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以能力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在這總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下,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也有了較大的變化,其特點是強調(diào)個性化教學和自主學習,最終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摘要:在強調(diào)個性化教學和自主學習新教學模式下,從四個方面調(diào)查了解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狀況,以期為教師有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操作措施。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師,學生自主學習
新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知識是由自己建構的;而教師作為學生和學習任務、學習環(huán)境之間的**因素,對學習者的個人知識建構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該作用集中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可以提供什么樣的支持和幫助呢?筆者依據(jù)自我決定理論,在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根據(jù)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特點,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自由、學習策略指導、提升自我效能以及提供情感支持四個方面,為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支持性的外部環(huán)境,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終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理論基礎
自我決定理論主要論述了人在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才能獲得充分的發(fā)展。該理論的出發(fā)點是人類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需求,能力需求以及情感歸依需求。
自主需求在個體三種心理需求中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自主意味著自決,指的是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完全是個人的自愿行為,沒有迫于外界任何壓力。借鑒以往的實驗研究結果,筆者認為,自主首先表現(xiàn)為選擇自由,具體是指學生在選擇學習材料、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自由。另外,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除了選擇自由外,教師對學生自主性的支持還體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和技能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能力需求是指人們希望通過活動來展現(xiàn)、證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根據(jù)自決動機理論,個體能力需求的滿足是通過其活動體驗所帶來的積極結果——對自身能力的肯定——來實現(xiàn)的,即可以通過自我效能的提升來實現(xiàn)。那么,在高職英語課堂環(huán)境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呢?在文獻分析基礎上,筆者提出,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把握好活動的難易度。其次,教師通過提供正面、肯定的學習活動反饋和評價往往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從而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
情感歸依需求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希望親近、依賴周圍環(huán)境中與自身關系親密的,對自身有重大影響的人(例如父母親、教師等),或者與他們形成一種密切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安全感。實驗研究表明,個體為了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以及充分展現(xiàn)、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在心理上需要體驗一種安全的、甚至親密的人際關系。在文獻分析基礎上,筆者認為,對學習者的情感歸依的滿足意味著教師應該從情感上支持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認識到學生的個人情感需要。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支持學生的情感歸依需求: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困難;與學生就其個人相關問題進行有意義的談話;理解和欣賞學生;參與學生的活動等。
綜上所述,在課堂環(huán)境下,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即教師對學生自主、能力以及(情感)歸依三個方面的支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體現(xiàn)出來:對學生選擇自由度的支持、學習技能和策略的指導、自我效能的提升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因此,本次調(diào)查高職英語教師在課堂環(huán)境下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問卷也是根據(jù)這四個方面設計的。
研究設計
。ㄒ唬┭芯磕康
調(diào)查了解教師在提供選擇自由、培訓學習策略、提升自我效能以及情感支持四個方面的支持情況,為教師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操作措施。
。ǘ┭芯繉ο
本次研究對浙江省所在的6所高職院校、450名一年級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涉及理、工、文等學科的十多個專業(yè)。在發(fā)放的450份問卷中收回有效問卷427份,有效率為94.88%(剔除漏填問卷,以及所有選項同一問卷)。
。ㄈ┭芯糠椒
為了能全面真實地反映教師在提供選擇自由、培訓學習策略、提升自我效能以及情感支持四個方面的真實情況,筆者同時采用了定量、定性兩種研究方法。
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問卷,筆者根據(jù)文獻綜述所提出的四個方面以及每個方面所涉及的不同角度進行問卷設計。將問卷在兩個班級(與正式問卷調(diào)查對象性質類似)進行小范圍的試測;對試測結果進行分析,并與學生、教師進行交流,收集他們對問卷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對問卷進行了最后修訂,然后進行了正式問卷調(diào)查。
在問卷調(diào)查結束后不久,筆者根據(jù)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與部分問卷對學生進行了訪談,以獲取通過問卷調(diào)查無法得到的信息。數(shù)據(jù)分析以后,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也與部分被調(diào)查班級的英語教師進行了開放式的談話,征詢教師對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建議,并分析了問卷中出現(xiàn)問題的深層原因。
結果與討論
修改后用于正式調(diào)查的問卷,其內(nèi)部一致性較高,Alpha系數(shù)為0.9379,所調(diào)查四個方面的內(nèi)部一致性也都達到了統(tǒng)計要求。所以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具有可靠性。
。ㄒ唬┳灾鲗W習支持總體情況
為了獲得教師在四個方面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情況,筆者用單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處理。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自主支持四個方面的平均分以及總量表的平均分都高于3,與3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四個方面中,教師對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支持度最高(3.7491),其次是學習策略指導(3.6864)和情感支持(3.5122),而對學生選擇自由的支持度最低(3.1438)。(二)四個方面的具體支持情況
1.提升自我效能。
在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支持的四個方面中,自我效能支持度最高,平均分為3.7491。從下頁表3中可以看出,教師相信學生有能力學好英語(3.96);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方式,增強其對自身能力的信心(4.20);對于學生的課堂活動表現(xiàn),教師通過提供積極、肯定的評價和反饋意見(量表14題,16題,17題,18題)也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相對來說,量表19、10題平均分較低,尤其是第10題,平均分為3.28,說明英語課堂上所設計的活動,所用到的學習材料在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方面沒有其他方式那么明顯。
事后與部分學生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受訪學生認為英語課上所用的學習材料較難,從而引起課堂焦慮,影響到課堂表現(xiàn),當然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自信心。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學生表示英語教師平時經(jīng)常肯定他們英語學習的能力,對于其學習活動大都會給予積極、有意義的評價。
2.學習策略指導。
從數(shù)據(jù)分析(見表4)來看,教師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方面支持度也較高,平均分為3.6864。量表15題“在英語課上,教師鼓勵我們提問”的支持度最高,達到了4.14;其次為聽力技巧指導,支持度達到了3.92;在口頭表達(3.57)、閱讀(3.77)和寫作(3.63)的技巧指導方面沒有聽力那么明顯,但也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同時教師還指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3.56),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和監(jiān)控(3.55)。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學生對學習策略、技巧的掌握兩者并不一致。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量表28題“通過課堂學習,我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英語學習技巧和策略”平均分只有3.34,低于其他各項,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有效掌握相關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技巧。事后與教師的訪談還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雖然知道一些英語學習技巧,但對于學習策略的很多概念及具體做法,很多教師表現(xiàn)出陌生感。
3.情感支持。
很多教師都意識到要提高學生自信心,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但是對于學生的情感支持,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為人們所忽視。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反映了一些問題,例如,教師不太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和要求:量表第5題(3.21),平時不太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情況:量表第30題(3.20),等等。
在數(shù)據(jù)處理后,筆者根據(jù)暴露出來的問題對部分教師進行了訪談。以下摘自對教師的訪談記錄:“平時除了上課,就沒有時間與學生呆在一起,很少與學生交流”,“班級人數(shù)太多,無法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困難和要求”,“班里學生英語水平差別很大,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要求”等等。當然也有些教師提出了應更好地關心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的個人意見。例如,下班后與學生網(wǎng)上聊天進行交流,通過電子郵件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等,或者進入學校的自主學習系統(tǒng),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自主學習,然后安排教師進行網(wǎng)上輔導和答疑,等等。
4.選擇自由。
在對學生自主學習支持的四個方面中,選擇自由的支持度最低,平均分為3.1438,低于量表總平均分3.5721。具體分析,除了量表第13題“在課堂討論中,我們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評價較高外(3.94),對于學生參與制定英語課程目標(3.0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2.65),選擇有意義的活動(3.07),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后練習(3.03)這些方面支持度都較低,尤其是量表第9題“在英語課上,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得分最低(2.65)。
之后,對學生的訪談給了我們一些答案:“英語課上大家都是做同樣的活動,我們沒得選擇”,“在英語課上,有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活動,但大部分活動我覺得沒意思”。在對教師的訪談中,教師給我們列出了一系列的困難:教學計劃和任務需要完成;一些有趣的英語活動對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能力要求;英語教學要求小班授課等等。
小結
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支持狀況是本次調(diào)查的重點。分析結果顯示:教師在選擇自由、學習策略指導、自我效能提升、情感支持四個方面的支持度都比較高,平均分都高于3,與3之間存在顯著差異。(1)學生對英語教師在提升其自我效能方面評價最高。大部分教師能通過鼓勵學生參與難易度適當?shù)恼n堂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方式,通過提供積極、正面的反饋來增強學生對自身能力的信心。(2)在學習策略指導和情感支持方面,教師給予的支持度尚可,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有很多教師自身對學習策略的概念和做法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所以不可能對學生提供有效的策略輔導;另外,由于英語課人數(shù)較多,教師除了課堂時間外,沒有其余時間和學生交流,從而存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不夠,有部分教師不太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求,從而不能進行有效的針對性教學等問題。(3)在教師對學生選擇自由支持方面,學生的評價分最低。事后對學生和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自身沒有足夠的自主權來決定上課內(nèi)容、進度等,他們必須嚴格按照授課計劃進行,相對應地給予學生的選擇自由也較少。當然調(diào)查結果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也進行了一些相關的調(diào)查和分析,揭示了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并給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最后,值得強調(diào)的是,根據(jù)筆者的教學體會以及對其他教師的訪談結果,教師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強,且富有成效,所以提倡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多加使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是項艱巨的任務,首先應該對英語教師加強這方面的系統(tǒng)培訓,而且學習策略指導應該貫穿教學活動全過程。為學生提供選擇自由,要先保證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授課內(nèi)容等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外語教學要富有教育性,必須使學習過程充滿真實的個人意義,了解學習者的個體特征和個人需求。
參考文獻:
[1]EdwardLDeci,RichardMRyan,GeoffreyCWilliams.Needsatisfactionandtheself-regulationoflearning[J].Learningandindividualdifferences,1996,8(3),165-183.
[2]EdwardLDeci,RichardMRyan.The“what”and“why”ofgoalpursuit:humanneedsandtheself-determinationofbehavior[J].PsychologicalInquiry,2000(11):227-268.
[3]MarionWilliams,RobertLBurden.語言教師心理學初探[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