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從業(yè)者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音樂教師也在不斷地改善教學方法,尋找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是一篇音樂教育論文范文,文章題目是讓小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徜徉——談小學音樂快樂高效課堂的構建,下面是論文正文: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在不斷地改革中迅速發(fā)展,對學科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受到了教育從業(yè)者的高度重視。小學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同時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小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有著極為積極的作用。讓小學生能夠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能夠幫助小學生快樂學習,愉悅身心。本文以快樂教學的實踐為內(nèi)容,對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發(fā)表個人看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快樂教學,高效課堂
小學生的音樂水平,關乎著小學生性格的形成,對小學生人格的完善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重視小學音樂教學,構建快樂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提升小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以及綜合素質(zhì),能夠促進小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形成、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音樂屬于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就要著手從學生的興趣做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能夠從優(yōu)美的旋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快樂主動地去學習。下面,我們就來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加強對策進行幾點分析。
一、利用身體動感,讓小學生與音樂旋律融為一體
音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性,音樂旋律往往也是隨心而變,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小學生在音樂旋律中的體驗,讓小學生能夠切實感受音樂,利用自己的身體,從被動到主動地去配合音樂的旋律,從而將自己與音樂旋律融為一體。加上小學生本身具備活潑好動、情緒變化快的特點,對于動感的旋律,會不自主地利用身體的擺動去配合律動,不少小學生在音樂中的動作,就是他們自己心情的表達。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因為太多的規(guī)矩,使得學生必須循規(guī)蹈矩,不能隨心所欲地隨著音樂旋律去做各種動作,使得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無法得以舒展,單調(diào)的歌唱學習嚴重地影響了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無法從深層去感受音樂、喜歡音樂,更無法用良好的心態(tài)去欣賞各種音樂作品。所以,要想讓小學生能夠良好地融入到音樂中去,讓他們能夠快樂自由地在音樂的旋律中徜徉,教師要逐步地放松課堂,給學生們足夠的自由,讓小學生能夠隨心而動、隨律而動,讓自己的身體與音樂完美融合,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能夠深入領悟音樂作品。
比如在學習《粉刷匠》的時候,教師可以帶動學生自由想象,展示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對音樂作品中描述的內(nèi)容真實展現(xiàn),將音樂想象成自己的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可以自己隨心所欲地裝扮它。隨著音樂想象,小學生便成了這一個小小的粉刷匠,努力地揮動著手里的工具裝扮自己美麗的小窩。在美妙的旋律以及學生們自己的動作中,他們感受到了這個小小粉刷匠在努力勞動的同時,那種期待與喜悅的感情。這樣利用身體的動作來配合音樂的旋律,不僅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意義與情感表達,還能通過和諧而輕松的課堂氛圍,加強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使學生們愛上音樂,快樂、主動地進行學習,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甚對于小學生愛勞動的人格培養(yǎng)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利用音樂劇表演,讓小學生在旋律中實現(xiàn)自我的提升
小學生擁有強烈的表演欲,他們往往想要將自己心里所想、所感受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以及表演表達出來,從而讓別人能夠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根本沒有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即使是真的很喜歡一首音樂作品,除了更大聲地演唱以外,他們沒有其它的表達方式。用心的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一段音樂,小學生會非常積極地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談自己的感受,他們有極強烈的傾訴、分享與表演的欲望,這就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學習需求。所以,要想成功地調(diào)動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因子,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演、分享的欲望,讓音樂課堂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目的。為此,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學生去挑選一些與他們年齡相符的音樂劇,讓小學生們利用這個表演的平臺滿足自己的表演欲,更讓小學生們從表演中表達自己對音樂中旋律的感受。在音樂劇的選擇上,盡可能地挑選一些節(jié)奏感較強、情感的表達較濃烈的音樂劇,讓小學生們能夠體會出那種情感的波動。在表演的過程中,小學生鍛煉了自己的音樂理解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小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更是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一個有效提升。
當然,音樂劇最好是一些熱點作品,學生們本身對它便充滿了興趣,而將流行的東西搬到課堂上,讓小學生們有機會自己親自表演出來,本身便充滿了期待。比如《綠野仙蹤》的片段就非常合適編排成節(jié)目讓學生們表演,讓小學生們自己扮演稻草人、托托以及一些植物等等這些劇中的人物和道具,讓他們在自己的表演中體會音樂,并將自己所感受到的音樂情感通過自己的表演傳達出來。
三、利用情感因素,讓小學生在旋律中升華情感
藝術作品的情感是其最核心的價值所在,音樂作品就是如此,能夠讓聽眾產(chǎn)生共鳴才是它們受歡迎的最根本原因。所以,音樂與人們的情感時刻共通。把握住這一特點,我們在進行教學時,也要有效地利用小學生的情感因素,調(diào)動起小學生的情感因子,將小學生帶入到音樂所描述的情感中去,與音樂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將自己的情感升華。
比如在教學生唱《小白菜》的時候,因為小白菜的故事離當今的孩子們有一定的距離,音樂中的情境是小學生們所不能理解的,所以,教師可以提前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對小白菜所描述的故事以及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利用音樂的旋律,讓學生們體會小白菜的那種凄涼。利用小學生的情感因素,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更完整地理解音樂作品,更能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使音樂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學習階段,而是與學生的情感融為了一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以及性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效地利用起學生的身體律動、表演欲以及學生的情感因素,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與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221
[2]郭明.探究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228-229
音樂教育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中國音樂》(季刊)是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的音樂理論刊物,創(chuàng)刊于1981年3月,首任主編是著名音樂理論家、中國音樂學院前院長李凌同志,歷任主編有前院長李西安教授、前院長樊祖蔭教授。歷任副主編有薛良先生、何昌林、陳銘道、管建華教授、趙志揚副教授,F(xiàn)由院黨委戴嘉枋書記分管,現(xiàn)任主編為樊祖蔭,副主編趙志揚。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yinyuelw/5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