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中小學德育》是由國家教育部委托華南師范大學主辦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專業(yè)期刊,同時作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會刊。本刊致力于為 中小學德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動向、權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銳的德育研究成果、鮮活的德育實踐經驗。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熱情,動力
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就要加強對學科本身意義的了解和認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目標動機理論”。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學科最終有什么意義。比如說有的同學在學習數(shù)學時,認識不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就簡單地認為,學習數(shù)學就是為了計算,那么高中階段的代數(shù)、幾何對我們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老師能夠及時地告訴學生,數(shù)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學不好數(shù)學,將來學好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等都是不可能的。這樣,同學們可能就會重新看待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了,進而也能培養(yǎng)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借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于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如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并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夸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xiàn)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并及時給予他(她)表現(xiàn)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后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以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成績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績不好,愛到批評甚至打罵;或因屢犯錯誤,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訓斥;或因家庭原因,備受歧視和奚落等。結果使其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喪失學習信心,自卑感嚴重,“破罐子破摔”。我們應深入細致地了解掌握每個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然后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與其特點相應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循循善誘,搞好心理疏導,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自尊意識,激發(fā)內在的進取動力。幫助差生認識自我,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這只是轉化后進生工作邁出的第一步,關鍵是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參與機會,擴大活動范圍,讓他們得到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以期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勝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事實上,許多差生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聰明的,只是他們的地位在班集體乃至在整個學校屬于低層次,在眾多的場合下,沒有“出頭之日”,許多潛在的才能得不到發(fā)揮,得不到表現(xiàn)。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以閃光點為突破口,幫他們找到成功的體驗,一旦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就容易增強自信心,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取得飛躍式的轉變。我班有一位差生,學習一直很差,沉迷于玩樂,對學習一直沒多大興趣,針對他愛畫畫的特點,我讓他設計班級板報、手抄報繪畫,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向上的勁頭,逐漸變得勤奮起來,一年來,他的成績得到了很大提高。
多寫多練是作文提高的有效方法,我鼓勵學生寫自由日記。學生可以憑自己的喜好決定日記寫什么內容。例如:“寫日出日落、月缺月圓、花鳥蟲魚;身邊的人和事、自己高興、難過、成功的事。”讓學生從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有所發(fā)現(xiàn),使身邊這些生活小事成為寫作的素材。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生活的習慣,捕捉到的事物越來越多。這樣,寫日記就成為學生寫作的練武之地,也成了他們寶貴的材料倉庫。教會學生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火花會迸發(fā),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隨文練筆,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點記下來,寫成讀后感,或根據(jù)課文續(xù)編故事。寫完后,讓學生互換批改作文,從標點符號、錯別字、句子、段落、再到篇章結構。教師根據(jù)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把作文歸類,然后指定互批對象,一般是優(yōu)差交換,讓作文差的同學在批改優(yōu)生作文過程中學習欣賞為主,力爭發(fā)現(xiàn)對方的不足;讓優(yōu)等生在幫助差生修改時,力爭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閃光點。最后,把修改的作文交給老師批閱。老師對批改認真、有水平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較差的學生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又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取得較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教師注重批語。指導型批語,教師批改作文,不應該是大量的修改,而是起一個指導作用,明確指出不妥當?shù)牡胤郊霸,指導該如何改。學生習作中經常會出現(xiàn)各種語病,教師不能簡單的寫“語句不通”,學生讀完這樣的批語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導型的批語應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指出修改的方向。如學生寫:“我十分很開心。” 批語應寫:“十分和很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寫欣賞型批語,學生習作中有的書寫認真、字體漂亮,結構完整。老師可以給這樣的批語:“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讓人看了是一種享受。”一些學生閱讀面廣,寫作中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優(yōu)美句子,從而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識面真廣,老師佩服你,欣賞你的文章是一種榮幸,長大后或許你成為一個大作家。”學生讀到這樣的批語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就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和興趣;交流型批語,閱讀孩子的作文就是走進孩子的心田。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了與教師的語言交流,但他們會用習作的方式傾訴心聲,
總之,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主要還在于教師課前要“苦心經營”、巧妙設計。只有設計恰當、合理、科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知識才能得到鞏固掌握,能力才能得到扎實訓練,語文素質才能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