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丈”一詞,通行詞典都解釋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近代漢語里,“老丈”還可用作對平輩成年男子的尊稱,平輩成年男子可以是年輕的,也可以是年長的。“丈”也有類似用法。
關(guān)鍵詞:研究生怎么發(fā)表論文,老丈,尊稱,平輩成年男子
“老丈”,《漢語大詞典》釋為“舊時對年老男性的尊稱”,《辭源》(修訂本)釋為“對老年男子的敬稱”,《辭!(1999年版縮印本)釋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其他辭書也眾口一詞,似乎這個詞意義單純而明確,沒有什么疑問。
在近代漢語里,“老丈”除了用來尊稱老年男子外,也可用來尊稱平輩成年男子。例如:
(1)自家姓錢名伯濟字白木,浙江寧波人氏……二十一歲舉了賢良方正,卻選著安慶府桐城縣知縣……今已到蕪湖地方,有一所酒店在此,且自飲酒則個。(與諸相見介)敢問老丈高姓尊號?(諸)學生姓諸,名文止,字君郁,蘇州吳縣人氏。敢問長兄尊姓大號?(錢)學生姓錢名伯濟,字白木,浙江人氏。(諸)公干?(錢)學生去歲舉著賢良方正,選了桐城縣令,便道至任。(諸)卻是官人了。(錢背云)聞得蘇州秀才極富才極高,不免灌他幾鐘酒兒,與他說些前皇后代,偷他幾句。到桐城縣去和那些文人們說也好看相。(對諸云)貴處人才濟濟,甲于海內(nèi)。學生僻處荒陋,雖僥幸了,終是枵腹,有恁么名人古書放稿行卷,老丈講說些兒,學生洗耳愿聞。(諸)老丈此言莫非過于謙乎?(明朱葵心《新刻回春記》第三折)
從“二十一歲舉了賢良方正”“去歲舉著賢良方正”可知,錢伯濟時年二十二歲。而諸文止是“蘇州秀才”,也當是個青年人。兩人互稱“老丈”。
(2)(小生)……(指生介)因甚君家獨淚漣,就中難辨。二丈是會試來的么?(末)是。(小生向生介)老丈高姓大名?(生)小弟于娟。(小生)莫不是叔夜么?久慕大名,時誦尊制。(生)老丈上姓?(小生)胥表。(生末)原來是胥長公。(小生)此位上姓。(末)李節(jié)。(小生)是李貞侯。(清袁于令《西樓記》第二十六出)
第八出提到,于娟十九歲。胥長公也是年輕后生。兩人互稱“老丈”。
(3)馮外郎道:“小弟一時誤聽小價、老母與房下,道奶娘頻來,事有可疑,得罪了老丈。”杜外郎道:“老丈,小弟如今說過也罷了。只是才方說誤聽阿價與內(nèi)人,差了。我們?nèi)珣{著這雙眼睛識人,全憑著肚里量人,怎么認不出老杜不是窩盜的?量不出老杜不肯縱人為非的?……凡人多有做差的事,大丈夫不妨直認,何必推人?”(明夢覺道人、西湖浪子《三刻拍案驚奇》第十九回)
馮外郎與杜外郎同為處州府的書吏,杜外郎“妻王氏生有一個兒子,因少乳,雇一個奶娘金氏”,可見他年紀不大。馮外郎與杜外郎互稱“老丈”。又,吳士勛、王東明主編《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辭典》“老丈”條:“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三》19回:‘事有可疑,(小弟)得罪了老丈!’”義例不合。
(4)龍生道:“休得取笑。今日請老丈到來,不為別事。”白生道:“求見教。”龍生道:“爭奈寂寞,意欲覓個姻緣。”白生道:“此事小弟時常在心,但不知誰家女子可以相匹?”龍生趨近指內(nèi)說:“就在此間。”白生道:“是了是了。這老先生又是令先尊的同僚,他的令愛又是通家兄妹;殒派跻,必然見允。”龍生道:“此事全仗老丈執(zhí)柯,小弟只怕此事不諧。”……龍生道:“老丈進去,小弟看個朋友,回來領(lǐng)教。”(清無名氏《蕉葉帕》第五回)
龍生父母早喪,由父僚胡招討撫養(yǎng)長大,看上了胡公之女弱妹,請白生作伐。白生是龍生“故知”,年齡當與龍生相仿。這里龍生稱白生為“老丈”。
(5)陳大郎道:“小可欲邀老丈酒樓小敘一杯。”那人是個遠來的,況兼落雪天氣,又饑又寒,聽見說了,喜逐顏開。連忙道:“素昧平生,何勞厚意?”陳大郎搗個鬼道:“小可見老丈骨格非凡,心是豪杰,敢扳一話。”那人道:“卻是不當。”口里如此說,卻不推辭,兩人一同上酒樓來。(《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陳大郎是個年輕人,“那人”是山寨大王烏將軍,年齡不詳,但與陳大郎是平輩人。
(6)席間,景節(jié)看那賈龍,一貌堂堂,便把言語說他道:“小生仰窺老丈,器宇不凡,身兼武藝,何不立身朝廟,轟轟烈烈,建些功業(yè),名垂不朽,而愿為此屈身喪節(jié)之事乎?”賈龍便稱謝道:“多承先生指教……小可因為匪人所陷,失身于此。急欲棄邪歸正,奈一時無便可乘。故此茍延性命,亦覺老大徒傷。”景節(jié)道: “容小子到京,對家尊說來。若遇便時,當為老丈作招安計。”……翌王亦對賈龍道:“小子在此,荷蒙老丈覆庇,心感不盡。”(清墨憨齋《醒名花》第五回)
賈龍也是綠林大王,年齡不詳,與景節(jié)、翌王當是平輩人。
(7)(黃達)正自躊躇未決,忽報泗州太爺來拜,傳進帖來,上寫著眷生的稱呼。原來這知州也是吉水人,平日相善,相見坐下。知州道:“河臺特取老丈來,以大事相托,想定有妙算。”黃達道:“河臺意欲于湖心建堤,隔斷淮、黃之水,豈非挑雪填井,以蟻負山?何得成功!著晚生奔走巡捕則可,河臺竟將此事放在晚生身上,如何承應(yīng)得起?”知州道:“老丈高才,固為不難;但此公迂闊,乃有此想,可笑之至。”(《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shehuixuelw/45197.html
下一篇:湖北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