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子發(fā)芽率是種子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種子分級和論價的重要依據(jù),對種子的應用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發(fā)芽率的測定被列為種子檢驗的重要內容。近幾年來,在北方地區(qū),隨著玉米制種面積的逐年擴大,玉米雜交種的總產(chǎn)量也大幅度提高。但由于農(nóng)民和銷售者場地有限,翻曬不及時,加之其他管理措施不當,常造成種子不同程度的傷害,使種子的發(fā)芽率受到嚴重影響。鑒于此,我們進行了本試驗,用結果證明浸水程度對種子的影響,以求對種子凍害提供一個“量”的指標。
[摘要]玉米種子發(fā)芽率是種子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所選試材種子進行浸水后的種子二次降水的水分值測量,進行分析,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種子含水量越高在同一溫度下受凍害的影響越嚴重芽率就越低。種子本身的干物質損耗嚴重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干物質損耗的越多,芽率就越低。因此,不同等級的種子受到的影響也不相同。粒徑小的種子受到的影響要明顯高于大粒徑的種子。但是在正常自然降水的過程中,種子的芽率與粒徑的大小沒有關系。在受到外界低溫、高水分的影響時,小粒徑的種子要比大粒徑的種子受影響程度大,致使芽率降低速度加快,最先成為不合格種子。
[關鍵詞]玉米種子,浸水,芽率
近年北方秋后降雨情況時有發(fā)生,使種子在入庫之前受到淋雨而對影響芽率的威脅逐漸增大,本試驗選用堆放過程中受到降雨影響的雜交種為試材測定發(fā)芽率,由于選材來源于生產(chǎn)實際,測定結果將對玉米雜交種的加工貯藏具有極為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一、材料和方法
1.試驗材料
本試驗以同一品種(鄭單958)不同浸水程度的玉米雜交種為試材。
2.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由于應用目的不同,所選試材種子在加工過程中按照粒徑大小被分為兩級,定義粒徑>1.0cm的籽粒為1級,粒徑<1.0cm的籽粒為2級。每級設兩個處理:目測種子堆0.5m以下種子同時受到淋雨和浸泡影響,浸水程度較大,設為處理a,1、2級種子分別記為a1,a2;0.5m以上種子僅受到淋雨的影響,浸水程度較小,設為處理b,1、2種子分別記為b1,b2。對照為同品種未浸水種子(CK1、CK2)。
3.試驗過程
3.1測定種子含水量
測定各處理種子的水分,使用LDS-1系列電腦水分測定儀進行測定
3.2測定種子千粒重
百粒法測定種子千粒重:每個處理取樣品8次重復,每重復組100粒,使用電子天平測定其百粒重,計算平均數(shù)及變異系數(shù),變異系數(shù)<4%時,結果有效,折合成千粒重。
3.3測定種子發(fā)芽率
采用毛巾卷法進行發(fā)芽試驗。
每個處理4次重復。每重復100粒。置于毛巾卷,要求試樣分布均勻,粒與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滋生感染并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使每粒種子都良好接觸介質,長勢均勻整齊,便于幼苗中期的鑒定。在毛巾一側貼標簽,寫清置床日期、樣品編號及重復次數(shù),同時將相關信息記載在發(fā)芽原始記錄紙上。
置于恒溫光照培養(yǎng)箱,保持溫度在28℃,控制溫度要求可靠、準確、穩(wěn)定,溫度控制誤差±1℃,濕度控制范圍60%-80%。
在發(fā)芽期間,要每天檢查發(fā)芽試驗狀況,應保持發(fā)芽床一定濕度,發(fā)現(xiàn)霉菌滋生應及時取出發(fā)霉種子清洗。
根據(jù)GB/T3543.4-1995規(guī)定初次計數(shù)時間4天,末次計數(shù)為7天,計算種子發(fā)芽率。
種子發(fā)芽率=正常發(fā)芽種子數(shù)*100%
樣品全部種子數(shù)
3.4凍害脅迫下種子發(fā)芽率測定
處理a、b同置于溫度-15-20℃的凍害脅迫環(huán)境中自然降水,分別取水分降到16-18%和18-20%間的種子進行發(fā)芽率測定,各取兩次重復,每重復100粒(測定方法同1.3.3)。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處理種子含水量的比較
表一不同處理種子含水量(%)
由表一可知:相同浸水條件下,小粒徑種子(a2、b2)水分升高比例較大,分別為7.8%和3.7%;而大粒徑種子(a1、b1)水分升高比例較小,分別為1.2%和1.1%。粒徑相同情況下,a1與b1的水分含量相近;a2與b2的水分含量相差4.1%。可見當外界水分環(huán)境改變時,小粒徑種子更容易受到的影響。
2.不同處理種子千粒重的比較
表二不同處理種子千粒重
各處理重復間變異系數(shù)均<4%,試驗結果是準確可靠的。
由圖1、2可知:a1、b1千粒重小于ck1,a2、b2千粒重小于ck2,處理a1、b1的水分值都高于ck1,處理a2、b2的水分值高于ck2,所以處理a1、b1的千粒重應高于ck1,處理a2、b2的千粒重應高于ck2,但實際測得值卻低于對照,說明處理a1、b1、a2、b2在吸水降水的過程中種子本身的干物質有損耗,所以千粒重降低。
3.不同處理種子發(fā)芽率的變化
表三不同處理種子發(fā)芽率
種子無浸水影響時,發(fā)芽率基本相同,與粒徑大小無關;隨著浸水程度的加深,發(fā)芽率急劇下降,小粒徑種子下降速率更快。
4.凍害脅迫下種子發(fā)芽率變化
表4凍害脅迫下不同浸水程度種子發(fā)芽率
表4表明,處理a和處理b的芽率都受到低溫、高水分的影響而由原來的94%下降到39%和68%;在相同低溫情況下,含水量越高,種子發(fā)芽率越低。
三、結論
種子含水量偏高,氣候寒冷是造成北方地區(qū)玉米種子凍害、發(fā)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本試驗通過對浸水種子及凍害脅迫下的種子進行水分、千粒重及芽率等指標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種子淋雨、浸水等處理會使種子含水量升高,進而使芽率下降,小粒種子較之大粒種子受到的影響更大些。種子吸水降水的過程會促進本身干物質的分解,降低種子生活力同樣使芽率降低。種子正常成熟自然降水的情況下,種子發(fā)芽率與籽粒大小無關;但是受到外界低溫、高水分的影響后,小粒種子受到凍害的程度更大些。種子受凍害情況嚴重時,種子芽率會降低85%以下,成為不合格種子。
根據(jù)以上研究結論,為避免種子在收獲后受到凍害影響,應注意種子的安全貯藏。自然降水過程中晾曬場地必須地面干燥,通風向陽,并備有防雨設施。切不可將果穗裝倉、裝袋或大堆、長時間存放。種子經(jīng)過高溫晾曬降水后,不要馬上在室處或倉房貯存,以免一熱一冷急劇變溫,引起種子凍害,降低種子發(fā)芽能力。用種量較大時可采用玉米樓貯藏,并在距地面1m處架好倉底,頂蓋設人字架遮雨棚。玉米入倉時應注意挑選,將成熟含水量高的籽粒繼續(xù)干燥,入倉種子含水量如果高于20%,應在7~10天后進行倒倉,如果種子含水量在20%以下,一般不必倒倉。
參考文獻
[1]蓋顏欣,楊青林,王奇,張勤,季志強,丁貴江.低溫冷凍條件對玉米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2:1-3.
[2]郝楠.溫度對不同玉米種子萌發(fā)及生理特性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1.
[3]鄭琪,王威,王漢寧,任根深,丁志遠,徐創(chuàng)業(yè).低溫凍害對玉米種子發(fā)芽特性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1,06:5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