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在民辦大學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指出學生應該對英語學習持正確積極地態(tài)度,而教師也應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扎實的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教與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基礎,文化素養(yǎng)
一、 大學英語學習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
從改革開放以來,英語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借助于現(xiàn)代的多媒體的教學工具,還有各種學習軟件,網(wǎng)上視頻的有效獲得,加之于英語國家以音樂、電影等形式對中國文化的沖擊,英語教育的整體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在21世紀今天所呈現(xiàn)的國際化、全球化發(fā)展趨勢,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仍不能滿足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與時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在大學校園尤其是民辦大學校園里,大部分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不強,花大量時間學習英語卻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在學習中的挫敗感較強,個別學生甚至都不知該如何學英語了。
二、探究學生的心理與老師的自身努力
1、學生心理
目前,在大學里,不管是對于英語專業(yè)還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都有要完成的相應的英語課程。對于民辦大學的學生來說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英語基礎較薄弱,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于是老師只能從基本的語法和詞匯作為重點進行講解,而學生對這些東西早已接觸,所以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再加上學生在新學期開始前對大學生活中學習問題上的全新期待值過高,這與守舊的教學模式形成強烈反差,所以許多學生心理落差較大。
2、學習心態(tài)
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也頗為常見,因而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動力,學習熱情的高漲和消退幾乎同樣迅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不能長期保持。
3、教師自身教學素質
當然老師自身知識體系陳舊,與時代脫節(jié)也是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英語的發(fā)展是緊跟時代腳步的,作為辛勤工作的園丁也要不斷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因此教師素質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4、教材“老齡化”
民辦大學英語教材是在自考辦規(guī)定的自考教材,要想取得畢業(yè)證,必須通過這本教材所規(guī)定的內容考試,可部分教材過于陳舊,課文內容不夠新穎,實用性不強甚至是遠遠落后于時展要求,即使是新版印刷也只是換換封面而已,沒有實質內容的更新和添加。
三、正確對待英語學習
作為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一個重要因素。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不是一種負擔。在當今國際大環(huán)境的要求下,外語是用以國際間交流的主要媒介,許多先進科技和管理經(jīng)驗的文獻資料都是英文寫成的,全世界科技出版物70%以上用英語發(fā)表,為了進一步的探索研究擴展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增強我們在復雜社會里的生存能力,首先必須學好英語,才能最真實的得到第一手資料,迎頭趕上。
四、怎樣處理好課堂上的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是一種有師生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從目標角度看,學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但是,在向教學目標趨近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卻是教師的教。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教學任務能否完成。
1、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huán)境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是主體性教育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它把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和責任感。
2、教學方式上要從以老師為中心轉變?yōu)閷W生為中心
這里說的以學生為中心,絕不意味著否定或減弱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整個教學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標。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就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余地,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教師從“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為學生規(guī)定具體的任務,這種任務式的活動設計是以學生的課堂活動為中心和主體的。通過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并指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習、自主學習,集思廣益,依靠集體力量來主動積極獲取知識。
五、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
所謂教師的素質,就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著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的素質是搞好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每個教師的素質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形成和提高。教師各方面素質好,就能以自身的形象感染和影響學生,使他們從心底里敬佩你,歡迎你,喜歡聽你的課,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只有高質量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高質量的學生。
六、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按照自主學習理論之父霍勒克的定義,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講,自主學習可以使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外語能力,直至掌握這門外語。大學生擁有較多的業(yè)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學習目標和職業(yè)目標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而英語又是一門重要課程,大學生不僅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還要應對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英語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也是切實可行的。
1、培養(yǎng)自知,樹立自信自知包括對自己的學習愿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
2、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學生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
3、付諸實踐,
采用適合自己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根據(jù)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觀點,“提高學習者策略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把以策略為基礎的教學作為外語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明確地教給他們如何應用語言學習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外語。研究者查莫特和盧賓提出了策略培訓的做法:發(fā)現(xiàn)并討論學習者已經(jīng)使用的策略;呈現(xiàn)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釋為什么、在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用真實的任務練習策略使用、驗證其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給他們機會嘗試將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學習情景。
4、適時反思、評價和調節(jié)
我們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我反思、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程序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和檢查,而從未把自己當作自己學習的觀察者,監(jiān)督者,,評判者和操縱者,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幫助他們培養(yǎng)這種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斷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和歸因分析。
5.打好語言基礎,提高文化素養(yǎng)
21世紀高等教育人才的質量標準體現(xiàn)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大要素上。衡量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應該是: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語言知識是語言應用能力的前提,沒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就不可能獲得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文化和語言有著密切聯(lián)系,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語言英語能力很難提高。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就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過程。教師要介紹目的語的文化特征,引導生生注意目的語與國語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是學生的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能夠得到同步發(fā)展。
七、結束語
如何提高民辦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有待我們每一位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深入細致的腳踏實地的實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能符合社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英語教育自選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王靜,于新松.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外語學習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6]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J.B.PrideandJ.Holmes(eds)Sociolingusi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上一篇:民辦本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