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的種類有很多,刀術也是古展到現(xiàn)在的一種體育項目,“刀術”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有很多這方面的專家也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體育科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從刀術套路中的調查論扎刀要訣。
摘要:通過對古今刀術套路中扎刀動作的比較分析,說明扎刀動作在刀術套路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分析了扎刀時持刀方法、扎刀與身體各部位之間的關系和扎刀時如何用勁。
關鍵詞:扎(刺)刀,持刀,護手,身法,步法,勁力
刀術是由古代生產(chǎn)、軍事戰(zhàn)爭的重要技擊格斗技術,逐漸演變?yōu)橐蕴茁窞橹鞯捏w育項目。刀是武術中最常用的器械,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所以有人把刀列為十八般兵器之首;而扎刀(或稱為刺刀),是刀術練習中最基本的單刀刀法,下面是對古今刀術套路中對扎刀動作的調查分析,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扎刀動作最少的為《梅花刀》,套路中出現(xiàn)3次;扎刀動作最多的是《刀術競賽套路》有11個動作和《追風刀》有12個動作。從扎刀動作在套路中所占百分比看,《追風刀》為22.2%最高,其次是《刀術競賽套路》為18.9%和《三級刀》為15.5%,最低是《梅花刀》和《南刀競賽套路》都為8.8%。
在表1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傳統(tǒng)刀術中扎刀動作和現(xiàn)代刀術競賽套路中扎刀動作有相似之處。古代刀術套路中的扎刀動作:《追風刀》22.2%、《攔刀》11.6%、《梅花刀》8.8%;現(xiàn)代刀術套路中扎刀動作:《刀術競賽套路》18.9%、《三級刀》15.5%、《南刀競賽套路》8.8%。傳統(tǒng)刀術和現(xiàn)代刀術競賽套路都是隨著難度加大而扎刀動作比例增加,而且兩者比例相當。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扎刀刀法在刀術套路占相當重要的位置,扎刀動作都在8.8%~22.2%之間。
由表2可知:《刀術競賽套路》中幾個主要刀法動作在套路中所占比例:扎刀>截刀(點刀)>崩刀(撩刀)>掃刀(劈刀)>斬刀。且扎刀動作占絕對的優(yōu)勢。
從表1和表2中的各方面比較分析可知:古今刀術套路扎刀動作在套路中所占百分比的最低點(8.8%)也遠大于各種刀法動作在《刀術競賽套路》中所占比例。所以我認為不管在刀術教學和刀術訓練中,穩(wěn)穩(wěn)抓住“扎刀”這個基本刀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知道了“扎刀”在刀術套路中的重要性,我們該怎樣來教學訓練呢?這是我們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一、什么是扎(刺)刀
扎刀是指右手持刀,刀刃朝下,臂由屈向前直臂刺出,力達刀尖,臂與刀成一條直線。平扎刀刀尖高與肩平;上扎刀刀尖高與頭平;下扎刀刀尖高與膝平;臂內(nèi)旋,虎口向下,反臂直刺為反扎刀。
二、持刀要訣
當我第一次扎刀時,不管用再大的勁,就是不會有響聲,或者響聲不清,現(xiàn)在我只稍稍用力扎刀,都發(fā)出錚錚響聲。眾人皆知這樣一個典故:“吳人張旭,善草書貼,數(shù)常于邯城見公孫大娘西河劍器,至此,草書長進”。我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經(jīng)常看書法理論書籍,古人對抓筆的法度特有講究,在持筆時要求“指實、掌虛、腕子活”。指實即抓筆要穩(wěn)。指實了則筆固,才聽使喚,渾灑自如,再者筆是手的延長部分,只有抓緊了筆才能把所發(fā)之勁力貫注于筆尖,做到手筆如一。我想持刀與書法家練字時持筆有相同之處,在扎刀時如果持刀不穩(wěn),身上所發(fā)之勁在手與刀柄之間斷了勁,勁力貫于刀身,達于刀尖就打了折扣,故在扎刀時,非抓緊刀柄不可。
三、扎刀與護手的關系
常言道“單刀看護手”,練習時左手與刀法的配合協(xié)調一致,做到“靜有勢、動有法”,即一個動作靜下來姿勢、功架要正確、工整,運動起來刀法清晰、準確,同時左手與刀法要緊密配合,做到刀到手到、手與刀合。扎刀時護手(左手)一般有兩種定勢,分別為護手立掌胸前,起護胸作用,和護手打開與扎刀臂成一直線。
四、扎刀與身法的關系
腰是運動之樞紐,拳論說:“訣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命門,為上下體之關鍵樞紐。”在任何一個扎刀動作中,無不通過腰部來維持和調整身體重心,使動作既輕靈又穩(wěn)定,就如弓步扎刀時要做到:擰腰扣襠、軀干正直、立身中正安舒、兩脅放松。使足、膝、胯的勁力,通過腰的主宰轉換,從轉腰、送肩、順肘達于手至刀尖,使上下得以充分貫通,真正達到刀與身合的境界。
五、扎刀與步法的關系
由表1可知六套刀術套路中共有46個扎刀動作。主要有弓步扎刀25個、弓步反刺刀6個、并步扎刀2個、騰空側踹腿扎刀2個、插步反扎刀1個、蹬腿直刺刀1個、提膝扎刀1個等。弓步扎刀是最主要的動作,占所有扎刀動作的半數(shù)以上,而難度最大的動作是騰空側踹腿扎刀。根據(jù)人體發(fā)力順序,扎刀時的勁力是起于腳、發(fā)于腰、行于肩、催于肘、達于手之刀柄直至刀尖。所以步法快捷穩(wěn)定是扎刀的基礎,要求步在刀先、步到刀到。
六、扎刀時怎么使用勁力
在前面我們了解了扎刀時持刀技術和扎刀時與身體各部位的關系。扎刀時怎樣使勁,是扎刀技術的關鍵,武術諺語中有“刀如猛虎”“刀走黑”(即兇狠)的形容,文學作品中也常描繪刀術高超者演練時“寒光逼人”“只聞刀風,不見人影”等。這都是表明刀術的特點是勇猛快捷、氣勢逼人,而刀術的這些特點在扎刀中最能體現(xiàn)出來。
何謂勁?一般指內(nèi)在的勁力,刀和勁不能截然分開。“勁”是力的概念,即通常所說的肌肉力量,而武術中所說的“勁力”,并不是單純的力的概念,而是指完成各種復雜動作所用的力。勁和力的區(qū)別在于力方而勁圓、力滯而勁暢、力遲而勁速、力散而勁聚、力鈍而勁銳。
總之,扎(刺)刀動作是刀術套路中最主要的刀法之一,對于從事武術教學工作者而言,在刀術教學中,應把扎刀當作重點,并特別要注意扎刀過程中持刀時松緊結合,扎刀與護手、身法、步法的協(xié)調配合,扎刀時勁力順達快捷。
參考文獻:
[1]穆秀杰.刀術.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2]《武術訓練教材》編寫組編.全國武術訓練教材(上冊).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1.
體育科學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四川體育科學》(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2年,是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四川體育科學雜志編輯部編輯出版的有一定學術水準的期刊雜志。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 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 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yōu)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guī)律,活躍教學與科研 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