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思維的細胞,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載體,是作者生命體驗的直接流露。好的內(nèi)容只有通過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才能表達出來。在作文中,如果寫景狀物,繪形繪色;寫人敘事,生動傳神;議事言理,生動風趣,在語言上廣采博學,遣詞造句力求神韻,甚至廣用修辭,文筆飛揚多姿,那么通篇就會文采洋溢,處處精彩,也就達到了文章的另一種境界與高度。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作文的語言要“富于表現(xiàn)力,有文采”。
摘要:語言是思維的細胞,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載體,是作者生命體驗的直接流露。老師引導學生錘煉語言,使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有文采”已勢在必行,提出以下幾種錘煉語言的方法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核心期刊投稿,學生作文,錘煉語言,善用修辭
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錘煉寫作語言,使作文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有文采”已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扮靚語言,讓文章文采飛揚呢?
一、善用修辭,文采斐然
在作文中恰當?shù)厍度胄┚赖男揶o語段,文章會顯得內(nèi)容豐富,氣勢充沛。要特別注意運用排比、比喻、擬人、對比、引用等幾種修辭手法。古人寫文章強調(diào)“文質兼美”。質美,指的是內(nèi)容之美;文美,即文辭之美,也就是有文采。我們讀名家的文章,常有詞清、句麗,出語有連珠之感,這就是有文采的表現(xiàn)。比如:“它一方面愿意播揚和轟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卻把他視為異類,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這個句子,作者通過對比和排比的組合,把“文化小人”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
二、富含哲理,意蘊深刻
語言美有時體現(xiàn)為一種思想的張力。精煉的詞句蘊含豐富的哲思,閃耀理性的光芒,因而才會有永久的魅力。成熟的本質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那就是既不沖動地肯定,也不武斷地否定,而是經(jīng)過正反對照、換位思考、反復斟酌比較、權衡利弊得失后作出的客觀評價。以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從正反對比中澄清認識,必然會提升文章的成熟度,文章自然縝密,筆力自然老到。例如作文《從吵架開始》中的一段:每一個人在做事時,都容易讓主觀主宰自己,用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頭昏腦犯了大錯。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薩達姆就是典型。當然,人是感情動物,做事意氣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親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別忘了印象的背后還有基礎分、客觀分。一個社會需要感情做它的潤滑劑。但社會的存在有它的人間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個人的感情在規(guī)律的面前,在正誤的認識面前,過于主動過于激化,只會與正確悖道而馳,只會蒙住你的雙眼,因為感情代替不了認識,我們是理性的。這段文字論述了一個人與某事物的親疏遠近關系不要影響到其認識觀以及是非的判斷的道理。說得入情入理,既有對人之本性的理解,又有對事理規(guī)律的剖析。認識問題獨到而不偏激,說理深刻而不艱澀。
三、飽含情感,本色動人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有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語言并不是有文采的才是最美的,而是最適合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語言才是最美的。真摯情感不加以任何的雕琢,就達到了語言表達的高境界,讓人讀來回腸蕩氣,韻味悠長。內(nèi)容如果是親身體驗過的,許多話其實早在下筆前就已經(jīng)蘊積在心里,只要語感好一些,略加組織和修改,就能寫出文從字順的文章來。所以學生作文要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踏踏實實地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作文《這樣的生活》中的一個片段:奶奶依舊用著最原始的柴灶。她說煤火只用來煮飯?zhí)速M,氣又太貴,所以還是燒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瘋長的季節(jié)里,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shù)母^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扎,背回家,排開,曬干,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于是,無數(shù)個炊煙裊裊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嗶嗶啵啵的聲響里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竄竄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讀完這段文字,一種深摯綿長的幸福情味蕩漾在我們的心頭。作者在這段文字里,表現(xiàn)了一種普通農(nóng)家的質樸人情和幸福溫情。
四、流行元素,點綴文意
流行歌曲、校園歌曲、短小詩歌是作文語言不可忽視的“流行元素”,好的歌詞猶如一首詩,一幅畫,讓人清心悅目,教人深思反省,不僅文辭優(yōu)美,而且蘊含哲理,表情達意準確通俗,它以特有的優(yōu)勢占領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天地。若能將它引導作文中來,必將能開拓寫作的新天地。
請看學生作文《答案》的開頭:“走過多少路,一個人才被稱作男人?飛過多少大洋,白鴿才安詳?shù)亻L眠在沙灘?……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揚。”這是80年代流行在美國的一首鄉(xiāng)村歌曲,每一段歌詞都以對世界的疑問起首,又以似答非答的“在風中飄揚”作結,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更引起人們對“人生”這一嚴肅命題的思考――究竟怎樣的生命經(jīng)歷,能使人被稱作“男人”,能使白鴿死得“安詳……此時此刻,讓我們隨著時間和空間這兩股“風”去尋找答案。再看結尾:讓我們尊重所有給人生的答案――因為就宇宙的浩渺和人類的渺小來說,并沒有哪一個答案真的就比別的高明,我們?nèi)跣〉耐,更應互相看重。最后請允許我仍以《答案在風中飄揚》的歌詞作結:“高山能存在多少年,直到變成滄海?人生能有多少年,直到靈魂獲得自由?經(jīng)歷多少磨難,人才明白尊重生命?……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揚。”作者將外國歌曲巧妙地寫入作文中是本文一大特色。開頭引用并作了解釋,歌詞對生命、對世界的疑問就蘊含著“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意思。最后一段,仍以歌詞作結,首尾遙相呼應,結構緊湊。歌詞的引用,點綴了文意,增強了文采。
當然,學生作文中錘煉語言的方法遠不止以上幾種,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只要多做嘗試,多感悟,多積累,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提升學生作文語言的表現(xiàn)力,使其文章文采飛揚,能個性化地表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