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大壩勘察水上鉆探的分析與研究
謝永亮
。ㄈA北有色工程勘察院石家莊050021)
摘要:大壩勘察必須準確查明河底地層,即沉積物的厚度、分布、巖性及透水性。由于鉆機與井口之間隔著一層深度不等的河水,大大增加了水上鉆探的復雜性,需要考慮河水深度、流速、到岸邊的距離以及風浪等影響因素,因此水上鉆探具有技術(shù)要求高、施工條件復雜、未知因素多等特點。本文總結(jié)了蘇丹Dagash水利水電大壩水上勘察經(jīng)驗,對水上鉆探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為以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些參考。
關(guān)鍵詞:大壩勘察,水上鉆進,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水上鉆探是通過浮船或平臺用陸上鉆探設備,在水上進行鉆探的一種方法。隨著鉆探工藝的發(fā)展,不斷出現(xiàn)新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工程施工管理體制逐步與國際接軌。
華北有色勘察院從2006年起,相繼完成了蘇丹六個水利水電大壩的地質(zhì)勘查工作,Dagash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壩勘察項目,遵循英國場地勘察實施規(guī)范(BS5930),從技術(shù)到鉆探得到了蘇丹政府的充分認可,打開了華勘院在國外的勘察道路。
1水上鉆探流程
1.1選擇鉆機
(1)根據(jù)地層、鉆孔深度、鉆孔角度和鉆孔直徑選擇鉆機;
(2)在滿足條件1)的情況下,應選擇體積小、重量輕的鉆機;
(3)一般選擇CY-300、CY-600、HXY-4T型鉆機。
Dagash大壩工程選擇CY-600、CY-300和HXY-4T型鉆機。
1.2組裝鉆探平臺
每個鉆探平臺均由兩個12m長、1.5m寬的船型浮箱并排連接組成,二浮箱間距宜控制在1.0m~1.5m。上面配有鉆機、發(fā)電機、泥漿泵、電動卷揚(2個)及其它附屬設備,如有需要每個平臺可安裝4個活動支腿。
1.3移動鉆探平臺
根據(jù)水面及鉆孔情況,可選擇以下方式:
(1)用船拖動;
(2)用卷揚機鋼絲繩拉動。
本工程選擇用2條60馬力的小船拖動平臺。
1.4固定鉆探平臺
(1)河面較窄時可以在河面上橫拉一根鋼絲繩固定平臺;
(2)用錨固定平臺,錨可分為:重力錨、鉆孔錨、打入錨、一般的三爪或四爪錨。
重力錨,是用鐵籠子裝上石塊制成,重約3~4噸;鉆孔錨,根據(jù)鉆孔定位的需要,一部分鉆孔封孔時預先埋入鋼絲繩作為其下游鉆孔的錨;打入錨,在指定位置,用重錘將帶有鋼絲繩的鋼管打入河底的砂層中。
固定鉆探平臺的步驟:①按著設計好的坐標拋重力錨,錨繩采用Φ15~25mm的鋼絲繩,長50~100m,錨漂處要預留鋼絲繩套。②用船推動平臺到達錨漂下游20~30m處,用另一條小船拖著平臺的攬繩(采用Φ15mm的鋼絲繩)與錨繩連接好。③減小平臺的推動力,使平臺緩慢順水而下,最終使攬繩拉緊固定住平臺。④在測量人員的指揮下調(diào)整攬繩的長度使平臺準確的定位在鉆孔坐標上,收緊攬繩把平臺固定好。
1.5水上鉆孔套管的固定
(1)準確測量河水深度,用于確定套管的長度。
(2)下護管:由于河水流動,套管不易下直,應先下護管,護管采用Φ168mm套管,一般長度為3~5m。下護管的方法是:在平臺定位之前,將護管的上端固定在鉆孔孔口,但能轉(zhuǎn)動,下端穿過固定在平臺下面的支架上。必要時可以用計算好長度的鋼絲繩拉緊導正管下端,與平臺前部兩個船型浮箱的槽鋼連接當護管下入河水后,河水的沖力自動把護管沖成垂直的(若是斜孔,方法一致,長度另外計算)。
(3)下套管:如果河水較淺且水流不急,可以不下護管直接下套管。在有護管的鉆孔,套管從護管內(nèi)下入。第一次套管進入河底砂層一般不小于1.5m。
1.6水上鉆探工藝的選擇
(1)覆蓋層鉆探工藝:采用Φ108mm單管鉆具,合金鉆頭,孔底局部反循環(huán)工藝[1]。具體方法為:第一步鉆進,鉆具一定要超過套管,避免鉆具與套管之間有大量砂土沉淀使兩者擠死,套管跟著鉆具轉(zhuǎn);第二步下套管,把套管打入到鉆進的深度,套管連接處一定要焊接牢固,避免鉆進過程中脫扣;第三步?jīng)_洗套管內(nèi)殘余巖粉,用Φ108鉆具,正循環(huán)工藝,把套管內(nèi)的殘余巖粉沖洗干凈。要注意不能過度沖洗,沖洗深度不能超過鉆孔深度。
(2)基巖鉆探:鉆到基巖后應馬上換Φ108雙管單動鉆具,金鋼石鉆頭,因為上部風化嚴重不易取芯,下部比較完整容易采芯。
2施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2.1工程背景
Dagash位于蘇丹喀土穆北部,距離蘇丹第四大城市阿特巴拉200公里,全區(qū)水源匱乏,除沿河流域可耕作外,北部大多是沙漠戈壁,水、電缺乏一直制約著蘇丹北部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在此修建水利水電大壩迫在眉睫。
該地區(qū)巖層以片巖為主,水流相對平穩(wěn),水面寬400m左右,覆蓋層相對較厚,一般在40m左右,是典型的河流沉積相。
2.2現(xiàn)場試驗問題
(1)現(xiàn)場試驗包括標準貫入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壓水試驗、滲透試驗等,依照英國場地勘察規(guī)范和工程合同要求,覆蓋層中每5米做一個降水頭(或定水頭)試驗,基巖中每5米一個壓水試驗[2]。要求孔內(nèi)試驗段必須準確無誤,孔內(nèi)沉淀不得超過30cm,這是我們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沉淀不易沖凈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套管內(nèi)殘留沉淀較多,有一定的粘性;
、诳變(nèi)沉砂較多,用清水沖孔以后,部分砂土回落;
③套管下部沙層較厚,沖完孔提鉆過程中由于倒吸作用,使套管外的砂子涌進,導致沖孔失敗。
解決方法:跟管鉆進,設置取粉管,大泵量配合沖孔,提鉆過程中在套管口補給清水,用來防止倒吸。
2.3取芯問題
(1)砂層取芯
①砂層取芯難的原因是:鉆桿內(nèi)部充滿了河水,對砂層有一定的沖刷作用,單純的孔底局部反循環(huán),不能完全吸住巖芯管內(nèi)部的巖芯,沒有專用鉆頭卡取松散的砂子。
②解決方案:加工原有合金鉆頭,在鉆頭體內(nèi)部添加雙翼(半圓狀魚尾),上部固定膠墊,調(diào)節(jié)噴反鉆具,鉆進過程中配合沖擊、回轉(zhuǎn)的方式取芯。
(2)卵礫石層取芯
、俾训[石層取芯難的原因是:卵礫石硬度大、渾圓度高、礫徑不一、易坍塌掉塊、鉆頭不易卡取。
②解決方案:若直徑較小且大小相近,采用上述的射流孔底反循環(huán)的方法;若直徑較大,采用雙管鉆進或自制的錨鉆;若礫徑大小不一,采用單管錨鉆頭。
(3)強~全風化巖層取芯
、購妦全風化取芯難的原因是:地層交錯、風化程度不均、構(gòu)造破碎帶較多,再加上片巖隨著風化程度的增加,結(jié)構(gòu)變化較大,強度很低,巖芯變的松散易碎,鉆進過程中受水的沖蝕作用,巖芯隨水流流失。
②解決方案:鉆進過程中遇到構(gòu)造破碎帶,及時更換雙管單動鉆具,調(diào)整鉆進的規(guī)程參數(shù),輕壓慢轉(zhuǎn),縮短回次進尺,必要時采用自制錨鉆頭;遇到強~全風化地層,及時采用孔底局部反循環(huán),以免巖芯被沖走。
2.4套管問題
(1)跟進套管
、匐y以跟進的原因:覆蓋層厚且變層較多,礫石隔層分布厚度較大,水流沖擊平臺穩(wěn)定性較差。
、诮鉀Q方案:砂層中采取先取心疏松地層再跟管的方法;礫石層先用砂層中的方法,如若不行采取水泥注孔或下雙層套管;巖層中采取先取心、再擴孔,然后下管的方法。
(2)起拔套管
、匐y以起拔的原因是:套管穿過的覆蓋較厚,水上平臺的穩(wěn)定性較差。
、诮鉀Q方案:采用帶配重的沖擊杠,向上慢慢敲打套管,逐根拆除,直至套管全部拔出。
(3)套管折斷的處理
、僬蹟嗟脑蛴:風浪或水流大引起的平臺搖晃,使套管折斷或折傷;焊接加固部位不牢,不能承受沖擊力。
、诮鉀Q方案:準確計算套管折斷的位置,若這段處位于河底砂層以上,配置相應的絲錐,耐心打撈;若套管斷于砂層中,放棄打撈,打事故報告通知監(jiān)理。
3小結(jié)
通過對水上施工過程的分析與總結(jié),了解了工程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中的一些隱患問題可以提前排除,這樣不僅豐富了施工經(jīng)驗而且提高了工程的安全系數(shù),達到了安全與效益的雙豐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huililw/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