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是適應新時展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動學習能力更是人們終身發(fā)展的必備技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學生發(fā)展、社會進步賦予教師的職責。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則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
摘要:一切教學活動的目的都在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主動學習化學是每一位高中化學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文章從學習的興趣、教師的指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三個方面闡述了主動學習化學的策略。
關鍵詞:主動學習,興趣,反思
一、興趣是主動學習的保障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和情感體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知識,創(chuàng)設真實的化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zhì)與應用”時,截取有關運輸氯氣的鐵罐車在高速公路上爆炸泄漏的新聞視頻,配合文字說明,把氯氣的物理性質(zhì)幾乎都覆蓋在這段新聞中,讓學生在真實事件中尋找答案,使他們覺得學好化學是非常有用的,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2.運用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直觀的化學情景
例如:在檢驗Fe3+的時候,通過在鐵鹽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和NaOH溶液的實驗,學生可以很快看到血紅色溶液和紅褐色沉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和觀察,主動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和思維的發(fā)展過程,讓學習變得富有樂趣。又例:在講解“鈉的性質(zhì)和應用”時,以實驗“滴水點燈”引人新課,以類似魔術的氛圍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情緒。
3.以“疑”入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進行“乙醇”的教學中,老師提供球和棍,要求學生兩人一組搭建乙醇的分子結構。在教師不做任何提示下,學生能搭建出兩種不同的模型。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他們很快能提出質(zhì)疑:到底哪一種模型是正確的?如何證明是正確的?當問題產(chǎn)生以后,學生馬上會迸發(fā)出探究的欲望,激發(fā)出學習興趣。
二、加強指導是主動學習的關鍵
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陣地。強調(diào)主動學習的課堂,更需要教師充滿睿智的引導。讓學生的主動與教師的引導合而為一,高度統(tǒng)一,才能相互促進。例如:在《化學能與電能的轉(zhuǎn)化》教學中,要求學生利用鋅片、銅片、石墨、導線、電流計等設計實驗,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原電池構成的條件。筆者在第一個班授課時,不做任何指導,要求學生自行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小組的學生都無法動手,因為他們不知道導線該如何連接,鋅片、銅片該如何放置。所以小組成員參與的熱情不高,有的學生干脆坐在那發(fā)呆。而在第二個班筆者改變了教學方式,首先對一些學生不熟悉的操作進行演示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動手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熱情高漲,每個小組的成員相互配合,很快就完成指定實驗。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做出一種民主的姿態(tài),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動手自行完成實驗,卻難得聽到他們分析、講解和指導的聲音。這種為了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而弱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是把主動演變成了一種放任,這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后的學習中,更應該得到教師的指導,才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如:在掌握化學方程式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都是學生課后背,老師課堂默寫,然后批改,反饋。針對高一化學課堂時間比較緊張,要求學生課后自己掌握這一內(nèi)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方程式,教師設計了兩種講義,一種講義有要求,有具體的方程式;另一種講義只有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前一張講義自己背誦方程式,在根據(jù)后一張講義自己默寫方程式。每天布置一部分,學生完成效果很好。而以前只是布置學生課后去背,教師并不去做什么,效果很不理想。
三、反思是架起主動學習的橋梁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一切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習主體的建構活動才能完成。反思是建構主義的核心特征。反思是對自身的思維結果進行驗證和再認識的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對所涉及的有關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通過引導學生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反思,為學生反思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時間和空間。例如在《乙醛》的教學過程中,學習了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后,教師提問:乙醛能否與O2、溴水、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學生答:能與O2反應生成酸。能否與溴水、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學生不敢做出準確判斷。教師提示:Ag(NH3)2OH,Cu(OH)2都是弱氧化劑。學生結合以往知識Br2有較強的氧化性,KMnO4是強氧化劑,就能判斷出乙醛能與溴水,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學生由最初的不敢判斷到后來的正確判斷,就是對自己的思維結果再認識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信息,便于學生進行思考,最終順利解決問題,使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將能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反思,主動參與。
在課后的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具體可以通過書寫課后小結的形式來體現(xiàn)。要求學生小結當天所學的知識,要知道哪些是重點、難點,以及如何掌握這些重點和難點知識,還要記錄學習中的體會、疑問、困惑以及對某一問題解決提出自己新的想法等等。學生在書寫小結的同時也達到了復習知識的目的,有效地促進了自己對知識的回憶、聯(lián)想,這對理解和鞏固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是有很大幫助的。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這些不僅有利于思維的發(fā)展,也將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的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3,(1-2):22-23
[2]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7):14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zhognxuejiaoyulw/3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