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水利論文

連江縣近幾十年降水的變化趨勢

發(fā)布時間: 1

連江縣近幾十年降水的變化趨勢
陳珠峰1 黃飛2
摘 要:利用連江縣1959年-2006年48年的氣象觀測降水資料,分析了連江縣的降水的變化趨勢。按照人們通常理解劃分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并分析了各自季節(jié)的降水的特點,并對48年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和周期進行了研究,且計算了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并對連江縣的降水特點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 :連江縣降水趨勢變化的年代際變化特征顯著,降水量呈增加的趨勢。

關鍵詞:降水;變化趨勢;顯著特點
1 引言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209.38公里,襟江抱海,擁野負山,連綿起伏的山巒逶迤于敖江、閩江兩水之間。東瀕海與臺灣馬祖列島一依帶水;西傍省會福州,陸路相距50公里;南扼閩江出口,為省垣屏藩;北控閩浙通衢,為"福溫古驛道"必經之路。本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夏長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近年來,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并且已經對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氣候變化方面有著明顯的地域特點,本文就連江縣的降水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對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資料與方法
2.1 資料
連江縣48年(1959-2006),1月份-12月份逐月降水場月平均資料及有關日降水量,主要用的是月降水量進行分析,其優(yōu)點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yè)、各部門,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都需要各種時段的降水量的統(tǒng)計分析資料。它們不但可以較好的反映不同季節(jié)的降水變化特點,而且可以反映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
2.2 分析的方法及項目
2.2.1 利用曲線圖和距平百分率分析連江縣年降水量、季、月降水量的變化
利用曲線圖和距平百分率進行分析連江縣年降水量、季、月降水的變化,可以比較直觀的反映歷年連江縣降水的變化,升降趨勢。
2.2.2 利用降水相對系數(shù)分析連江縣各月的濕潤程度
由于一年中各月的日數(shù)并非相等,這就使各月降水百分率統(tǒng)計時受各月日數(shù)不等的影響。降水相對系數(shù)是各月實際降水量與假定全年降水量均勻分配時該月應有的降水量之比,即

降水相對系數(shù)是各月實際降水量與假定全年降水量均勻分配時該月應有的降水量之比
 

 

式中C為降水相對系數(shù),r為某月降水量,R為年降水量,n為該月的日數(shù),365為全年日數(shù),r`為年降水量按日數(shù)均勻分配該月應有的月降水量。
當C=1時,該月實際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按日數(shù)平均分配數(shù)相等;C﹥1表示該月為濕月;C<1表示該月為干月。
2.2.3 最大日降水強度
最大日降水強度是降水強度的極值,為了分析的更細致,分析了連江縣49年的平均最大日降水量與絕對最大日降水量。絕對最大日降水量是從逐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中挑選出的極值。
最大平均日降水量因其偶然性的振動比較大,所以統(tǒng)計時既要有長年的觀測序列,又須設法減少偶然性的振動。因此采取滑動平均方法以減少其偶然性的振動。
2.2.4 連江縣暴雨分析
暴雨統(tǒng)計是日降水量≧50mm降水量的日數(shù)。
3 連江縣降水變化趨勢分析
3.1 年平均降水量統(tǒng)計及四季降水量的百分比
按照人們通常理解劃分四季:春季(3月份-5月份)、夏季(6月份-8月份)、秋季(9月份-11月份)、冬季(12月份-次年2月份)。通過計算(表3.1.1),春季平均降水為495.6mm,夏季平均降水為561.3 mm,秋季平均降水為300.6mm,冬季平均降水為185.4mm,年平均降水為1542.8mm。其中春、夏兩季是我縣主要的降水時間段,降水量占到了全年總降水量的68%。其次為秋季,冬季降水量最少。

 

圖3.1.1 連江縣四季平均降水量全年百分比圖
 

圖3.1.1 連江縣四季平均降水量全年百分比圖

3.2 年平均降水變化曲線分析
 

圖3.2.1 1959-2006年連江縣歷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
 


單位:mm
圖3.2.1 1959-2006年連江縣歷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

圖3.2.1給出了連江縣的歷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從整體上看:連江縣48年的降水呈平緩的增長趨勢。1967年為歷史上的波谷點,降水量僅為905.8mm;2006年為歷史上的波峰,降水量為2204.9mm。曲線呈波動型變化,沒有特別顯著的趨勢,但每10年的際變化際變化卻很明顯。從表3.2.2中我們看到連江縣降水年代際變化特點:70年代到80年的增長趨勢最為顯著,可以看出降水的突變發(fā)生在70年代到8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的增長趨勢其次,80年代到90年代的增長趨勢較為平緩。

表3.2.1 連江縣年代際降水距平

 

表3.2.1 連江縣年代際降水距平
 

3.3 連江縣四季降水年代際距平分析及30年降水比較
表3.3.1四季各年代降水距平對比數(shù)據(jù)表明。連江縣四季降水量呈波動性變化趨勢。
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從此60年代到80年代都是呈增長的趨勢,到了90年代呈減少的趨勢;冬季降水量則從此60年代到80年代都是呈減少的趨勢,到了90年代呈增長的趨勢;而夏季則是70年代到80年為減少的趨勢,90年代以后為增長的趨勢。

表3.3.1連江縣四季降水年代際距平

 

表3.3.1連江縣四季降水年代際距平
 

為了更進一步連江縣的降水變化趨勢,把1957-1986年前30年的降水資料同1976-2005年的降水資料進行比較,資料見表3.3.2和表3.3.3,從圖3.3.1中可以看出前后30年降水趨勢的差異。
 


 


單位:mm
圖3.3.1前后30年連江縣平均月降水量比較
通過圖3.3.1可以很直觀的看到1977年-2006年(后30年)比1959年-1988年(前30年)降水略多,總的看連江縣的降水呈增長的趨勢。增長趨勢最明顯的月份為3月和8月。

 

 

表3.3.4可以看出連江縣各月濕潤程度

從表3.3.4可以看出連江縣各月濕潤程度,濕潤的月份占的比例比較大,占全年總降水月的70%,這說明連江的主要降水集中在3-9月份。
3.4 連江縣最大日降水強度分析
設連江站最大日降水量的常年觀測序列為X1, X2, X3,……Xn,從此序列每五年選取一個最大值這些滑動挑選出來的最大值,再求其平均值。平均日最大降水量的計算和絕對最大日降水量的挑選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在水利等工程設計中常會用到。
3.5 連江縣暴雨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連江暴雨出現(xiàn)情況,分析連江暴雨的出現(xiàn)頻率,把暴雨分成幾個量級進行統(tǒng)計。表3.5.1中給出了連江縣1959年-2006年暴雨出現(xiàn)情況。

圖3.5.1各月暴雨次數(shù)
 


圖3.5.1各月暴雨次數(shù)

從表3.5.1中可以看出,連江縣暴雨多集中在5月、6月和8月、9月;其中 8月份暴雨最多。
4 結論
1.總的來看,連江縣降水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但增長的比較平緩。
2.連江縣江降水充沛,春夏兩季偏多,冬季降水偏少。
3.連江縣暴雨發(fā)生日較多,暴雨多集中在5月、6月和8月、9月。
參考文獻
[1] 羅漢民,閻秉耀,吳詩敦,氣候學,氣象出版社
[2] 王紹武,近百年來我國及全國氣溫變化趨勢分析,氣象,1990年
[3] 施能,黃先香,楊揚,1948-2000年全球陸地年降水量場趨勢變化的時、空特征,大氣科學,2003年
[4] 施能,陳家其,屠其璞,中國近100年來4個年代際的氣候變化特征,氣象學報,1995年
[5] 魏鳳英,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預測技術,1999,氣象出版社
[6] 王紹武,近百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分析,大氣科學,1995 年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huililw/1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