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江蘇高教》雜志創(chuàng)刊于1985年,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大16開?锏霓k刊宗旨為:站在高等教育學科前沿,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研究、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各類問題,充分發(fā)揮輿論先導、決策參謀、學術園地、信息橋梁、實踐指導的作用。
摘 要:地理學中,板塊是板塊構造學說所提出來的概念。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巖石圈并非整體一塊,而是分裂成許多塊,這些大塊巖石稱為板塊。在語言學習當中,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 認為語言是由一系列有意義的詞匯構成的。
關鍵詞:板塊,意識,教學,滲透
地理學中,板塊是板塊構造學說所提出來的概念。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巖石圈并非整體一塊,而是分裂成許多塊,這些大塊巖石稱為板塊。在語言學習當中,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 認為語言是由一系列有意義的詞匯構成的。
一、板塊的分類
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認為,板塊可分為下列5類。(1)單詞。如book。(2)多詞短語。如by the way。(3)搭配。如community service。(4)慣用語。如I'll get it。(5)句子框架。如That is not as…as you think,以及篇章框架。可以看出,有些是固定不變的,如to catch a cold等,有些是可以部分替換的,如blood/ close/ distant/ near(est) relative等,還有些只是一個框架,如Firstly… Secondly… Finally。這些板塊在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率很高,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記憶,在運用語言時,既流暢又準確。因此,筆者認為板塊意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對學生突破思維瓶頸的幫助很大,尤其有利于詞匯記憶、長句理解以及篇章理解。
二、板塊意識在英語詞匯、長句解析以及篇章理解教學中的滲透
(1)板塊意識與英語詞匯教學。從信息加工觀點來看,記憶就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根據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詞匯記憶取決于信息編碼和信息貯存方式,即英語詞匯的組織方式跟詞匯記憶的效率密切相關。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音標記憶法首當其沖。我們的單詞就是由一個個的字母或者字母組合而成的,比如intention、attraction等。在不斷反復的單詞記憶學習當中,如果我們一直把這個字母組合當成一個板塊來記憶,那么在記憶過程當中的勞動量也少了很多。因此,在教學生詞匯記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發(fā)音規(guī)律、字母組合等把單詞切割成不同的板塊,變長為短。比如determination,我們可以劃分為deter、mi、nation。又如在諸多構詞法中,我們可以通過添加前綴(prefix)或后綴(suffix)等產生板塊記憶。如form(形式,形狀)一詞, 加前綴派生出: deform(變形), uniform(一致的,制服);加后綴可以派生出:formal(正式的,形式的)等,這樣單詞記憶就輕松許多。英語中類似的“板塊”很多,如:un-, mis-(否定前綴),-tion、-ence(名次后綴)等。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多加強調,強化學生的這種板塊意識,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以及閱讀理解所需要的猜詞能力。
(2)板塊意識與長句解析。英語中的長句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從句,比如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以及狀語從句等。筆者認為,板塊意識的滲透在從句的講解分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句子的五大基本句型入手,建構學生對句子結構的印象。英語五種基本句型列式如下:基本句型一,S+V(主+謂);基本句型二,S+V+P(主+系+表);基本句型三,S+V+O(主+謂+賓);基本句型四,S+V+IO +O(主+謂+間賓+直賓);基本句型五,S+V+O+C(主+謂+賓+賓補)。因為后三種里面都含有賓語,所以可以簡單歸結成三種:S+V(主+謂);S+V+P(主+系+表);S+V+O(主+謂+賓)。根據這三種基本句型,引導學生造出熟悉的三個相應的簡單句子。比如Tom leaves、 Tom is a teacher、Tom learns English。接著讓學生把句子結合上面的句型公式進行板塊切割對應,對應如下:Tom對應的是基本句型的S;leaves。is、learns對應基本句型的V;a teacher對應P;English對應O,一一對應完畢之后,我們知道名詞Tom、a teacher、English充當的分別是主語、表語、賓語的句子板塊成分。接著分別用如下A-B板塊替換所造出的Tom句子主語板塊成分,Who answers right,Who teaches us something at school,Who wants to know English。替換之后,句子呈現如下:Who answers right leaves.(A leaves.)→A +V;Who teaches us something at school is a teacher.(B is late.)→B +V +P;Who wants to know English learns English.(C learns English.)→C + V+ O。在此,引入主語從句的概念,學生一目了然,對從句的結構分析也更得心應手。接著以相應的方法介紹賓語從句和表語從句,在實際的教學中,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方法,對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的講解分析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平時的篇章講解中,我們經常做的劃分段落、概括大意、畫思維導圖,也正是板塊意識建構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03).
[2]于秀蓮.語塊教學法與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