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擬更名為《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由淮北師范大學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努力做到學術性、導向性、專題性、師范性、地方性的統(tǒng)一,繁榮學術理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為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和培養(yǎng)人才服務。它對我國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語言以及高等師范教育等進行理論探討,為校內外優(yōu)秀社會科學科研成果提供發(fā)表園地。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12月創(chuàng)刊。1987年國內公開發(fā)行,統(tǒng)一刊號為:CN34-1047/C。1991年獲得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ISSN1003-2134。
1998年始經由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向國外發(fā)行,代號:DK34003。1999年加入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中國期刊網和萬方數(shù)據庫。2001年改為雙月刊,每逢雙月出版。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1999年安徽優(yōu)秀學報一等獎。
2003年安徽省文科學報一等獎。
2004年安徽省優(yōu)秀高校學報一等獎,文科第三名(安徽省教育廳和省新聞出版局聯(lián)合組織)。
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組織)。
2006年,本刊“20世紀皖籍名家研究”被評為安徽省高校學報優(yōu)秀欄目。
2009年,在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新聞出版局組織的全省高校學報評獎活動中獲二等獎。
期刊名稱: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主管單位:安徽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國際刊號ISSN:2095-0683
國內刊號CN:34-1317/C
出版周期:雙月
出版地:安徽省淮北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歷史沿革: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現(xiàn)用刊名: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創(chuàng)刊時間:1979
【欄目設置】
“百年新詩”本欄目立足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回頭打量20世紀百年新詩的風景,對它的全部發(fā)展歷程,包括它的突進與落潮、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呈現(xiàn)的外在現(xiàn)象與內在精神的復雜性,進行整體性、歷史性的考察,總結其發(fā)展特點、趨勢及其對21世紀中國詩學的影響,既有宏論,也有個案分析。全國眾多知名學者紛紛響應,鼎力支持,熱情投寄力作,如清華大學中文系藍棣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程光煒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研究部張同吾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張同道博士、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羅振亞教授、揚州大學葉櫓教授等等!陡咝N目茖W報文摘》1999年第6期介紹了本欄目,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多篇,如中南財經大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古遠清教授的《對“文革”前詩歌討論的檢視》、首都師范大學吳思敬教授的《跨越精神死亡的峽谷——論食指的詩》。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文學研究所選編的反映年度文論最高成就的論文集《中國年度文論選•’99卷》選登了本刊文章《論1949年前后中國新詩的變動》。已推出12期,45篇文章。
“20世紀皖籍名家研究”本欄目跨學科組織研究隊伍,拓展20世紀安徽學術文化研究的視野和領域,更加全面、立體、深入地展現(xiàn)20世紀各領域皖籍精英和“名家”的豐富性,其思想的光輝和局限,其藝術的魅力和缺憾,孕育這些“名家”的安徽學術文化的獨特性、復雜性,凝集其中的安徽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已推出15期,發(fā)表40篇文章,對陳獨秀、胡適、朱湘、蘇雪林、呂碧城、蔣光慈、阿英、田間、張恨水、朱光潛、汪靜之、宗白華、臺靜農、吳組緗、金克木、李霽野、舒蕪、吳孟復、戴厚英等20多位皖籍精英及“名家”提出了新穎的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此欄目多篇文章,
“百年史學研究”本欄目對20世紀史學思潮、史學現(xiàn)象、學術流變、學術爭鳴作宏觀掃描和整體研究,對一流學者作個案研究,加強方法思考和方法反思,促進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推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科在新世紀的轉型。已推出“建國17年史學理論”、“新時期史學理論”、“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等三個專題。
【投稿須知】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shù)字用法:執(zhí)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shù)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shù)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shù)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shù)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shù)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xiàn)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
【雜志目錄】
2013年第4期目錄
皖北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1)淮北方言中的泛義動詞“剋”王彬
(4)淮北方言的體貌系統(tǒng)郭輝郭迪迪
博士(生)論壇
(9)舌尖上的休閑:論現(xiàn)代小品散文的美食意象李堅懷
(14)試論范長江的政論寫作及其藝術特色胡正強
下一篇: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