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病、麻葉子、刻頸瘟、黑節(jié)病等。在水稻整個生育中都可發(fā)生,為害秧苗、葉片、穗、節(jié)等,是水稻生產中較嚴重病害,是制約水稻增產增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幾年,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此病在寬甸地區(qū)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經過調查、分析,筆者提出有以下幾方面發(fā)病原因及防治對策。
[摘要]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是我國人們食用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年來水稻稻瘟病對水稻的生產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本文中主要介紹了寬甸地區(qū)水稻稻瘟病發(fā)病加重原因及防治對策。
[關鍵詞]寬甸地區(qū),水稻稻瘟病,原因,對策
一、發(fā)病原因
1.氣候因素
最近幾年,由于寬甸地區(qū)春天溫度偏低,育苗、插秧推遲,而進入七、八月份,高溫高濕,陰雨寡照,降水量偏大,一般年降水量達到1100—1200ml,雨水充沛,造成田間郁閉,稻瘟病極易流行蔓延。
2.秧苗素質差
寬甸地區(qū)水稻育苗目前來看,采用拋秧盤、無紡布育苗極少,大部分還是采用半干旱水育苗,苗期管理不合理,不能及時通風、煉苗,秧苗質量較差,插秧較晚、過密,有的農戶插秧每畝超過2.5萬株,群體密閉,導致長勢減弱,極易感病。
3.施肥不科學
有的農戶不懂得科學施肥,氮肥使用量過大,磷鉀肥使用太少,施肥時期、方法、比例不科學,導致秧苗徒長,質量差。
4.品種抗病性差
寬甸地區(qū)由于種子市場放開,管理混亂,與農技推廣部門嚴重脫勾,個別經銷商唯利是圖,哪個品種價格高,利潤大就賣哪個品種,品種的適應性、抗病性考慮甚少,甚至根本不考慮,導致寬甸地區(qū)水稻品種雜、亂、差現象比較嚴重,高產優(yōu)質品種極少,抗病性普遍較弱。
5.管理粗放
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進城打工,留在農村老、婦、病、幼人員較多,對水稻種植管理知識比較匱乏,不能及時育苗,插鐘、追肥、防病蟲,加重了稻瘟病的為害。
二、防治對策
1.選用抗病品種,種子管理部門與農技推廣部門要搞好配合,做好品種種植布局,定向工作。每年試驗,示范鑒定出2—3個當家品種和2—3個搭配品種進行推廣,真正做到把高產優(yōu)質、抗病蟲的優(yōu)良品種,用在農業(yè)生產第一線。
2.播前曬種
在水稻育苗前,要把水稻種子拿出來放在陽光下曬種2—3天。
3.種子消毒
用20%三環(huán)唑1000倍液浸種24h,用于種子消毒,減少菌源。
4.帶藥移栽
在秧苗移栽前3天,每667m2用75%三環(huán)唑40—50g噴霧防治水稻葉瘟發(fā)生。
5.合理密植
播秧密度不宜過大,由于寬甸地區(qū)無霜期較短,有效分蘗極少,插秧密度保持在25cm×(10-12)cm,畝保苗在2.3萬株左右,插秧深度不宜過深或過淺,以不飄秧為準,不插六月秧。
6.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適當控氮抑苗,后期看苗補肥.
用水要“前淺、中曬、后濕潤’。
7.化學防治
苗、葉瘟,如秧苗出現病斑,尤其是急性病斑出現時,每667m2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30g或40%稻瘟靈乳油100克,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g,或30%克瘟散100ml,或21.2%加收熱必100g,兌水45—60L噴霧,以上藥劑交替使用。重病田5—7天再治一次穗瘟。水稻破口始穗期施第一次藥,在齊穗期再補施第二次藥。對前期苗瘟、葉瘟發(fā)病田,用30%克瘟散100ml或40%稻瘟靈乳油100ml加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20g,其他田塊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20g,兌水45—60L噴施,施藥后一星期內如遇雨要補施。
參考文獻
[1]王雅鳳.水稻稻瘟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北方水稻,2009,03:77+79.
[2]車宏偉,魏春生,蘇儉.水稻稻瘟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對策[J].北方水稻,2010,03:56-57.
[3]李明桃,李峰.水稻稻瘟病的病理學特性與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1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