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fā)表在期刊《河北經貿大學學報》上,以供大家參考和下載。同類期刊推薦《財經研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上海財經大學主辦,《財經研究》編輯部編輯出版。國內統(tǒng)一刊號為CN31-1012/F,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1-9952。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國內郵局發(fā)行代號為4-331,國外發(fā)行代號為M697。本刊是面向國內外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
摘要: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立足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內在矛盾對奢侈品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意義做了深刻剖析,全面正確地理解馬克思的奢侈品消費思想可以讓我們正視奢侈品消費存在的必然性,正確區(qū)分奢侈品生產本身與奢侈品生產的資本主義性質,認識到合理的奢侈品消費是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必需品消費,奢侈品消費,社會再生產,啟示
馬克思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立足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內在矛盾對奢侈品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意義做了深刻剖析,全面正確地理解馬克思的奢侈品消費思想對于解決中國的奢侈品生產和消費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對奢侈品消費的界定
奢侈品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頗具爭議的經濟學概念,它與必需品相伴而生,經濟學上首先定義什么是必需品,然后一切非必需的消費品即為奢侈品。然而,何種商品應屬于必需品,何種商品應屬于奢侈品,是因社會條件不同而不同的。馬克思對奢侈品及奢侈品消費的界定也是基于經濟學的觀點,馬克思雖然并沒有給奢侈品消費下過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從他的著作中仍可以歸納出他對奢侈品消費的界定。
馬克思認為奢侈品消費是一種非必需品的消費,是只有資產階級才能進行的消費,“奢侈消費資料,它們只進入資本家階級的消費”。他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批判資產階級把無產階級的消費限制在對必要生活資料的消費水平上,“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絕的程度”。這種消費不公既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也阻礙了無產階級的全面發(fā)展,“工人階級面對日益增長的財富仍然貧窮不堪,面對日益奢侈的世界仍然處境悲慘。他們在物質上的貧困使他們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摧殘”。他認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可以使無產階級不僅僅消費必需品,還可以消費一定的奢侈品,“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無產階級只有能夠消費更多的必要生活資料,甚至一定的奢侈品,才能實現全面自由地的發(fā)展。
其次,馬克思認為奢侈品消費具有相對性,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生產條件的改變與必需品消費發(fā)生轉化。隨著生產條件的改變,原來的奢侈品消費,在新的生產條件下也許成了必需品消費,反之,原來的必需品消費,在新的生產條件下也可能成為奢侈品消費。因為“所謂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圍,和滿足這些需要的方式一樣,本身是歷史的產物,因此多半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決于自由工人階級是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從而它有哪些習慣和生活要求”。由此可見,必要需要的滿足是一定社會特定階級的人們的“正常”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人們的生活水平總是要不斷提高的,這也是“正常”生活的內在要求,所以,不斷消除必需品消費與奢侈品消費之間的對立,是社會發(fā)展的常態(tài)。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的發(fā)展既揚棄這種自然必要性,也揚棄那種奢侈”。也就是說不僅所謂的“奢侈品消費”不存在了,而且“必需品消費”本身的系統(tǒng)也改變了,人們將按照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消費各種生活資料、享受資料和發(fā)展資料。
馬克思對奢侈品消費在總的社會再生產中作用論述
馬克思非常重視消費過程在總的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總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資本本身的再生產過程,也包括以流通為**的消費過程。消費過程也就是工人用工資和資本家用剩余價值所消費的那部分社會商品產品的運動,這個運動“不僅是總產品運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且同各單個資本的運動交織在一起”。馬克思在分析消費過程時重點分析了奢侈品消費。
首先,奢侈品消費是總的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重要內容。馬克思把社會總產品分為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第Ⅰ部類是生產資料,即必須進入或至少能夠進入生產消費形式的商品。第Ⅱ部類是消費資料,即進入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形式的商品。為了更全面深入地研究消費資料的運動過程,馬克思又把第Ⅱ部類的產品分成兩大分部類:(a)消費資料。它們進入工人階級的消費,但因為它們是必要生活資料,所以也構成資本家階級消費的一部分;(b)奢侈消費資料。它們只進入資本家階級的消費,資本家用剩余價值進行交換。這樣,總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消費過程分為三部分內容:生產資料的消費過程、必要消費資料的消費過程和奢侈消費資料的消費過程。
其次,奢侈品消費決定著總的社會再生產過程?偟纳鐣偕a過程也是兩大部類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價值實現過程。馬克思認為第Ⅰ部類的生產資料會全部消費掉,從而它的價值全部轉移到產品中去,其中Ⅰc部分通過第Ⅰ部類內部各資本家之間的交換實現,Ⅰv和Ⅰm同第Ⅱ部類的Ⅱc相交換,剩下的第Ⅱ部類的Ⅱv和Ⅱm部分在第Ⅱ部類內部交換實現。馬克思認為前兩種產品的交換不成問題,關鍵在第Ⅱ部類內部的產品交換上,即必要消費資料Ⅱa和奢侈消費資料Ⅱb的交換。對于Ⅱa來說,很明顯,為了生產該項目的種種商品而預付的可變資本,一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流回到第Ⅱ部類中生產這些必要生活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家階級手中。他們按照支付工人工資的可變資本的稅額,把必要生活資料賣給他們自己的工人。
而分部類Ⅱb的情況卻不同,Ⅱb(v+m),是以奢侈品的實物形式存在的,就是說,這種奢侈品,同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商品價值Ⅰv一樣,工人階級是無法購買的,只能是資本家階級進行奢侈品消費。如果資本家階級不能消費掉Ⅱb(v+m)部分,意味著奢侈品過剩,那樣就會產生兩種結果:第一,Ⅱb的生產資料要相應減少;第二,(Ⅱa)m中有一部分產品賣不出去,出現生產過剩,與此相應,Ⅱa的v和c也要減少。整個第Ⅱ部類c的減少必然會引起第Ⅱb部類中v和m的減少,也就是會出現生產資料生產的過剩。反過來,如果奢侈品要求擴張,那么生產奢侈品的(Ⅱb)v就會增加,(Ⅱb)c也會相應增加,由此Ⅱa的生產也必然擴大。第Ⅱ部類的生產的擴大又會引起第Ⅱb部類的擴大。所以,當危機來臨時,奢侈品消費萎縮,危機使(Ⅱb)v到貨幣資本的再轉化延緩和停滯,使這種再轉化只能部分地進行,“從而有一部分生產奢侈品的工人被解雇;另一方面,必要消費資料的出售也會因此停滯和減少”。相反,在繁榮時期,不僅必要生活資料的消費會增加,而且工人階級也會參加他們平時買不起的奢侈品的消費。馬克思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指出必要消費資料的生產和奢侈品的生產之間的比例關系,是以Ⅱ(v+m)在Ⅱa和Ⅱb之間的分割為條件的,從而也是以Ⅱc在(Ⅱa)c和(Ⅱb)c之間的分割為條件的。他認為,“這種分割從根本上影響著生產的性質和數量關系,對生產的總形態(tài)來說,是一個本質的決定因素”。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這些比例關系的決定意義可以理解為消費品和奢侈品的生產和消費在兩大部類的關系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馬克思的奢侈品消費思想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啟示
中國擁有巨大的奢侈品消費需求,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著名管理咨詢機構貝恩資本的研究顯示,2012年中國人消費了全球25%的奢侈品,高達3060億元,但60%花到了國外。面對一年數千億元的零售業(yè)大蛋糕,中國不應再“望洋興嘆”,而應轉變觀念,以馬克思的奢侈品消費理論指導我國的奢侈品生產和消費,以期重新贏回自己的消費者。
。ㄒ唬┱暫侠淼纳莩奁废M存在的必然性
合理的奢侈品消費是必需品消費的未來形態(tài)。奢侈品消費與必需品消費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是共產主義社會到來之前必然存在的現象,因為社會生產力還不是足夠發(fā)達,存在著勞動分工的差異,因此不能充分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在存在階級對立和勞動分工差異的社會條件下必然是有些人只能消費必要生活資料,而有些人在消費充足的必要生活資料之余,還能夠消費奢侈消費資料。雖然我國缺乏貴族階層和資產階級,但不乏先富人群和暴富群體,這些人是近年內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奢侈品的生產和消費將會增長。馬克思認為社會生產力水平隨著大機器的采用而提高,而采用機器的直接結果是,“增加了剩余價值,同時也增加了體現這些剩余價值的產品量,從而,在增加供資本家階級及其仆從消費的物質時,也增加了這些社會階層本身。這些社會階層的財富的增加和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工人人數的不斷相對減少,一方面產生出新的奢侈要求,另一方面又產生出滿足這些要求的新手段。社會產品中有較大的部分轉化為剩余產品,而剩余產品中又有較大的部分以精致和多樣的形式再生產出來和消費掉。換句話說,奢侈品的生產在增長”。
。ǘ┱_區(qū)分奢侈品生產本身與奢侈品生產的資本主義性質
在談到奢侈品消費資料在第Ⅱ部類內部的價值實現中的作用時,馬克思得出如下結論:年產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從而奢侈品生產中吸收的勞動力的數量越是增加,預付在(Ⅱb)v上的可變資本要再轉化為可以重新作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來執(zhí)行職能的貨幣資本,因而在(Ⅱb)中就業(yè)的那部分工人階級要生存和再生產—他們的必要消費資料的供給—也就是越要取決于資本家階級的揮霍,越是要取決于這個階級的剩余價值的很大一部分轉化為奢侈品。一部分工人階級的生存和再生產要取決于資本家階級的揮霍,這顯然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不合理性。但是,這種不合理性不應成為忽視奢侈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整個社會生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理由,正如不能根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合理性來否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生產力所起的推動作用一樣。
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弊病在于:資本家為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使用的手段最終使目的無法實現,一方面資本家無限制地擴大生產;另一方面資本家階級又千方百計地把工人階級的消費限制在必要生活資料范圍內,致使整個社會的商品過剩。因此也可以說,資本主義生產危機的最深層次的原因是工人階級的需要被限于必要需要,而奢侈品的消費則成為資本家階級的事情。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fā)生恰恰證明了奢侈品的生產和消費在社會再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ㄈ┖侠淼纳莩奁飞a與消費是我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為了研究剩余產品的哪種消費方式適合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馬克思做了兩個假定:先假定積累基金等于零,全部剩余產品以奢侈品的形式被消費;然后假定全部剩余產品以生產資本的形式再生產出來或者通過對外貿易進行交換,奢侈品的消費等于零。馬克思先否定了第一個假定,因為積累基金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種基金,不僅簡單再生產會受到威脅,而且連作為價值增值過程本身的動因和動機,從而作為為生產而生產(一定限度內)的動因和動機的資本主義生產精神也熄滅了。“這樣消耗剩余產品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條件和精神相矛盾的”。馬克思認為第二個假定的消費方式也不適合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因為剩余產品的任何部分都沒有以奢侈品的形式生產出來,必然會出現生活必需品的相當多的生產過剩,因而會出現再生產的中斷。
所以,馬克思認為,“如果沒有大量的奢侈品,那么建立在工人階級和勞動資料占有者對立基礎上的任何生產方式都不可能長時期存在”。我國雖然已經擁有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生產力還不是足夠發(fā)達,經濟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工人階級和勞動資料占有者對立基礎上的生產方式。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進行合理的奢侈品消費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經濟學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