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學院的教學中,計算機公共課是一門面向全校的基礎課程,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門必修課,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基于獨立學院的教學特點,探討了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改革方向,進而從實踐教學入手,給出了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華北資源投稿,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社會實現(xiàn)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獨立學院的必修課程之一,計算機公共課承擔著對新時代的學生進行信息化教育的任務,它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進入21世紀,獨立學院需要適應網(wǎng)絡化和全球化社會的變化發(fā)展,針對現(xiàn)狀,計算機公共課應做出改革調整,有效地讓學生把計算機相關技術應用運用到工作學習中去。近年來,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思路單一、教學方法沒有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不能緊密結合等,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計算機公共課的最終教學效果。筆者作為一名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師,對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問題進行了探究,分析了計算機公共課的問題所在,為進一步提高獨立學院計算機教學的整體水平、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動手能力做出了一些研究。
一 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存在的問題
目前,由于獨立學院辦學模式還不夠完全成熟,還不能形成完全符合社會所需的教學模式,獨立學院的教學思路一般來源于其他學校已經陳舊的教學模式,所以這種照搬的模式并不能獲得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差異大
高校學生往往來自全國各地,其計算機的操作水平差距非常大,雖然隨著近年來計算機的普及化不斷發(fā)展,但仍然還有許多高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這也給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帶來非常大的難度,對計算機公共課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2.不重視實踐
在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過程中,實踐是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必經之路,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受大眾化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操作。并且部分學校對計算機公共課程的考試形式還是筆試,所以,計算機公共課教師的主要教學手段就是對課本進行講述。部分教師甚至要求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步驟死記硬背,導致理論與實踐操作完全脫節(jié)。因為沒有對實踐操作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便是上機課,課堂氣氛也是死氣沉沉。部分計算機公共課教師只是讓學生去自由練習,不進行必要的引導,導致學生上課玩游戲、看電影等,上機課成為打發(fā)時間的“雞肋”。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操作計算機的興趣。
3.教學模式陳舊
在教學課堂上,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改革后,學校應大力提倡啟發(fā)式為主的教學模式,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落實效果不好,大部分課堂還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操作實踐課,老師也是先在理論課堂上照本宣科講解后便放手不管,只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步驟來操作,許多學生理論理解水平低下,根本理解不了課本上講的理論知識,以至于上機操作無從下手,長此以往,使學生對計算機公共課的操作實踐課失去了興趣。
4.課程考核方式不恰當
一些獨立學院考試還使用筆試的模式,但計算機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開設計算機公共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種考核方法弊端非常大,可以說是弊大于利,抹殺了對學生實際操作水平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斷送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這種形式的考試給學生的不認真造成了可乘之機。
5.大班教學,教師輔導任務過重
出于教學資源缺少等方面原因,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普遍采取大班授課。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課堂教學中難以兼顧,也加重了教師上機指導、課后輔導的任務。
二 教學改革想法初探
1.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由于教學條件有限,加上教學任務繁重,現(xiàn)在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大多是教師“滿堂灌”,主要采用講解演示的方法。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反映自己上課時聽老師講能理解接受,但一到實踐操作就無從下手了。因此,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最好就安排在機房上課,這樣就可以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完美地結合起來,學生反映效果也非常好,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另外教師提問要符合實際,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手操作,做到舉一反三,能夠把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計算機公共課的課堂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2.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實用性是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實用性的教學內容主要指學生在日后參加工作后或平常學習中能真正用到的技術和方法。比如,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計算機的硬件基本結構與安裝的過程,還可以帶領學生在實驗室自己動手安裝計算機各個部件的硬件,可以讓學生輪流拆裝計算機。在講授Word文字處理軟件時,以圖文混編為例,結合期刊的排版進行具體的排版演示,突出Word軟件功能的強大。在講授Excel表格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表制作班級學生成績表,來解決實際中需要的一些表格處理問題。在講授PowerPoint演示文稿內容時,以參加學校大學生英語演講賽的演示稿為例,說明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并熟練地使用PowerPoint制作各種文本演示稿等。這種有選擇性、詳略得當?shù)慕虒W方法,充分地突出了教學方法的實用性。 積極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學習,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實際的任務,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同時也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如何完成任務的同時,向學生介紹需要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任務驅動法實現(xiàn)了精講多練,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在學習Word的插入藝術字、圖片、文本框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制作自己的電腦手抄報,學生都很認真,認真構思收集素材,在制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即教給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由此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3.開展計算機的課外實踐活動
計算機公共課的學習時間非常少,一般來說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的實踐,這兩節(jié)對計算機課的學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動手能力,必須想方設法地增加學習時間,尤其是對計算機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更需要充足的學習時間。計算機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計算機課外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建立計算機技能操作大獎賽,鼓勵對計算機操作具有熱情的人開展一些計算機課外學習實踐活動,還可以開展Photoshop制作大賽,鼓勵學生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來設計自己的作品,然后各個參數(shù)作品通過評委老師進行評比,選出優(yōu)秀作品。對在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可進行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此外,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邀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為學生講解一些課外的計算機知識,比如,課件制作、簡歷制作、動畫制作等,介紹計算機前沿的最新發(fā)展情況,這樣不僅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水平的提高。
4.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學往往是無交流式的,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地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操作的興趣。因此,在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建立起師生交流、信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在學習中得到的知識進一步拓展,盡可能多地將學習到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運用到實際應用中去。
5.精心組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應是老師和學生多交流、多思考和共同參與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參與這些教學過程的一分子,師生間在這個過程中應相互虛心學習,共同探討。另外,在這些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任務應是指導活動方向,學生則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監(jiān)督者。在信息化時代,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關系,而進入了共同學習和進步的新階段,所以學校和老師要認清形勢,打破舊的觀念,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知識爆炸環(huán)境下的教學資源,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
在獨立學院中,學生之間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差距非常大,一部分學生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接觸計算機操作,平時在家也能用計算機上網(wǎng)沖浪、學習、聊天等,實踐操作的能力比較強,基礎比較牢固。另一部分學生所受的計算機教學資源就比較匱乏,平時很少能接觸計算機,所以這一類學生的基礎就比較差,所以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教學,既不能滿足前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又不能滿足基礎差學生的需求。如今社會需求情況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看中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會經常接觸到計算機,再加上獨立學院的學生個性鮮明、動手能力較強,可嘗試分層次教學,為基礎較好的學生盡量安排理論性知識的教學,為基礎較差的學生安排偏應用的教學,先學會怎么用,然后學為什么,通過在學院推廣實踐,發(fā)現(xiàn)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學起來積極性很高,學習效率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提高,計算機課在學生心目中地位和權重也逐步加重。
三 結束語
目前,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改革和調整不可避免,在改革的過程中應明確獨立學院偏向應用型的改革方向,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為改革的主要目標。本文主要探討了目前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討了相關的解決方案。通過上文的探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獨立學院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的教學中,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挑選實用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手段,把實踐操作和理論講解有機、完美、有效地結合起來,達到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教學成果,從而促進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亞楠、陳淑芳.獨立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問題探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3(4):105~107
[2]莫立華、羅琳.獨立學院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2(4):120~121
[3]孔祥真.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探究[J].軟件導刊,2014(5):189~190
[4]王玉存、楊紅香.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問題探討[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12~115
[5]呂靜.高職院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