內(nèi)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話語體系建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在國內(nèi)外多元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下,一些西方國家更是利用文化交融交流的機會或明或暗地把有利于本國政治利益、經(jīng)濟發(fā)展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推送給發(fā)展中國家。在多元話語體系的碰撞下,有的人聽得更多的是用西方話語來講述的西方故事;在別有用心的思想蠱惑下,有的人成了西方故事的“信奉者”;站在價值觀傳播的舞臺上,有的人成了西方故事的“傳話筒”,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有鑒于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工作和培育工作,必須要改變“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現(xiàn)實窘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和方法,探索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達的有效形式,改進傳播的效果。“講好中國故事”正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在講故事中以關注現(xiàn)實為著力點,以聚焦德性培育為切入點,以意識形態(tài)建設為立足點,通過“入耳”“入腦”“入心”,實現(xiàn)互補互促,在中國故事的認知結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洽、相通、共融的互文敘事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如果沒有現(xiàn)實語境的關照, 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能被懸置為一種抽象的存在,無法發(fā)揮其精神武器的“生產(chǎn)力效應”。
1.2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理之所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高度概括和凝練的話語表達,其內(nèi)涵的道理和要求在進行培育時往往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將之具象化和生活化地體現(xiàn)出來。從這一層面來看,“講好中國故事”本身能夠優(yōu)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配方”和話語“工藝”,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釋力、滲透力和感染力, 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之底氣。第一,“講好中國故事”涵生氣。“講好中國故事”之生氣來自于其話語表達。在日常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話語表達多呈現(xiàn)出固態(tài)化、規(guī)范化和抽象化特點,如大街小巷常見的12個詞宣教化的表達方式。中國故事能夠以其真而可信、親而走心的敘事情節(jié)實現(xiàn)從固態(tài)僵化的語言到活潑生動的話語轉(zhuǎn)化,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鮮活性、生命力。第二,“講好中國故事”接地氣。一方面,中國故事有著多元的敘事情境,不論對于普通民眾、青年學子,還是黨政干部,都有著人們愛聽、聽得懂、聽得進的敘事文本;另一方面,中國故事中有著多元的敘事配方和教育元素,既有落到細微處的宏大敘事,也有融入大時代的微小敘事。第三,“講好中國故事”蘊底氣。“講好中國故事”何以能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其底氣來自于敘事模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提出以來,常常以單向式、學術化的表達為主,這種傳播主體遠離客體對象的模式,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感召力不足。因此,“講好中國故事”能夠克服單向式的話語獨白,化單向的獨白灌輸為雙向敘事的同頻共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成為情感共鳴、思想共識、日用而不覺的一種存在。
1.3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史之所存羅蘭·巴特曾說:“敘事是與人類歷史本身共同產(chǎn)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從來不曾存在過沒有敘事的民族。”[3]2從歷史脈絡上看,一方面,故事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是承載、建構和傳播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歷來是提升價值觀的傳播力、說服力及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先秦諸子百家,大多善于通過類比和舉事例來傳播其思想主張,如儒家“不食嗟來之食”“苛政猛于虎”等經(jīng)典故事傳頌至今;道家“福禍相依”“否極泰來”等哲理故事經(jīng)久不衰;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故事仍在激勵后人;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一向善于活用中國歷史典故;習近平同志堪稱“講好中國故事”的“第一主講人”。另一方面,從歷史淵源上看,中國故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及個人三個層次上有著內(nèi)在的耦合性與協(xié)同性。具體來說,國家層面的“中國故事” 回應和延續(xù)了中華民族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歷史使命;社會層面的“中國故事”回應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是社會發(fā)展和轉(zhuǎn)型中的必然結果;個人層面的“中國故事”回應了“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社會發(fā)展中個體的積極訴求。由此, 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領會習近平同志的論斷:“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4]因此,要培育以中國歷史文化為根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好、講述好與之有著一脈相承的中國故事大有可為。
2 以講好中國“三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介紹中國,“既要介紹古老的中國,也要介紹當代的故事;既要介紹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也要介紹中國人和文化”[5]205。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傳統(tǒng)故事、紅色故事和改革故事,就是要講好作為歷史反思和時代變遷的深刻總結、作為汲取社會建設改革經(jīng)驗與吸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時代產(chǎn)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1 講好傳統(tǒng)故事,鑄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根基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6]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集中體現(xiàn)著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導向。因此,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傳統(tǒng)故事,深入挖掘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從而鑄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
2.2 講好紅色故事,助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凝聚習近平同志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紅色史實,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獨立先進、成功蛻變的重要秘籍。安東尼·史密斯曾深度分析:“訴諸族群過去的方法,無論怎么空洞含糊,都能激勵起‘我們的人民’為共同的民族作自我犧牲的愿望和意志,很少有其他意識形態(tài)能在著方面與之匹敵。”[7]87換句話說,紅色故事一旦得到全體社會成員共同認同,就會像“粘合劑”“水泥”一樣鑄牢人民共同體意識,整合、牽引并凝聚著人們的民族情感和價值共識。所以,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一定“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 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8],必須講好紅色故事。
2.3 講好改革故事,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就是一部改革發(fā)展史。改革創(chuàng)新就是時代精神的核心,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處于新時代,人們切身地感受了到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體會到改革發(fā)展的艱辛歷程,觸摸到改革發(fā)展的強勁脈搏。通過講改革故事、講小康社會、講發(fā)展感受,增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自信與擁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育的內(nèi)在動力。
3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策略
習近平同志指出:“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13]“講好中國故事”是生動展現(xiàn)和有效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思想觀念、理想信念、道德規(guī)范等的重要保證, 是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效應的應有之義;“講好中國故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重要性,必須設計好具有可行性的理路與機制,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明其意”“宣其旨”“示其髓”, 切實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進程。
3.1 構建“講好中國故事”協(xié)同性和常態(tài)化保障機制 “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構建多元素協(xié)同性和常態(tài)性的機制保障, 否則會存在“獨角戲”“一陣風”等問題,不利于助推效力的持久發(fā)揮,從而直接影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3.2 理解“講好中國故事”“兩賦”實踐機制故事本身雖不具有支配性,但故事卻塑造著有關權力的秩序。成功的故事對內(nèi)凝聚著價值觀,對外打造著話語權。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培育來說,“講好中國故事”是話語權與文化軟實力的連接體,具有整合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巧實力” 特征。因此,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我們應理解“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賦意-賦能”實踐理路和機制。
3.3 把握“講好中國故事”“時事勢”闡發(fā)機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的心理動力機制中,“需要是接受主體產(chǎn)生接受行為的基本動力機制”,“興趣是接受主體產(chǎn)生接受行為的間接動力機制”[15],因此,要以“講好中國故事”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把握“時、事、勢”,創(chuàng)造出滿足人們需要的、人們愿意和滿意的中國故事。
4 結 語
綜上所述,“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項從戰(zhàn)略、思想到行動和措施各方面統(tǒng)籌謀劃、多元協(xié)同推進的長期且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講好中國故事”的重點需從傳統(tǒng)故事、紅色故事、改革故事出發(fā),構建“講好中國故事”協(xié)同性和常態(tài)化保障機制、“兩賦”實踐機制與“時事勢”的闡發(fā)機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韓杰,趙浚.“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著力點[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29(1):7-11.
[3][法]羅蘭·巴特.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C]//張寅德,選編,敘事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
作者:王瑩瑩,王 艷
以“講好中國故事”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相關推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建設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hehuixuelw/72274.html
上一篇:文化史視野下的山東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