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剛學習計算機都充滿著好奇,但隨著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記憶,且枯燥無味,難度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日益減退,這時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根據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項融知識性和技能性為一體的基礎的學習基礎性學科教育,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本文針對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對教師講授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興趣這一狀況,提出要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關鍵在教師。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學生興趣培養(yǎng)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有人認為信息技術教師上課最輕松,因為學生練的時間較多。但要高效地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并不容易。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技能很強,教師在備課時應注重整個實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1)備課時除正常的備課外,教師還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操作。如果能以學生的身份親自完成學習任務,則講課內容會更豐富。當然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以學生的身份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就能體會到學生是否樂意去完成這個任務。
(2)信息技術課不但要有教師自己的上課教案,還應提供給學生操作步驟。課堂上,教師演示的操作自己感到簡單,學生聽課也不難,但學生卻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因此,還應給學生提供操作步驟的學案。
。3)為了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只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一天比一天高漲。
二、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國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70%的學生家庭都擁有電腦,有些學生小學階段就到各類計算機培訓班進行了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面對現狀。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堅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實施分層教學方法。譬如:我在接手新班時,首先做好學生的調查摸底工作;其次,對學生基礎優(yōu)劣分上中下三個檔次安排上機座位,做到既分層,又合理搭配、協調。在講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時,諸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布置免試測驗、小競賽、提高題練習等,并鼓勵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打字游戲、電腦繪圖。此外,我還積極引導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進行適當的輔導,從而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三、注重上機操作訓練
學習了某種知識而不能在實際中應用,人們對這種知識很難產生興趣。初中生上機操作是一個融觀察、閱讀、理解和驗證于一體的過程,他們一般在起始學習階段比較有興趣,但由于主客觀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學習熱情往往會直線下降。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實踐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充分的上機時間,著重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出某一個問題時,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悅之情,充滿對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熱情。譬如:在講解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時,鑒于這節(jié)內容的重要性,先圍繞教學目標出幾道練習題,將問題和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操作練習,然后我再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討論新內容的知識講解。當然,也可以不定期地開展一些全體學生都參加的比賽活動,諸如:中英文打字小測試、指法練習、制作課件和利用不同的軟件的制作不同的卡等操作競賽,強化了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習方式”的意識。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學以致用”的原則。也增強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課堂效率顯著提高。
四、寓教于樂,豐富課堂趣味性
教育部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也十分重視發(fā)展學生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的技能。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比較愛玩的天性。許多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往往會在老師不注意時,偷玩游戲。我對癥下藥的把學生最熱衷的游戲引入課堂,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在《單擊鼠標玩游戲》的案例中,在學生已掌握鼠標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先作簡單示范,并講解游戲《飛牌》,留出大部分時間給學生操作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練習單擊和雙擊操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應變能力?傊,把游戲作為教學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徑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操作經驗,提高操作熟練程度。
五、注重啟發(fā)引導
網絡,既可能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可能是學生的成長道路的絆腳石。正確利用網絡,會給中學生成發(fā)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若癡迷于網絡,尤其是癡迷于網絡上的恐怖游戲、不良網頁,不僅影響身心健康,而且可能會影響學習,甚至走上歧途。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一定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學生健康的思想品德理念,切實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知識講授和上機訓練之中。譬如:針對有些學生在電腦室里上課吃零食、亂扔垃圾的現象,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計算機也是很愛干凈的設備道理。使他們感知要想延長計算機的壽命,就必須逐步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保持機房清潔的習慣。我在進行網絡教學中,有的放矢的教育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學會綠色、健康和適度上網,學會在網上尋求自己應該尋求的知識,覺不能盲目獵奇。從而使學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航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美德。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積極性,以他們的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培養(yǎng)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及信息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康建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的興趣[J].都市家教.2013;(8).
[2]張新華.試論初中信息技術興趣教學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3;(18).
下一篇:物理教學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