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民主執(zhí)政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現,民主執(zhí)政就是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章梳理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性質、實現途徑、根本目的。分析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正確把握好三個方面的關系,對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了兩點思考。
關鍵詞民主;內涵;本質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當前和今后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不斷提高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使黨始終成為堅持民主執(zhí)政的執(zhí)政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把黨內民主看作是黨的生命。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tǒng)一是黨的力量的保證”。
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民主執(zhí)政就是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fā)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規(guī)定科學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民主性質,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實現途徑,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根本目的,也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力量源泉。民主執(zhí)政這一概念的提出不僅表明了我們黨執(zhí)政理念的與時俱進,而且也表明我們黨對執(zhí)政主體、執(zhí)政目的,執(zhí)政基礎與執(zhí)政環(huán)境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執(zhí)政理念的堅持與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它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由此,也就決定了黨的執(zhí)政本質特征就是民主執(zhí)政。
民主執(zhí)政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經驗的理性總結。當前,民主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中國共產黨取得執(zhí)政地位最根本的目的是讓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所以,發(fā)展社會主義民政治是執(zhí)政的共產黨面臨的最大歷史性課題。毛澤東主席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就特別重視人民政權必須由人民當家作主。在全國既將取得勝利前夕,毛澤東主席對執(zhí)政黨怎樣才能長期執(zhí)政進行了深入思考。1945年7月4日專門邀請黃炎培先生在家做客。進行了長達一個下午的討論:其間,毛澤東主席問黃炎培先生來延安考察幾天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先生坦言:“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存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個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存,我略略地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子,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主席非常干脆的回答:“我們已經找到這條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建國以來,我們正是堅持走這條新路,才不斷地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性轉變,三中全會后,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主義原則:“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1980年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制化”。鄧小平還將人民的利益確定為衡量執(zhí)政成敗的標準。指出:“制定路線,實施政策最終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在執(zhí)政理念上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把民主、人民的利益作為執(zhí)政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三個代表”的高度科學闡明了我們黨的執(zhí)政理念。集中回答了為誰執(zhí)政,靠誰執(zhí)政,怎么執(zhí)政的一系列問題,在建黨80周年大會上,總結了我們黨80年來的奮斗經驗,指出:“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為此,我們不難看出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民主執(zhí)政理念:第一,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第二,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第三,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必經始終依靠人民來執(zhí)政;第四,中國共產黨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始終堅持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關注民主政治,第一,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55年的主要經驗,概括為六條,這六條貫穿一根主線,說到底就是中國共產黨要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要抓好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從執(zhí)政理念上看提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好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又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第四,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更是把黨內民主看作是黨的生命,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同時指出:“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改革開放三十年,由于我們黨始終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加強黨的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堅持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們黨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明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中國共產黨成立88年、執(zhí)政66年、改革開放30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已任,團結帶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我國相繼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的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踐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然而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失去政權、蘇共解體的教訓我們必須牢記。蘇聯(lián)共產黨有著90多年的光輝歷史,70多年執(zhí)政的歷程,1500萬黨員的工人階級政黨1991年一夜之間不戰(zhàn)而亡,教訓深刻。第一,長期缺乏黨內民主機制,1918年——1923年列寧在世期間,每年召開黨的代表大會,黨的代表大會選出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且只對代表大會負責。不受中央委員會制約。自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幾乎拋棄了這一切,代表大會極不正常,由一年一次變?yōu)槎辍⑷、四年、五年一次,最多的是蘇共黨的十八大至十九大間隔竟達12年之久。黨內民主變?yōu)橐谎蕴谩⒓瘷嘀、家長制、終身制。變全黨服從中央為全黨服從總書記;第二,執(zhí)政黨不受制約與監(jiān)督;第三,干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第四,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民主執(zhí)政體。
第二,必須堅持為人民執(zhí)政。堅持為民執(zhí)政是黨執(zhí)政的根本目的。為誰撐權、為誰執(zhí)政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只有做到為民執(zhí)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支持。只有堅持執(zhí)政為民才能保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長治久安,中外數千年的歷史風云證明這一點“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三,必須堅持依靠人民執(zhí)政。堅持依靠人民執(zhí)政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力量源泉,我們黨執(zhí)政60年來,每取得一點成就都是人民參與的結果。堅持依靠人民執(zhí)政是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保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群眾對國家政治參與的意識越來越高,我們一定要順應這一歷史趨勢,把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落實到實處。
二、堅定不移地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正確把握三個關系
1、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tǒng)一。第一,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職要求,歷史和無數的事實可以證明,在中國,離開了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實現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各項目標,也就談不上人民群從的根本利益,更不可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第二,發(fā)展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有效途徑,黨必須健全民主集中制豐富民主的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人民更好地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才能使黨的領導更加科學有效。
2、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有機統(tǒng)一。
所謂科學執(zhí)政就是要不斷探索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按照執(zhí)政規(guī)律來執(zhí)政,使執(zhí)政的思想理念、宗旨目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協(xié)調指導等一切執(zhí)政要素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謂依法執(zhí)政就是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使人民的意志通過法律的形式集中地反映出來,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從制度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謂民主執(zhí)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集中民意,反映民意、關心民生、體現民權、發(fā)展民主,最廣泛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積極性,三者的關系是:科學執(zhí)政是基礎和前提,民主執(zhí)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zhí)政是基本途徑,而要做到科學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都必須堅持民主執(zhí)政。
3、發(fā)展黨內民主和擴大人民民主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一,發(fā)展黨內民主是擴大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礎和根本,黨的十六大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內民主的健康發(fā)展,既有利于解決黨內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也必然在各項工作中體現民主、科學、規(guī)范的要求,從而帶動整個國家和社會政治生活的民生化。第二,擴大人民民主對發(fā)展黨內民主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關聯(lián)性和互動性,二者有機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兩點思考
第一,借鑒吸收國外共產黨加強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教訓。
從經驗方面講,古巴共產黨加強執(zhí)政黨民主作風建設中有許多成功做法。比如,1991年古共四大決議指出,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須把高度自覺的紀律性和廣泛的黨內民主有機結合起來,高度重視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制。古共特別重視發(fā)揮廣大黨員的民主權利,在黨的每項重大決策確定和實施前,首先要在廣大黨員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征求意見,待意見統(tǒng)一后再對決策加以確定和實施。針對古共四大的主要文件《號召書》,不僅在所有黨員中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而且還吸收了350萬黨外群眾進行討論,共收集了100多萬條意見。1997年,古共五大的文件草案提早5個月就公布并交黨內外討論,共有全國14歲以上的650萬人參加了討論。又如,古共密切聯(lián)系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主要表現在:一是中央和省市領導深入基層制度化。古共中央制定領導干部定期到基層視察的制度,每個政治局委員每年至少6次率中央視察組到地方視察,其中4次必須深入基層,且要在黨報上公開發(fā)表視察報告。二是對重大決策必須事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群眾性大討論。對群眾一時想不通的重大決策,暫緩出臺或實施。如古巴前一段時間國防、教育、醫(yī)療領域暫不對外開放,是經過全民調查后作出的。三是關心群眾疾苦特別是緊迫問題。如蘇聯(lián)解體后曾使古巴糧食供應出現極度困難。古共四大制定了大力發(fā)展食品計劃,卡斯特羅特別關心食品生產,他明確指示,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讓人民有飯吃。他還提出了“蕓豆比大炮更重要”的想想,軍隊也要“一手拿槍一手種豆”。當前,在極度困難的國際環(huán)境中,古巴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經濟也取得了恢復性增長,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國際活動空間也不斷擴大。此外,在領導作風方面,古共不斷完善民主制度,鼓勵人民參政議政。古共于1992年修改了人民代表選舉制度,決定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直接選舉全國人大和省級人大代表。選民參與率高達98%以上,在干部任免中,組織部門在選拔和任用各級領導干部時,首先必須征求群眾意見,群眾不認可的人堅決不用。
從教訓方面講,反觀原蘇聯(lián)、東歐一此國家的共產黨,之所以在長期執(zhí)政后丟失政權,原因有多方面,但作風建設上也有深刻的根源。以蘇共為例,原因主要是:①在思想作風方面,表現為以“左”的教條主義到右的投降主義的折騰。原先是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嚴重,對時代的判斷墨守成規(guī)。當和平與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新時代征象已有顯露時,蘇共依然堅持斯大林時代提出的“戰(zhàn)爭與革命”的時代觀,將計劃與市場截然對立,否定和排斥市場的作用,把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等等。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蘇共試圖在思想理論上有所突破,但操之過急、不得要領,走向了全盤西化的極端。②在工作作風方面,黨在政治上逐漸背離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官僚主義、特權、腐敗等侵蝕了黨的肌體。一大批干部在掌握了不受監(jiān)督的權力后,忘記了群眾,成為官氣十足、以權謀私的官老爺。如蘇共時期,專門為黨的領導干部建有一整套的特供商店、餐廳、醫(yī)院、免費別墅等。③長期壓制黨內民主,實行過分的集中制,破壞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蘇共“家長制”、一言堂、個人專權等現象十分普遍,而廣大黨員很難按照黨章的規(guī)定,通過黨的代表大會這一最基本的民主選舉制度選舉和撤換干部,使得機會主義者、官僚主義者和不稱職的人不能得到及時清理,反而不斷高升。
第二、在領導干部中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在執(zhí)政黨的作風建設中,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尤為重要和關鍵。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發(fā)揚民主作風,推進民主執(zhí)政,尤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1、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權力是用來為個人或少數人謀利益,還是為人民謀利益,是區(qū)分權力觀進步與腐朽、正確與錯誤的標準,也是權力觀的核心內容。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就是要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的問題。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公務人員代表全體人民行使公共權力。掌權者雖然個人擁有權力的使用權,但權力的主體是人民,各級領導干部不過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公共權力,是在運用人民給予的權力。因此,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是對執(zhí)政黨及其黨員干部使用權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推進民主執(zhí)政的基本要求。江蘇省委領導多次強調,我們要始終牢記干部的權力是人民給的,“為民造福的事要竭盡全力去做,與民爭利的事要堅決不做”。
需要指明的是,在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當中,權力觀是基礎和關鍵。一方面,權力觀是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權利觀就是觀察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直接、最集中、最具體的窗口。另一方面,權力觀決定著領導干部的地位觀、利益觀。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用手中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而不能把它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只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才能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地位關系,才能自覺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這樣,在處理人民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時,才能正確把握好誰先誰后,誰重誰輕、誰主誰次、誰服從誰的問題,才能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
2、要樹立正確的地位觀
樹立正確的地位觀,就是要正確對待個人的名利地位,正確認識崗位和職責的關系,解決好做事與做官統(tǒng)一的問題。現在,有一些干部比較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沒干幾年就急于上調;干工作不是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是過多地考慮如何增加自己的名譽、聲望。如果有了這樣的思想,不僅工作干不踏實,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去搞一些嘩眾取寵、沽名釣譽的形式主義的東西,甚至會想方設法地投機鉆營,走到跑官要官的歪門邪道上去。黨中央一再強調,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千萬要防止把升官發(fā)財作為自己的人生目的。共產黨人的價值在于奉獻。作為黨的干部,應該有這樣一種境界,就是當官要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為了個人當官。個人的升降去留,應坦然地接受黨和人民的選擇!斑@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一個干部在一個地方或一個單位當領導,最重要的是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愛戴,這才是我們應該不懈追求的,F在,有一些干部特別是一些年輕干部,總覺得自己特別能干,今天的“位置”是個人奮斗得來的,甚至報怨組織上“早該用我了”。他們在領導崗位上不是想著為黨和人民多做工作,而是只圖對自己、對家庭的回報。還有的干部認為,做“官”當領導,關鍵是要有人看重,“權力是領導給的”,于是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甚至只對少數人、個別人負責,所謂“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這些都是十分錯誤的。黨的干部不論從事什么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都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是代表人民群眾行使權力。必須認識到,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固然跟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如果沒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沒有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沒有黨組織的培養(yǎng)教育和同志們的關心幫助,個人的本領導再高、能力再強,也干不成事業(yè)。
3、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利益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追求利益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動因。黨的最高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共產黨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共產黨人利益觀的集中體現,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正確對待、妥善處理好以下幾大利益關系:一是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各級領導干部也有包括其本人、家庭成員和親屬利益在內的個人正當利益。追求利益是市場經濟的動力機制,不承認和保護個人正當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就會成為空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領導干部的個人利益會得到不斷的滿足。但是,黨員領導干部既然選擇了黨的事業(yè),就要把自身的利益融入到黨的事業(yè)之中,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只顧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必須無條件服從整體利益。二是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共產黨是以解放全人類為已任的,黨員領導干部不是只注重局部利益的狹隘功利主義者,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從全局的高度觀察和思考問題,不能只考慮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而忽視民族、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具有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意識,具備判斷小利和大利的能力。當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必須無條件服從大局利益。三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黨員領導干部為官一任,就是要設法滿足一方人民群眾現實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但有些事情從眼前看是有益的,從長遠看卻是有害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不為眼前利益所惑,應以發(fā)展的眼光、超前的思路,把實現經濟社會的長遠發(fā)展與解決當前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考慮。為了謀求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對有些眼前利益必要時必須果敢地予以犧牲。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對各級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年輕干部有許多優(yōu)勢和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是缺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缺少對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黨的歷史深刻了解,缺少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和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F實生活中,一些年輕干部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后,由于不能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權力,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地位和名利,犯錯誤甚至犯嚴重錯誤的人為數不少。河北省國稅局原局長李真等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沉痛教訓,必須引以為戒。
下一篇:國際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