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思想品德課傳授知識、教育學生、開發(fā)智能、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意志等個性心理品質的決定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體現。本文從加強課堂的趣味性、科學性入手,探討了優(yōu)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教育論文,實效性,趣味性,科學性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選取了許多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作為主要素材,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同時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知、情、意、行的同步發(fā)展。然而,我們也發(fā)現,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課程中仍延續(xù)著傳統(tǒng)教學的一些弊端,嚴重地制約著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和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突出表現在:在教學方法上,重教師單向的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在教學內容上,重課本知識,輕生活實踐;在學習評價上,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輕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等。 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此作些初步探討,以求拋磚引玉,供同仁參考。
一、研讀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新“課程標準”首次打破了學科知識體系和對具體年級的教學內容要求,以學生為本,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關系”有機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國情等相關教學內容,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材的體例和內容的呈現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轉變?yōu)閮H僅是一種學習課程標準的參考資料和一種課程資源。為此,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并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簡言之,教師只有通過研讀熟悉課程標準才能勝任教學。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qū),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會運用這些要求和規(guī)范來觀察個人、他人與社會現象,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初中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幫助和正確引導,更需要經過自身的獨立思考和親身體驗來真正實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而不要將書本中的內容作為教條死記硬背。要通過自主學習,使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品德的自覺過程,以利于學生不斷地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學習欲望和自我教育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條件,達成課堂教學呈現更開放、更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局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究與嘗試了以下幾種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效果很好:1.課前搜索。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先布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報刊、圖書、互聯(lián)網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關事例、數據、圖文等材料,為學生在課堂上熟悉、理解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如教學“有朋自遠方來”前,我擬定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民族知識大比拼”活動的計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各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瀏覽互聯(lián)網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少數民族風俗和風情,競相在課堂上展示,整個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游戲娛樂。游戲是人的天性愛好,通過游戲,可以在愉快的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參與意識和道德實踐能力。如在講授“法律護我健康成長”時,我組織了一場擂臺賽。將全班學生四小組分成紅、黃、藍、綠四個方陣:紅色──家庭保護隊,黃色──學校保護隊,藍色──社會保護隊,綠色──司法保護隊。讓各隊學生闡述各種保護的重要性,并列舉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加以證實。整個過程井井有條,學生的思維也異;钴S。3.音樂感動。前蘇聯(lián)著名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影響青少年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fā)展。”如在講完“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后,我在小結中說道:“為了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我提議將時下一首流行的網絡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給我們的父母。”很多學生是帶著感情欣賞完這首歌的,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心靈上有那么一點觸動、情緒上有那么一點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點體驗的效果。4.設疑導思。“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和動力。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對學生起到啟其心扉、促其思維的作用。5.實踐活動。實踐性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學生通過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能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體驗,形成和發(fā)展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在講授“搭起創(chuàng)新的橋梁”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必須培養(yǎng)求異思維,打破思維定勢”的認識,我便請學生自告奮勇地到講臺前嘗試一系列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個三角形等等。通過實踐活動,學生體驗、感悟到了打破思維定勢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