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聽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會讓學生觀看一些英文原聲電影,那么英文原聲電影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多大的幫助呢?又有何意義?本文是一篇江西教育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原聲電影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課堂教學中的選用策略。
摘要: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由于其對白精彩、場景真實,為學習者提供了聲情并茂、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教學環(huán)境,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和高校師生的重視和歡迎。本文圍繞原聲電影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課堂教學中的開設意義、效果作用、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原聲電影,非英語專業(yè),教學策略
一、原聲電影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開設意義
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以前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以平時大學英語的考試成績是否合格,畢業(yè)之前是否能夠通過四、六級作為學習終極目標。所以其學習方式更多地是注重閱讀和寫作,聽說能力則不受重視,處于短板弱項,仍然在“啞巴英語”的環(huán)境里徘徊。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聽、說、讀、寫、譯這英語學習的五個方面,排在前面的聽與說卻是占到人們日常交際活動中的很大部分,更是初次見面者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人與人交往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化短為長,提高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高校英語教師和學生們比較關注的問題。
二、原聲電影在視聽說課程中的作用
透過原聲電影當中的對白、優(yōu)美的音樂、真實的場景,再加上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可從中注意模仿單詞的發(fā)音、語調、重音、弱讀等,以及單詞之間的連讀、失去爆破、整句話的節(jié)奏、語氣和現(xiàn)場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手勢等,便于習者對人物對話的正確理解和對話內容的全面掌握。
英語發(fā)音是英語學習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英文聽說教材中,對話中的聲調、語氣、語速都是經過刻意編排整理加工過的,聲音平穩(wěn)而刻板,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文語言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差異。如在《英語新概念》第二冊課文“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英國人說英語嗎?》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大學生觀賞原聲電影后,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外國人說話時就像唱歌一樣,抑揚頓挫,十分地道流暢。強調性語言的語氣和輕重的掌握都十分自然,很多語音的連讀連頌,爆破與失爆的現(xiàn)象都十分明顯,耳聞目睹,容易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融入感。
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由于教學計劃和教學課時的安排,大部分學校不能像對待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那樣,單獨安排一門英語電影賞析課,而是把原聲電影穿插到日常的視聽說教學活動里。在筆者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英文原聲電影充滿了期待。這種期待的背后,是因為學生認為看原聲電影能使他們更直觀的模仿和運用電影中的語言,在充滿故事情節(jié)和感染力的影片中,學生能收獲豐富的實景語言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西方人表達坦率直接,話語風趣幽默,顯得獨立自信,再加上攤手、聳肩等比較夸張的肢體性語言,配合電影中人物的藝術表現(xiàn),可以使學生通過電影觀賞更易獲得語言交流上美的享受,產生學習興趣和動力。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觀看原聲電影,學生會發(fā)現(xiàn),無論采用英音或者美音,某個動詞后面該接用哪個介詞最正確,其實在日常交流上并沒有那么重要,只要雙方流暢地把意思真正表達清楚就可以了。因為即使在美國不同的地域,美國人同樣會自嘲自己,雖然都是美國人,但因為來自于不同的州,所帶來不同的口音和習語上的差異,講英語時帶有各自地域的方言和口音,但大家互相都能聽得懂,并不存在交流障礙。
語言是一門需要感悟的應用科學,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土壤作為載體,任何語言必須要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才得以發(fā)展。學生在觀看原聲電影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體會到,電影在某一歷史背景下,西方人所傳遞的思維方式、文化習俗、民族風情,以此得到一種人文的熏陶,是近距離直接了解世界各國風俗文化的重要途徑。
三、原聲電影在教學活動中的選用策略
原聲電影導入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在有限的大學英語課時內,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是任課教師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因為僅僅是在課堂上把影片從頭到尾進行放映,大部分學生只是了解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把課堂當作了一次觀影娛樂,則失去了教學意義,而是要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注意運用英語思維的訓練。
由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時設置的限制,如何使得原聲電影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fā)揮出學習語言的最大功效,抓好電影的甄別遴選是關鍵的一步。劉潤清曾提出,原聲電影英語教學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影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jù)所教授班級的學生專業(yè)整體情況,選擇適宜全體學生平均理解力水平的電影。
一般來講,所選擇的電影要兼具教育性、哲理性、趣味性、觀賞性、思辨性,這樣才有利于英語的學習。除此之外,由于原聲電影中人物的語速一般都很快,而且對話中充滿俚語、俗語,加大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因此教師在選擇電影上要嚴把語言關,盡量選擇與本單元視聽說課程主題內容相關的影片,讓電影情節(jié)與課堂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緊密結合。尤其注意選取發(fā)音清晰標準、語言難度適中的影片作為視聽說課程的材料,以達到課堂上多數(shù)同學能理解掌握的最優(yōu)化效果。
英文原聲電影涵蓋的范圍很廣,包含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習俗、文化體育等諸多方面,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緊密相連。盡管大學英語教學課時有限,但放映電影前,教師也要對影片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及主要內容加以梗概介紹。之所以要介紹歷史時代背景,是因為很多影片本身就是時代問題的縮影,例如美國西部印第安人的文化、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社會風貌、機器工業(yè)時代社會的發(fā)展、種族問題等等。例如“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前,就要對美國的種族主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美國多元的熔爐文化,了解有色人種在美國歷史發(fā)展與人類進步的歷程中所占有的位置,才會對整個電影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避免學生利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單純去理解故事情節(jié),而忽略了關鍵部分語言知識能力方面的學習與掌握。
原聲電影觀賞后,教師要對影片播放學習情況及時作出總結反思,對于比較難懂地方的重點解釋也是教學活動能否達到最佳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而讓學生構建更完整的知識結構,加強語言實踐學習與文化學習的結合,提高對同類型影片的藝術鑒賞力。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用英文寫影評的方式,對影片的情節(jié)內容、文化知識等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用英語思辨以及寫作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分享影片中最喜歡的人物及其場景,以及被吸引的原因何在。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把影片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事件、背景分析、角色介紹等制成幻燈片,組織學生扮演角色同期配音,分享男女主人公的發(fā)音技巧、講話特征、人物性格等諸多方面內容,然后讓全體組員在班上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學習體會,進一步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四、結論
原聲電影是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視聽說課堂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是把視,聽,說有效結合的良好途徑。在當今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都在不斷豐富變化的新形勢下,教師也要注重不斷學習,逐步克服傳統(tǒng)的以應試教育為主的英語教學方式,盡量采納原聲電影等各種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場景情節(jié)逼真、文化內涵豐富的輔導教學資料,進一步提高非英
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和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Wilga.M.Rivers.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04).
[3]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門薇薇.淺議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2(11).
相關期刊簡介:《江西教育》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宣傳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教育工作的部署,為全省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服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傳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教育工作者共同擁有的學術交流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