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簡述消除大容量地下醫(yī)療污水處理工程滲漏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大容量,滲漏,醫(yī)療,措施,配合比,養(yǎng)護
1工程概況
福醫(yī)大附屬二院東海分院門急診醫(yī)技樓工程,位于泉州市豐澤區(qū)東海濱城東海大街,建筑總面積達52643平方米,規(guī)劃總床位數1000張,門診接待量3000人次/天;作為泉州整合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的重點項目,福醫(yī)大附二院分院的建設有力完善了東海組團公共設施,為大泉州的建設起到了支撐鋪墊作用。
為保證該院醫(yī)療污水在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前,應符合《醫(y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表2規(guī)定,必需對醫(yī)院排放污水進行預處理。作為該建設項目中重要組成部分—醫(yī)療污水處理工程,建筑面積750平方米,埋深7.2米,日處理醫(yī)療廢水量達1300立方米的地下大容量污水處理工程;主要包括預處理系統(tǒng)(還原沉淀池、專用儲槽、堿式氯化池、衰變池等)、生化處理系統(tǒng)(格柵井、調節(jié)池、機房等)等各設備用房。
該污水池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箱體結構,基礎型式為筏板基礎,筏板長為50米、寬15米,厚1.5米,混凝土標號及抗?jié)B要求為C30、P8,因工程的特殊性,要求杜絕污染環(huán)境,禁止內外承壓水滲透,墻壁不能有一處有水漬,為一級防水工程。消除大容量地下醫(yī)療污水處理工程滲漏問題為本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經過該工程實踐總結現將實施的有效措施進行總結如下。
2技術措施
2.1為確保混凝土的良好性能,及滿足現場大體積混凝土最佳施工可操作性的要求,要求28d限制干縮率小于0.005%、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摻加LIEBIKE聚丙烯抗裂纖維增強混凝土抗裂性能及緩凝時間6小時以上來配制。
2.2優(yōu)化配合比:通過福建金固混凝土有限公司實驗室試配了普通C30、P8混凝土、摻加LIEBIKE聚丙烯抗裂纖維C30、P8混凝土配合比(見圖4),并制成相應試塊對各性能進行比較,優(yōu)化配合比(見表2.1)。
摻加聚丙烯抗裂纖維C30、P8混凝土配合比表2.1
(坍落度:140±30mm、初凝時間:6小時)每m3用量單位:kg
項目 水 水泥 細骨料 粗骨料 粉煤灰 外加劑 纖維
配合比1 190 298 730 1060 74 7.54 /
配合比2 190 298 730 1060 74 7.54 0.90
配合比1:普通C30、P8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2:摻加聚丙烯抗裂纖維C30、P8混凝土配合比
強度、凝結時間、限制膨脹率的試驗情況對比一覽表表2.2
編號 凝結時間(h) 抗壓強度(MPa) 限制干縮率(%)
初凝 終凝 3d 7d 28d 水中14d 干空28d
配合比1 7 11.5 20.3 26.8 42.6 0.0065 0.0074
配合比1 6.5 11 20.6 27.1 41.7 0.0026 0.0047
2.3確定配合比:從表2.2的試驗結果對比可以看出,配合比1、配合比2的28d抗壓強度分別是設計強度標準值的142%、139%,均滿足要求;限制膨脹率只有配合比2滿足要求,經研究確定現場采用配合比2進行施工。
3規(guī)范混凝土成型措施
3.1大體積混凝土的同步澆筑面廣、量大,施工中采取的具體措施:明確分層澆筑具體方法,增加斜向構造配筋,局部大體積混凝土采用二次復振法,混凝土構件在初凝前適時進行二次抹壓封閉收縮裂縫,確;炷恋谋砻鏌o收縮裂縫。
3.1.1箱型基礎底板沿長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呈“之”字型推進,分層澆筑、逐層上升、一次澆筑、一個坡度、薄層覆蓋、循序漸進的施工方法,分層澆筑厚度500mm,以減少每次澆筑厚度和蓄熱量,增加散熱面,防止水化熱的過大積聚,減少溫度應力,澆筑寬度控制在8m以內,保證上下層澆筑時間間隔不超過砼初凝時間,整個澆筑過程不留冷槎。
3.1.2在基礎截面突變處、轉折部位,增加設置1m長10φ6斜向構造溫度配筋,抵抗斜向拉應力。
3.1.3集水坑基坑處采用二次復振法,澆筑后及時排除表面泌水。
3.1.4砼澆筑完成收水后,及時在砼初凝前在砼表面進行二次抹壓,消除砼干縮、沉縮和塑性收縮產生的表面裂縫,增加砼內部的密實度,以食指壓在砼表面,出現1-2mm印記為最佳抹壓時間。
3.2混凝土澆筑完拆模后,底板、剪力墻混凝土面層無下墜,無干縮裂縫,平整度好,均小于5mm,確保混凝土構件外觀規(guī)整。
4改進砼養(yǎng)護方式
4.1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前,制訂了有效可行的溫控措施,施工中及時提供可靠的溫度變化數據,適時增加或減少保溫層厚度,有效保證了混凝土保養(yǎng)工作。
4.2制訂有效可行的溫控措施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進行溫度和溫度應力的計算,并預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控制溫度差值,控制裂縫的開展,做到心中有數。
4.2.1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w(mw-msa-ωgmg)+c1(ωsamsaTsa+ωgmgTg)-c2(ωsamsa+ωgmg)]÷[4.2mw+0.9(mce+msa+mg)]=[0.9(298×13+730×13+1060×13)+4.2×15(165-3%×730-0)+4.2(3%×730×13+0)-0]÷[4.2×164+0.9(307+730+1060)]=14.5℃
4.2.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
T1=T0-0.16(T0-Ti)14.5-0.16(14.5-14)=14.4℃
4.2.3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T2=T1-(αtt+0.032n)(T1-Ta)=14.4-(0.75×0.25+0.032×2)[14.4-9]=13℃
4.2.4混凝土最高升溫值
Tmax=T2+mce/10+F/50=6.9+367/10+35/50=44.3℃
由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升值理論計算為44.3℃,因此將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控制在20℃左右,這樣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以及表面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之差均不超過25℃。
4.3保溫材料厚度計算:
保溫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厚度計算如下:
δ=[0.5Hλ(Ta-Tb)]/[λ1(Tmax-Ta)].K=[0.5×2.6×0.05×(44.3-25)]/[3.5×(44.3-25)]×1.3=0.0038(m)
經計算1.5m厚砼構件保溫材料采用雙層2mm塑料薄膜。因此,我們在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在箱體底板面層覆蓋塑料薄膜,鋪蓋稻草。
4.4升、降溫階段,安排專職測溫員每兩小時對砼進行一次測溫工作。
為解決混凝土的先后澆筑順序、澆筑高度的溫升情況變化,在混凝土的上、中、下設置了大體積砼澆筑塊體溫度監(jiān)測點,以便真實反映出混凝土塊體的內外溫差、升降溫速度及環(huán)境溫度。
4.4.1制定大體積混凝土的測試方案,確定溫度監(jiān)測點。
4.4.2安排專職測溫員每兩小時對砼進行一次測溫工作,精心測量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
4.4.3砼養(yǎng)護:當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25℃時,對混凝土的表面立即采取保溫措施,增加稻草厚度;當溫差小于25℃時就須考慮給混凝土散熱,減少稻草厚度,揭開保溫層讓其緩慢地散熱;安排專人養(yǎng)護14d。
4.4.4混凝土澆筑完,拆模后對箱型基礎底板、剪力墻混凝土面層進行檢查,現場發(fā)現3條裂縫,寬度分別為0.117、0.06、0.09mm,均小于0.15mm規(guī)范允許值。
混凝土澆筑完拆模后,箱型基礎底板、剪力墻混凝土面層未出現大于0.15mm裂縫,有效保證了構件在潮濕環(huán)境下的安全使用。
5結語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本工程質量得到了保證,特別是醫(yī)療污水處理工程箱型基礎主體結構平整密實,棱角分明,清晰整潔,得到了建設單位等的好評。半年來,先后有泉州市領導、泉州市政協、泉州市建設局等部門領導蒞臨,均對本工程質量贊譽有加。本醫(yī)療污水處理工程質量保證,安全可靠,為實現福醫(yī)大附屬二院東海分院門急診醫(yī)技樓工程的“福建省《閩江杯》優(yōu)質工程”奠定基礎。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參考
文獻]
[1]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GB50204-2002.中國計劃出版社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