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觀察,如今的中學生并不是很喜歡語文這門學科。這種現(xiàn)象分析起來,原因不止一個,除了教學模式呆板、教學缺乏藝術性等因素以外,與不重視朗讀有關。
摘要:朗讀在語文教學當中作用是不容忽視,有了良好的口感,不僅能夠培養(yǎng)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本文主要對現(xiàn)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改進的策略做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效率
一、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
1.普遍不重視
到了中學階段,要看的文章長了,要理解的內涵深了,朗讀既費時又費力,更何況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師生的心態(tài)都漸趨功利,考什么學什么,既然朗讀不考,那還學它做什么,不如多做點閱讀題來得實惠。
2.朗讀品質低下
在一些公開課上,我們經?吹狡饋砝首x的學生多半是感到不自然,往往聲若蚊蠅,結結巴巴,將一段美文讀得支離破碎,文章的美感蕩然無存。這說明,學生不懂朗讀之法,不得朗讀之味。初中生處在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時期,這個階段,他們中很多人由原來的天真活潑、大膽勇敢轉為靦腆內慮、含蓄內斂。在這樣的心理變化之下,他們覺得自己不自然的朗讀有些怪腔怪調,于是便不愿在同學、老師面前展示,造成朗讀品質的低下。
3.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當前,充斥于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jié)課45分鐘,老師基本不范讀,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個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而已。
4.朗讀的面窄
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xiàn)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又怎能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要求呢?
5.朗讀指導機械匱乏
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內蘊,忽略了朗讀表達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在走訪的課例中,指導幾乎等于零。
二、營造良好的語堂朗讀氛圍
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成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否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fā)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xiàn)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huán)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如,用主題討論法創(chuàng)設情境,這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師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定向式討論,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有爭議的中心論題進行自由式討論,以獲得多樣、獨特、合乎條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針鋒相對的論辯式討論。
三、進行多形式的朗讀技能訓練
朗讀在基礎教育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由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任務決定的。學生不愛朗讀,固然有不重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他們朗讀能力差,特別是把握不好朗讀的姿態(tài)、情感、意境等。因此,教師要加強朗讀技巧指導,在朗讀實踐中引導學生揣摩、領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是有關母語的語言訓練,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即識讀音,辨字形,掌握一定量的詞語。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進而提出更高目標,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由于朗讀調動了視、聽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閱讀,使學生的注意指向高度集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其所能地制造機會開展多樣化的朗讀訓練,可采用個別讀,如,錄音范讀、教師范讀、學生單獨讀、分角色朗讀、自由朗讀等諸多形式或可采取齊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訓練。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首先由教師讀每聯(lián)上句,學生對下句。如教師讀:“故人具雞黍”學生就對:“邀我至田家”。再互換,由學生讀上句,教師對每聯(lián)下句。然后,讓學生同桌間進行上下對句互換練習,學生既能自主學習,又能解決因朗讀形式太單一導致的背誦效率差的問題。練習一定量之后,學生基本能按順序對句的情況下,提高練習難度,打亂順序,隨意讀出詩中的某聯(lián)上(下)句,令全班同學對下(上)句。再次,讓學生自由練習,提出更高要求——讓學生按順序對句,但要背誦出來。最后,老師不按順序出句,學生能準確、迅速地對句,且是背誦出來的,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朗讀時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用“范讀”或放錄音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用“領讀”教給學生朗讀方法;用“個別讀”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用“分組讀”讓學生都得到訓練的機會;用“自由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用“分角色讀”激發(fā)學生的情趣……這些訓練方式經常應用,形成了一個朗讀訓練的體系,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四、轉變教師角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fā)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命令,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關系僵化,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xiàn)今新課改的實施,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轉換其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由過去教學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轉變?yōu)閹熒己没迎h(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并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周玉梅.淺析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3(5):39-40.
[2]黃永紅.試談初中語文朗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12):59-59.
上一篇:小學生時空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