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是反映本校教學、研究成果為主,集學術性、師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二為”出版方針和“雙百”方針,并以促進學術交流和提高教育水平為宗旨。
本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原名《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85年獲全國公開發(fā)行刊號、1993年向國外公開發(fā)行。2000年3月,教育部批準原黔南民族師專、黔南教育學院、都勻民族師范學校合并升格建立黔南民族師院后,與原《黔南教育學院學報》合并更為現(xiàn)名。我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并由清華大學光盤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建有主頁。本院學報以學術性、師范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為特色定位。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期刊網(wǎng)》、《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漢語言文字學、文學美學、哲學與法學、史學、經(jīng)濟學、新聞傳播學、文化學、教育與心理學、外語教學、中學文科教學研究、圖書信息學、管理學。
期刊名稱: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主管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主辦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國際刊號ISSN:1674-2389
國內(nèi)刊號CN:52-1133/Z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貴州省都勻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歷史沿革:黔南民族師專學報
現(xiàn)用刊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創(chuàng)刊時間:1981
【投稿須知】
一.所有來稿請在正文之前附上英文標題;作者、單位、職稱;摘要;關鍵詞。無此項附件內(nèi)容的稿件,本刊不能受理。外地作者稿件(質(zhì)量較高者)達不到上述要求的,由本刊代為聯(lián)系翻譯事項,并從其稿酬中扣除翻譯者的勞務報酬。
二.引文出處、參考文獻一律置于全文末尾。不合要求的稿件不能受理。引文注明時的序號一律用[1][2][3]……標于右上角。
三.引文出處、參考文獻請按下表要求注明其類別: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shù)據(jù)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磁盤MT光盤CD聯(lián)機網(wǎng)絡:OL
標注格式如下例:
專著:[1]劉國均,陳紹業(yè),王風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8.
期刊文章:[2]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學位論文:[3]張筑生.微分半動力系統(tǒng)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數(shù)學研究所,1983.
報紙文章:[4]謝希德.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標準:[5]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S].
專利:[6]姜錫州.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P].中國專利:881056073,1989-07-26.
電子文獻:[7]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的進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論文必須注明具體的引文出處,不能只標出參考文獻。
四.為減少因手寫稿件的筆誤差錯、加快稿件處理速度,請在投來打印稿件(請注明字數(shù)和“專投”字樣)的同時附上磁盤、或發(fā)來電子郵件。為與“北大方正”排版系統(tǒng)對接,稿件請用Word文檔錄入。三個月內(nèi)未接到采用通知方可另行他投。凡外文稿件,必須投打印件并附上磁盤。謝絕手抄稿。網(wǎng)站具體欄目有本刊簡介、動態(tài)、稿約、用稿及退稿通知、各期目錄、讀者信箱等。
五.本刊已經(jīng)參加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所發(fā)論文一律由該光盤版編委會發(fā)布于網(wǎng)上或供檢索,凡無特別申明的稿件,視為自動同意發(fā)布。
【雜志目錄】
2013年5期目錄
1.論教學實踐感是教師個人專業(yè)化成長的基石李本東,徐學福,LIBendong,XUXuefu
2.交界地區(qū)方言研究的思索——以湘語和贛語交界地區(qū)為例李永新,LIYong-xin
3.《水滸傳》動詞作定語語義語法結構分析胡翼,HUYi
4.曹丕、曹植兄弟與蕭綱、蕭繹兄弟棄婦詩比較論李彤,LITong
5.論建安動物賦的興寄馬黎麗,MALi-li
6.小說、虛構與史實——以《新唐書·謝小娥傳》為例唐旭波,周遠力,TANGXu-bo,ZHOUYuan-li
7.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觀淺析楊發(fā)寧,YANGFa-ning
8.黔南布依族“六月六”節(jié)日的文化特征及社會價值樊敏,F(xiàn)ANMin
9.貴州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與傳承——以黔東南苗族民歌為例肖育軍,XIAOYu-jun
10.平塘牙舟陶制作工藝龍海燕,LONGHai-yan
11.民族自治市建制推動民族自治地方城鎮(zhèn)化建設張紅,ZHANGHong
12.論美國新英格蘭鄉(xiāng)鎮(zhèn)及其對美國民主的價值——以托克維爾的話語為分析對象陳自強,CHENZi-qiang
13.民族地區(qū)高校大學生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教育探析鄭萍,ZHENGPing
14.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王雙宏,WANGShuang-hong
15.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優(yōu)秀中學英語教師的定位韋啟衛(wèi),孫霞,WEIQi-wei,SUNXia
1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地方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探索蒙家宏,王梅,黃勝,MENGJia-hong,WANGMei,HANGSheng
17.民間美術滲入高師美術教育對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探索張亞玲,ZHANGYa-ling
18.提高人文知識含量,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理論需求——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教學為例王麗君,WANGLi-jun
19.多元函數(shù)泰勒公式中間點的漸近性劉文武,李順異,岑燕斌,LIUWen-wu,LIShun-yi,CENYan-bin
20.具有壓縮性質(zhì)的有限變換半群的冪等元性質(zhì)羅明燕,唐興蕓,LUOMing-yan,TANGXing-yun
21.基于STC89C52兩位十進制加法器的設計楊潔,吳勇靈,劉海民,肖劍,王文江,陳秀霞,YANGJie,WUYong-ling,LIUHai-ming,XIAOJian,WANGWen-jiang,CHENXiu-xia
22.結合字符特征和FCM的水書文字粗分類張國鋒,張維勤,ZHANGGuo-feng,ZHANGWei-qin
23.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多維實踐平臺之畢業(yè)設計多元化改革探索李明江,盧玉,符丁,鄭添健,LIMing-jiang,LUYu,F(xiàn)UDing,ZHENGTian-jian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jiaoyujishulw/3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