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期刊投稿推薦雜志《江西農業(yè)科技》是由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主辦、江西省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協(xié)辦、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具體承辦的農牧副漁綜合性科技期刊,1973年創(chuàng)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7395,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36-1097/S。
摘要 以費烏瑞它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鉀肥施用量對馬鈴薯在貯藏150 d后的出芽時間、貯藏期的重量損失的影響。結果表明:各處理對馬鈴薯的抑芽效果并無顯著差異,但施鉀肥后可以減少馬鈴薯在貯藏期的重量損失。
關鍵詞 馬鈴薯,鉀肥,抑芽效果,重量損失
馬鈴薯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高、富含鉀的農作物,鉀在植物成長中有重要的營養(yǎng)和生理調節(jié)作用[1-3]。每500 g馬鈴薯中鉀含量為5.3 mg,鉀素是馬鈴薯灰分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約占灰分總量的50%~70%[4]。鉀素對馬鈴薯生長有良好的作用,能改善塊莖品質,提高馬鈴薯產量[4-5]。適當濃度的外源鉀處理有利于馬鈴薯塊莖的儲藏,延長其休眠期[6-7]。
該試驗在馬鈴薯生長期,施用不同濃度配比的鉀,收獲后常溫儲藏,探討其在貯藏過程中的出芽時間、貯藏期的重量損失等變化,以了解不同施鉀水平對馬鈴薯貯藏的影響,為深入研究鉀素為馬鈴薯貯藏的作用提供初步的試驗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2年7—11月在貴州省貴陽市小河區(qū)金竹鎮(zhèn)貴州省馬鈴薯研究所進行,試驗地海拔1 140 m。
1.2 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二級原種,由貴州省馬鈴薯研究所提供。施肥種類:硫酸鉀(K2O≥60%)。由中國農業(yè)生產資料集團公司生產,規(guī)格為紅色粉末,自由流動。
1.3 試驗方法
試驗按照硫酸鉀施用量的不同設4個處理,分別為120 kg/hm2(A)、240 kg/hm2(B)、480 kg/hm2(C),以不施肥作對照(CK)。將硫酸鉀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馬鈴薯收獲后,選擇表面無損傷、無病蟲害、重量在50~150 g的馬鈴薯,按10 kg/箱裝入紙箱,于常溫下自然擺放,避光貯藏150 d。貯藏室內要求有少量散射光,紙箱兩側留有2個通氣孔。
1.4 測定方法
各處理在試驗開始時測定1次,15 d調查1次,調查指標為馬鈴薯發(fā)芽、重量損失情況。馬鈴薯發(fā)芽標準:0.5 cm以下為不發(fā)芽,0.5 cm以上為發(fā)芽。計算公式為:
重量損失率(%)=重量損失/原始重量×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濃度處理對馬鈴薯發(fā)芽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各處理對馬鈴薯的抑芽效果并無顯著差異。施鉀肥后馬鈴薯休眠期有所推遲,但并不明顯。從出芽情況來看,各處理在度過休眠期后,出芽的速度也沒有顯著差異,只有CK馬鈴薯的芽生長速度比施鉀肥處理的馬鈴薯稍快。而馬鈴薯的休眠期長短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中各種酶的活性可能和馬鈴薯的休眠期有一定的關系,而鉀在貯藏期會影響這些酶的活性,由此可見,施鉀處理有利于延遲馬鈴薯出芽的時間和芽的生長速度。
2.2 不同處理馬鈴薯貯藏期重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施鉀處理的馬鈴薯重量損失都比CK低,而各處理之間的重量損失率差異不顯著,處理B和處理A相差不大,處理C的重量損失率比CK低2.62個百分點,是各個處理中重量損失最小的。CK的重量損失率為13.28%。由此可以看出,施鉀肥后可以減少馬鈴薯在貯藏期的重量損失。但目前仍不清楚施鉀肥后是影響馬鈴薯內部的何種機制而產生作用,此次試驗結果僅提供初步的參考。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各處理對馬鈴薯的抑芽效果并無顯著差異,但施鉀肥后可以減少馬鈴薯在貯藏期的重量損失。
4 參考文獻
[1] MENGEL K,KIRKBY E A.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M].3th ed. 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Potash Institute Bern,1982:254-258.
[2] 史瑞和.植物營養(yǎng)原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12-156.
[3] SCHROEBER D.Structure and weathering of potassium containing Mine-rals[M]//Potassium Research-Reviewt and Trenbs.Berne:International Potash Institute,1978:96-98.
[4] 門福義,劉夢蕓.馬鈴薯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
[5] 許前欣,趙振達,李季平,等.鉀肥對蔬菜產量品質及效應研究[J].土壤肥料,1999(2):23-25.
[6] 劉喜平,陳彥云.外源鉀對馬鈴薯塊莖貯藏期間酶活性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28):17548-17550.
[7] 李壽春.馬鈴薯儲藏技術[J].科學種養(yǎng),200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