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體系有利于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培養(yǎng),也有利于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扎實、體育運動技術高的合格人才。研究這一問題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及PDCA管理方法等。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指標體系能夠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可靠的信息,實現(xiàn)反饋、決策、執(zhí)行、監(jiān)控、評價的一體化。
[關鍵詞] 特殊教育論文,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培養(yǎng)體系
一、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體系研究的意義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教體藝[2005]3號文件)明確指出:學校體育不僅是國家全民健身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基礎,更是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競技體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高校創(chuàng)辦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競技體育走健康發(fā)展以及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從競技體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個文件(教體藝[2005]3號文件)充分體現(xiàn)了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發(fā)展大學競技體育,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大學生運動員已成為中國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體教結合”培養(yǎng)競技體育人才,實現(xiàn)奧運爭光計劃精神,以及實現(xiàn)這一精神的途徑和模式。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看,高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各行各業(yè)輸送各種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水平運動員作為高校培養(yǎng)的特殊人才,同樣需要滿足社會、國家的需求。因此,從這一層面來講,高校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確立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目標,并根據培養(yǎng)目標制定出合理的培養(yǎng)方案。只有如此,才能根據社會需求建立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體系,提高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與社會的匹配度,培養(yǎng)具有高水平運動特色的寬口徑人才。[1]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和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不僅對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也對中國競技體育運動的開展和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行的大學生教育質量評價以及反饋系統(tǒng),并不完全適合于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其應有的評價與指導作用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探索一種適用于中國現(xiàn)階段的高校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充分體現(xiàn)“體教結合”,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知識扎實、體育運動技術高的合格人才勢在必行。
筆者運用社會學和統(tǒng)計學的相關理論,進行了多輪的專家調查,并根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自身的特點,以及社會、國家對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探討了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力求使此指標體系能夠真正應用于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評價,并且使培養(yǎng)單位能夠按照社會、國家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與反饋。因此,研制科學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及其培養(yǎng)體系無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月
第29卷第5期商勇,等: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體系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筆者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1)文獻資料法。筆者查閱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圖書館以及體育教學部的圖書資料室中的文獻資料,搜集了與本研究內容有關的體育評價以及教育評價的文獻資料,使筆者對這方面國內外的研究進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為研究提供了相關理論、方法與思路。(2)專家訪談法。針對目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筆者針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體系以及現(xiàn)存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訪談。通過訪談,筆者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做了大致的歸類。本著有利于進行評價的原則,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教育社會評價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向有關專家進行了咨詢。(3)問卷調查法。筆者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調查目的設計了調查問卷,并通過郵寄的方式發(fā)放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發(fā)放160份,回收143份,有效問卷138份,回收率89%,有效率96%。調查對象為教育部所屬的31所首批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以及管理人員,他們均是工作在高水平運動隊訓練和管理一線的教師,均有副高以上職稱,因而,他們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和可信度。(4)特爾斐法、層次分析法。筆者通過發(fā)放、回收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內容調查表,通過調查,歸納、總結了專家的意見,將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所含內容進行了排序,將次要因素排除后,又發(fā)放了第二輪調查表,請專家作出評價,并允許專家修改自己原先的意見,問卷回收作出統(tǒng)計后,又進行了第三輪問卷調查。在三輪調查統(tǒng)計結果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最終的評價體系以及各指標的權重。(5)在研究中引入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及PDCA管理方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1.基本框架構建的依據
(1)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評價體系的確定
高校培養(yǎng)的高水平運動員,最終要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社會需求就是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因此,評價體系應涵蓋高水平運動員的行為特征,而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對大學生素質的需求,所以,評價體系的指標確定,應該以考察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為核心。
(2)一級評價指標的確定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等,與普通大學生的區(qū)別就在于,高水平運動員除具備一定的先天素質外,還要有較好的生理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所以,筆者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將道德、心理、文化、人文、能力5個方面作為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并將這5個方面列為一級評價指標。 (3)二級評價指標的確定
筆者在確定二級指標時,以專家訪談的內容以及結果作為基礎,設計了調查問卷。對調查問卷進行了整理,刪減掉了評價積分小的指標,最終確定了19項二級指標。
2.各指標權重系數的確定
按照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培養(yǎng)與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筆者利用Satty教授制訂的1~9級標度表(見表1),構建了判斷矩陣。
(2)求各指標相應的權重值
根據上述求特征根、特征向量的方法,分別求各指標相應的權重值(見圖1),并求出合成權重。經檢驗,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從而進行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培養(yǎng)與社會評價指標的權重總排序(見圖1)。
圖1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指標結構與權重
(二)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及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專家的咨詢以及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筆者認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以下內容:(1)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評價應從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5個方面進行;(2)用人單位以及社會評價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科學文化和能力非常重視,這兩方面反映的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專業(yè)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3)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等能反映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敬業(yè)精神、意志品質,這些因素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
因此,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管理部門,應當了解社會用人單位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評價的尺度以及人才需求方向的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合理調整專業(yè)設置,制定適合社會需求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目標以及教學培養(yǎng)計劃。應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社會實踐能力、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培養(yǎng),同時,還應著重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心理和情感的教育,對其灌輸吃苦耐勞、愛崗敬業(yè)的精神,以便最終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和需要的綜合素質較高的專門人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管理部門要從社會對畢業(yè)生評價中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培養(yǎng)方案,建立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機制,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反思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目標與專業(yè)設置、教學計劃的合理性,并不斷進行改革。
(三)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的模式
1.確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在構建評價模型過程中,筆者借鑒了ISO9000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模式(見圖2)。
圖2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模式
1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已經在政府管理機構、學校服務行業(yè)等領域應用多年,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此可見,這一管理體系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因此,將其移植到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培養(yǎng)管理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建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1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就是對培養(yǎng)的實現(xiàn)過程和支持過程實施網絡控制,通過識別與體系相關的過程,建立1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筆者認為,應從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實際出發(fā),運用P(計劃)―D(實施)―C(檢查)―A(處理)管理方法[2],不斷改進和完善管理方法,根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進行合理的變通,以構建適應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
筆者認為,上述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模式具有一定的發(fā)展性和開發(fā)性特征:即在評價的功能上表現(xiàn)為由注重選拔轉向注重發(fā)展,由關注結果轉變?yōu)殛P注評價過程;在評價主體上,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的多源化;在評價的結果上,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有狀態(tài)的不斷改進;在評價內容的選擇上,轉變?yōu)樽⒅亟⒋龠M高水平運動員全面發(fā)展的評價內容體系,通過這種評價模式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客體多方面的潛能。[3]
2.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體系的技術支持系統(tǒng)
當前,社會網絡科技迅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的管理與運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網絡條件和技術培養(yǎng)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體系的技術支持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如下:
構建系統(tǒng)的思路是:技術支持系統(tǒng)在整個模式中起著支持作用,能夠提供整個模式正常運行的堅固的保障,確保管理的效率。開發(fā)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評價管理信息系統(tǒng)及培養(yǎng)網絡管理系統(tǒng),需要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技術支持系統(tǒng)。[4]
構建系統(tǒng)的基礎技術是:Internet技術和asp動態(tài)網絡技術。
3.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與培養(yǎng)體系技術支持系統(tǒng)的基本構架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建立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系統(tǒng)(見圖3),是本著“尊重用人單位、方便用人單位”的原則,
圖3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系統(tǒng)
突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為高校管理部門的培養(yǎng)決策提供可參考的數據,其基本構架建立分為以下4個基本內容:
一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需要信息源獲取(用人單位填寫對高水平運動員需求問卷);二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運動員填寫問卷,反饋運動員自身綜合素質的評價等級);三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評價方法與知識庫建立(高校體育教學部對用人單位問卷信息匯總,了解運動員的社會需求趨向,以主體性、綜合效果、超前和民主性為原則制定綜合素質評價方法及建立評價辦法知識庫);四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評價決策支持知識庫建立(高校體育教學部建立以評價等級為依據的決策支持知識庫)。
(四)建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機制的思考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部門應通過對往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進行調查,同時,還要根據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綜合素質的反饋,參照社會評價的方法建立一套適合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的評價機制。在構建這一機制時,首先,應有利于建立與用人單位的聯(lián)系,通過經常的信息交流,形成一個“招生―培養(yǎng)―使用”的反饋網絡,從而達到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符合社會需求的目標。其次,要通過這套機制來了解社會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需求方向,為確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內容以及專業(yè)設置指明方向,從而確定具有前瞻性的培養(yǎng)目標。再次,可以探討影響社會對畢業(yè)生評價的主要因素,并對高校如何管理運動員做出反應、提出對策,真正培養(yǎng)出既具有運動技術特長又符合社會需要的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5]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其一,由于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問題具有綜合素質影響的雙重性、評估對象的散在性、評估內容的綜合性、評估過程干擾因素的多元性、具體測量指標的匱乏性等特點。因此,一個科學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體系,就必須在評價過程中堅持對象的主體性、整體的效果性、研究的超前性和評價的民主性等原則。
其二,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的內容應包括:道德素質、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人文素質、能力素質5個方面?茖W文化素質包含專業(yè)基礎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能力素質包含工作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調查的結果來看,這兩方面是影響社會評價效果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但是,反映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敬業(yè)精神、情感控制能力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等因素也逐漸受到了社會用人單位的重視。
其三,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是當前教育評價的主要發(fā)展趨勢,構建可持續(xù)性、開放性的評價模式是實現(xiàn)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社會評價體系的基本保障。建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社會評價機制,有利于提高評價的準確性,真正實現(xiàn)教育外部評價與運動員內部評價的有機結合,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的指標定性與量化內容,以及方法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應通過評價結果反映不同主體的心愿和思想,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一個立體的評價網絡體系,從而推進中國大學競技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其四,評價體系應能夠及時反映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社會評價的優(yōu)勢和缺點,而且也能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管理指明方向。同時,也要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可靠的信息,實現(xiàn)反饋、決策、執(zhí)行、監(jiān)控、評價的一體化。
(二)建議
為了達到對上述指標體系更好地使用,筆者建議應對評價指標進行實測,并且對指標體系的質量進行觀察和考證。經過對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以確定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效度、信度以及區(qū)別度,才能夠比較精確地達到評價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綜合素質的目的。
要重視和解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和諧發(fā)展問題,使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在技術水平提高的同時,也使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心理與能力同步提升發(fā)展,不斷提高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人文等綜合素質,使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真正成為社會的楷模和青年人的榜樣,以便向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林正范.高等教育質量概念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4):5658.
[2] DavidHoyle.ISO9000質量體系實用指導(ISO9000 Pocket Guide)[M].徐有剛,石聞洲,譯.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463.
[3] 趙子建,楊松.實施ISO9000標準構建體育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3):7982.
[4] 趙春陽.基于ISO9000體系的光電子企業(yè)質量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空與應用[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5] 夏成木.體育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