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稱《意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zhí)行。本文就學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談談筆者一些膚淺之看法。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戰(zhàn)略性、現(xiàn)實性、實踐性、全程性、養(yǎng)成性、生成性、艱巨性等8種特性;《意見》出臺重要、及時、必然,主要包括三個倡導、三個層面、三個統(tǒng)一、三個銜接、四個堅持,實施《意見》學校任重道遠。
關鍵詞:教師職稱論文發(fā)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戰(zhàn)略性,現(xiàn)實性,艱巨性,任重道遠
一、《意見》之出臺:重要、及時、必然
隨著改革開放給中國和中國人帶來的深刻變化和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進入深水區(qū)”,很多文化和思想層面的問題已經凸現(xiàn)出來,社會價值觀越來越呈現(xiàn)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假惡丑、黃賭毒,貪污腐化、違法亂紀、寡廉鮮恥、人情冷漠等眾多社會亂相,“亂花漸欲迷人眼”,多少人在此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正因為如此,原來屬于中國人的信仰,經過了時代的摧毀,需要重建。
中共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2001年印發(f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06年“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立即得到社會和輿論的廣泛好評:重要、及時、必然!
《意見》的主要內容是:
“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三個層面”:《意見》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進行了科學的概括和論斷。
“三個統(tǒng)一”: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實踐養(yǎng)成之統(tǒng)一。
“三個銜接”:政策保障、制度規(guī)范、法律約束相銜接。
“四個堅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堅持聯(lián)系實際,堅持改進創(chuàng)新的原則。
《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xiàn)實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價值觀”之特性分析
筆者分析,中共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如下幾種特性:
1.戰(zhàn)略性:近幾十年來,中國取得巨大經濟成就,對軟實力的加強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軟實力的關鍵就是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2.現(xiàn)實性。“價值觀”在三個層面的理念實現(xiàn)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的統(tǒng)一,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說,是符合現(xiàn)實、貼近民意的,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
3.理論性。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意識的理論是我們認識價值問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意識形態(tài)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中國的具體運用,同時也必將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價值學說。
4.實踐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產生了雙重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必須從每一個公民的一時一事、一言一行的自覺實踐中去體現(xiàn)和完成。
5.全程性。“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須落實在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落實在個人成長的全過程,落實在社會進步的全過程。
6.養(yǎng)成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也是國民的一種優(yōu)秀習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大的養(yǎng)成作用,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fā)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加強實踐育人基礎作用,組織參加生產勞動、愛心公益活動、志愿活動、勤工儉學活動,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有重大作用。
7.生成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生成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中。它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具有鮮明的包容性、開放性、補充性,它的內涵與外延都必然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被賦予更多新鮮靈動和豐富的內容。
8.艱巨性。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價值觀念沖突的問題已成為社會重大的理論課題和現(xiàn)實問題。無論是誰,都處在社會轉型、文明沖突、文化交融、觀念矛盾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需要全社會全民族付出艱辛的努力。
三、《意見》之實施,學校任重道遠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關于“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名言,道出了青少年之于國家富強、民族進步之重大意義。青少年道德水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社會的品質和民族的優(yōu)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責無旁貸、任重道遠。在這一偉大而光榮的歷史重任面前,我們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
1.入心入腦――加強宣傳教育
首先,要在青少年學生中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方面的宣傳教育。其次,要在青少年學生中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課堂滲透、道德講堂、研討會、報告會、校報、黑板報、宣傳欄、校園網(wǎng)、校園廣播、社團活動、國旗下講話、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宣傳學習和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進教師頭腦、進辦學理念、進教育教學過程,做到人人學習價值觀,人人理解價值觀,人人踐行價值觀。
上一篇:大學教育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