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為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水平。接下來小編簡單介紹一篇優(yōu)秀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普及,并且多媒體技術、視聽資源等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物理是高中的重要課程,教師若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將對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本文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具體措施進行論述。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物理;高中生
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組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將針對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開展高中物理教學進行論述。
更新教學觀念,將信息技術靈活融入物理課堂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只有教師的思想解放,學生的視野才能夠開闊。教師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積極主動地變革傳統教學思想,力求與現代教育思想保持一致,推動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得理論和實踐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很多經驗豐富、教齡比較長的教師不認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因而對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表現出抵觸情緒,導致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配備的信息技術設備被閑置,造成了學校資金和教學資源的浪費。此外,也有很多教師即便接受了信息技術,在實際的物理課堂中也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信息技術,沒有實現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應用的融會貫通,沒有體現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這樣一來,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造成教師們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失望心理。事實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應用中之所以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更新教學觀念。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教師就要及時地轉變教學觀念,接受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并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實現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共同參與,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五章中的“向心力”為例,教師在講解該章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先對“向心力”的基本概念進行解釋,再利用投影儀將實驗演示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實驗到底是如何進行的,更加細致、全面地感受相關定論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習物理的效率。
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重視學科本質的教學
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要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水平,教師必須認可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但又不能過于依賴信息技術。有的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物理課堂中的輔助教學工具,沒有深刻意識到物理學科的本質,將信息技術放在教學的主要位置上。直接后果是,教師和學生對教材與學科知識的探究與鉆研力度減弱,導致教學的重點產生了偏離,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只有將高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的辨析,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價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科學看待高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聯性,將信息技術定位為高中物理教學的輔助工具,強化信息技術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服務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提升物理教學效率與質量,確保信息技術恰當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卻又不至于喧賓奪主,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章的“機械波”為例,教師在講解“波的形成”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動態(tài)應用來向學生展示“波”具體是如何形成的。這樣不僅能夠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波”這一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假如教師將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一味地使用信息技術對相關現象進行展示,而不及時地對其中涉及的物理問題進行理論知識層面的解答,教學重點就會產生偏離。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演示了“波的形成”之后,對“波長和振幅是如何計算的”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系統化的、科學化的指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地將物理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重視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價值,在合作中滲透信息技術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普遍適用且效率較高的是小組合作式教學。在當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形式,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應當實現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來強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基本物理素質劃分小組,引導學生自主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物理學習。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九章中的“光的折射”為例,教師在講解“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一道光線穿過兩面平行的玻璃磚的光線傳播方向并與學生自己畫出的光線圖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再引導學生在多媒體演示完成之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來強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過小組合作探究,有的小組就會得出以下兩點規(guī)律:
第一,當光線按照一定的角度從玻璃磚的平面?zhèn)壬淙,光線必然會出現折射現象,但是折射的光線始終存在。
第二,當光線通過兩塊玻璃磚,假如射入的光線與折射的光線呈現出平行的狀態(tài),那么這兩塊玻璃磚之間的關系必然也是平行的。因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啟發(fā)與輔導,能夠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放任學生完全自由地對相關問題展開探究,而應當及時對學生在探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思路。同時,當以小組的形式對學習探究成果進行演示時,教師應當對每個小組予以公正合理的評價,對表現好的小組予以表揚,從而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探究的熱情,使學生愉快地接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更快地適應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習?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是現代教育的重大變革。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教師應當勇于接受挑戰(zhàn),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正確看待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凸顯信息技術的價值,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以實現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達江云.基于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
[2]汪慶杰.信息化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J].高中數理化,2011(20).
《物理學進展》(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1981年,是國內唯一刊登物理學評述性論文的刊物,介紹物理學各分支學科的進展和成就,對于和物理學有關的邊緣學科,則采用物理學工作者所熟悉的語言來描述這些領域中的新發(fā)展。
文章TAG標簽:高中物理論文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