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micro-blog),意譯為微型博客,簡稱“微博”,是一種基于用戶關系的分享、傳播以及獲取信息的平臺,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 端組件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時發(fā)布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作為一種開放、即時、快捷的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模式,“微博”一經(jīng)推出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并迅速風靡全球。自2009年8月國內首個微博平臺——新浪微博正式上線以來,微博用戶數(shù)就以每周50%的速度迅速增長,當年新浪微博用戶就達到500 萬。
[摘要]微博這一新媒體自誕生起,就以其開放、即時、互動等特點迅速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微博既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工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高校要發(fā)揮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優(yōu)勢,轉變觀念、準確角色定位,建立官方微群體,多渠道、多層次地增強覆蓋面,掌握微博體,主動增強微博關注度。
[關鍵詞]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對策
2012騰訊微博注冊用戶數(shù)已經(jīng)達到4億,每天活躍用戶數(shù)是6800萬,而大學生是主要的用戶群體之一。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了微博高度的影響力和廣泛的傳播力,在這樣一個微時代下,微博已經(jīng)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行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微博極強的滲透力和吸引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何在這個新興的大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是值得深思的話題。
一、微博在大學生中興起的時代背景和原因
。ㄒ唬┪⒉┡d起的背景
因特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迅速改變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網(wǎng)絡作為人際交流的平臺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微博由此應運而生。作為一種融合了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現(xiàn)代通訊技術的新媒體工具,微博在推出之前就已經(jīng)擁有很大的受眾群,再加上其強大的關注、評論、轉發(fā)等功能以及隨時隨地、快速傳播、資源豐富的特性,迅速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主流渠道。素以思想活躍著稱的大學生更是迅速成為微博的主力軍。相關調查顯示,微博用戶年齡以18~30歲的年輕用戶為主,其中大學生用戶的比重最大。
。ǘ┪⒉┡d起的原因
作為一種最典型的自媒體,微博之所以受到大學生的追捧,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1.微博的平民化。微博的注冊簡單快捷,沒有特別的限制。大學生群體沒有實際的社會參與能力,被社會和父母雙重保護著,但內心極度渴望參與社會事務,微博恰好為大學生參與社會事務提供了一個平民化平臺。
2.微博的碎片化。作為一款Web2.0的網(wǎng)絡產品,微博有140個字數(shù)的上限,呈現(xiàn)方式是碎片化的。生活瑣事、現(xiàn)場記錄、情緒發(fā)泄和宏大主題,都可以隨時隨地在微博平臺上發(fā)布。不管是一個字還是半句話,不管有沒有信息含量,每一條微博都可以成為這個平臺上的一個碎片。處于價值觀塑造關鍵時期的大學生本來就很迷茫,對社會各種現(xiàn)象的分析和判斷也無所適從,但他們內心又有對自我認同的渴求,迫切需要證明自己,這種表層閱讀的文字碎片方式恰好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要。
3.微博的自由化。“90后”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流人群,他們更追求獨立和個性的解放。微博作為一個自媒體,其傳播時間、地點都不受限制,內容也不受拘泥,用戶完全可以自由地發(fā)表各種見解和評論。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對情緒、情感缺乏控制,迫切需要釋放情緒壓力,微博正好給他們提供了平臺。
4.微博的互動性。微博的出現(xiàn)改變了過去信息傳播封閉、單向接受的狀態(tài),實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點對面的傳播,每個受眾都可以利用其關注、評論、轉發(fā)和私信等功能,進行公開或不公開的信息交流和互換,F(xiàn)在的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迫切需要他人的認同,但思想上又顧慮很多,不愿意與家人、朋友傾訴。微博這一虛擬和開放的平臺具備即時的互動性,能夠讓大學生內心的情感能迅速得到宣泄,這也是微博在大學生群體中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ㄒ唬└咝N⒉┧枷胝谓逃ぷ鞔嬖诘膯栴}
面對微博時代的新形勢,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微博這一平臺的重要性和前沿性。許多高校主動出擊,以官方名義注冊、發(fā)布微博,占領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平臺。目前,高校和部門院系已認證的騰訊微博近1000個,學生組織認證騰訊微博將近2700個;全國約700所高校開通了新浪官方微博,90%的“211”高校都開通了新浪官方微博,“985”高校中除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外,其他38所高校全部將要開通;還有一些高校提出了建設“微校園”的計劃等。目前的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
1.覆蓋面狹窄。目前,微博承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學校的官方微博,多是由校方宣傳部或者學生工作部主管,帶有官方性質,內容多為官方的文件精神傳達或校方的新聞宣傳,關注度普遍偏低,發(fā)布的微博也乏善可陳;二是輔導員創(chuàng)建的私人微博,不帶官方性質,關注者多為其熟識的學生,關注度往往高于官方微博,微博的評論和轉發(fā)數(shù)也明顯多于官方微博,但這些教師只是高校中極少的個體,其覆蓋面也極其有限。
2.內容嚴肅單一,可讀性不高。高校的官方微博大多類似要素齊全的新聞播報,內容過于嚴肅沉悶。高校既然把微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臺,就需要利用微博的特點,做到“潤物無聲”,而不是把它當作另一個新聞宣傳的平臺。輔導員的私人微博內容上雖然比官方微博更豐富一些,但也脫離不了說教的框框,發(fā)布者更多的是將自己定位為半官方的的角色,發(fā)布和評論的內容往往以“師”自居,讓微博凸顯嚴肅。
3.互動性差。微博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其雙向互動性,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往往缺乏這一特性,依然是傳統(tǒng)的單向操作模式,不主動關注學生,微博信息的轉發(fā)與評論率相當?shù),互動更少,二次傳播效應難以形成,從而普遍呈現(xiàn)出一種“自說自話”的話語態(tài)勢。這些微博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大學生的互動交流興趣,因此也就逐步失去了關注度和吸引力。
。ǘ└咝N⒉┧枷胝谓逃ぷ鞯脑蚍治
高校在應對微博時代新形勢的過程中,抓住先機搶占了這一新媒體平臺,但是,很多高校在運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仍然存在各種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對高校微博的重視不夠。不可否認,各個高校紛紛開設微博平臺與時俱進地開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總的來說,很多高校的微博更像是應景之作,并不重視這一平臺的運作,導致微博的更新頻率偏低,更新無計劃、無規(guī)律,隨機性較大。
2.對高校微博的認識不夠。高校對微博的認識不夠深入,在微博平臺上,始終把自己放在傳播者的位置,而不是信息交互者的角色,與受眾一開始就不是對等的平臺,因此也得不到受眾更多的關注。
3.高校微博不貼近大學生的特點。高校微博始終作為一種官方和半官方的宣傳平臺,缺乏讓學生感興趣的真實內容,語言也比較嚴肅而缺乏活力,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微博內容不主動關注學生,既失去了微博本身的意義,也失去了生命力。
三、微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網(wǎng)絡平臺,既要保持組織形象,又要有“人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只有在這二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準確定位自己,才能在這個平臺中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準確角色定位
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平臺,強調的是平等互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微博這一特性,轉變觀念,去除“官本位”思想,真正與學生溝通交流信息,而不是單口徑的傳遞信息。筆者認為,在內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不能僅圍繞一類主題故步自封,要在依托校園網(wǎng)、人人網(wǎng)等網(wǎng)絡媒體加強與學生交流、溝通、調研的基礎上擴展信息含量,積極宣傳院系、學校的各項工作,樹立敢于接受新事物、自信開放的新形象。在對象上,除服務本校和本院全體學生之外,可兼容并蓄,加強與家長以及社會公眾的互動,給公眾提供一個近距離了解高校的捷徑。
。ǘ┙⒐俜轿⑷后w,多渠道、多層次地增強覆蓋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要貼近學生、深入學生,需要管理者有“人味”。管理者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受眾平等的位置上,關注他們想了解什么,想知道什么,換位思考他們是怎么看待社會問題、如何分析社會問題的,讓我們的微博內容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引起大學生關注的熱情。當然,僅僅依靠單一的管理者不足以完成這項任務,高校還應建立由多部門的優(yōu)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微群體,從而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覆蓋面。同時,微群體也能夠在遇到網(wǎng)絡危機時,第一時間在官方微博上給予正面回應,快速取得話語權,獲得大學生的信任,成功引導網(wǎng)絡輿論導向。在官方微博的基礎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多層次、多渠道,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搶抓機遇,主動開通個人微博,通過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各個層面的覆蓋。
。ㄈ┱莆瘴⒉w,主動增強微博關注度
微博有140字的文字上限,所以形成了獨特的微博體。這是微博特殊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特點是簡短精練、以文字碎片形式記錄心情、工作、生活點滴。這一特征造成的弊端就是發(fā)表者思維的碎片化和關注者的淺表層閱讀。微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備實效性,一是要學會用簡短的文字來表達完整的思維,二是要學會將學生的思維碎片整合成完整的思維并進行引導。微博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自發(fā)性,從發(fā)布動機上講,發(fā)布者要有主動呈現(xiàn)自我價值觀和自我判斷的欲望;從發(fā)布內容和形式上講,要有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娛樂的性質。但是,大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往往缺乏這種自發(fā)性。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樹立發(fā)布信息的主動意愿,通過微博主動發(fā)布信息、主動評論、主動轉發(fā)等方式來與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對話與交流,切實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其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才能夠在簡短的文字中幫助學生分析社會現(xiàn)象,澄清思想疑慮,批判錯誤思潮,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
綜上所述,微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研究微博特點。運用好微博手段有針對、有目的地開展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我們要以科學發(fā)展觀來指導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上一篇:東方教育雜志論文范文
下一篇:管理與教學雜志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