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城市管理論文

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庫建設方法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3-02-05 09:34:11更新時間:2013-02-05 09:35:25 1

摘 要:目前國內所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統大多是城鎮(zhèn)地籍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相互獨立,不便于城鄉(xiāng)地籍一體化管理。為此,文章對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信息系統的技術路線、設計方案以及建庫過程中關鍵問題進行了介紹。最后得出,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庫是改變傳統地基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對土地可持續(xù)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建設;探討

0 引言

隨著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部分城市相繼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統,逐步實現了地籍管理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國內所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統大多是城鎮(zhèn)地籍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相互獨立,不便于城鄉(xiāng)地籍的一體化管理。因此,如何建立一個規(guī)范、完整、適合本地區(qū)特點的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信息系統已成為各地土地管理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1]。

1 技術依據

1.1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2007年8月,我國新的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首次作為國家標準頒布,采用的是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分類體系,將土地利用情況分為12個大類、57個小類,其中建設用地細化分類涉及5個大類、24個小類,開展農村調查時,對細化分類依據建設用地用途進行歸并。新的分類系統強化了城鄉(xiāng)土地統一分類,實現了城鎮(zhèn)地籍數據庫和農村地籍數據庫地類的一致。

1.2 數學基礎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guī)程》對城鎮(zhèn)和農村調查的平面坐標系統、高程系統、投影方式、投影分帶等坐標參數進行了規(guī)范。土地調查數學基礎的統一減少和避免了坐標轉換造成的精度損失,提高了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的數據質量。

1.3 數據庫標準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發(fā)布了《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城鎮(zhèn)地籍數據庫標準》,標準將土地調查要素劃分為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和土地信息要素兩大類,其中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為定位基礎、境界與政區(qū)、地貌,土地信息要素分為土地利用要素、柵格要素、基本農田要素、土地權屬要素和其他要素;標準規(guī)范了城鄉(xiāng)土地調查要素圖層的組織方式,命名,屬性字段名稱、類型等。

1.4 宗地代碼編制規(guī)則

推廣宗地統一代碼編制工作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土地管理基礎工作的鞏固和完善,是實現國土資源規(guī)范化管理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蹲诘卮a編制規(guī)則》實現了城鎮(zhèn)地籍數據庫和農村地籍數據庫編碼的銜接。

2 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的組織方法

2.1 數據邏輯結構

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系統由空間數據庫、非空間數據庫、元數據庫組成,空間數據庫分為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非空間數據庫包括統計表格、文字報告、掃描資料和其他數據等與屬性有關的信息;元數據庫包括矢量數據元數據、DOM元數據和數字高程模型(DEM)元數據等[2]。

基礎數據包括測量控制點、等高線、房屋、坡度圖、行政區(qū)、接合圖表等要素;土地利用數據包括地類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等要素;土地權屬數據包括宗地、界址點、界址線等要素;基本農田數據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qū)、片、塊等要素;其他專題數據包括開發(fā)園區(qū)、后備資源等專題要素。

2.2 數據管理模式

長期以來,由于城鎮(zhèn)地籍和農村地籍管理的側重點不同,兩者的管理模式存在差異。城鎮(zhèn)地籍管理重在對權屬信息的管理,按照縣(市、區(qū))-街道(區(qū))-街坊-宗地(權屬單位)-地塊的模式組織管理數據,數據的組織單元為街坊;農村地籍管理重在對土地利用地類的管理,按照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民小組)-圖斑的模式組織管理數據,數據的組織單元為行政村。

《宗地代碼編制規(guī)則》對土地調查要素的命名進行了規(guī)范,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系統的數據管理統一為縣(市、區(qū))-地籍區(qū)-地籍子區(qū)-宗地模式。

3 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庫建立

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guī)程、規(guī)范操作,首先確定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的組織結構,然后將城鎮(zhèn)地籍數據與農村地籍數據進行融合,即轉換到同一格式、同一坐標參數下進行數據接邊和拓撲處理,再對城鎮(zhèn)和農村數據的進行屬性歸并,最后對數據進行面積量算匯總,形成集圖形、屬性、掃描資料、專題數據于一體的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系統。

3.1 數據融合

城鎮(zhèn)地籍數據和農村地籍數據采用不同數據格式、不同數據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坐標系統和投影帶。因此,必須經過數據融合、數據接邊和屬性處理。格式轉換完成后,根據屬性信息重新定義符號庫,對數據屬性結構和拓撲關系進行檢查和修改,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坐標系統轉換和接邊過程中,依據低精度數據服從高精度數據的原則,以城鎮(zhèn)地籍數據為準,對農村地籍數據進行坐標轉換和接邊調整。

3.2 屬性歸并

將城鎮(zhèn)地籍數據覆蓋范圍內的農村地籍數據地類屬性進行統一處理,以宗地為單位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合并,實現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圖形顯示輸出、面積計算匯總等功能。

3.3 面積計算匯總

對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各圖層要素進行面積計算,根據相關圖層的座落單位、權屬性質和地類碼等屬性值進行面積匯總,生成城鎮(zhèn)、農村及城鄉(xiāng)一體化面積統計表格。

4 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庫建設關鍵技術

4.1 土地產權界限街接不夠嚴密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對城鎮(zhèn)和農村的土地管理一直采用分割的管理體制,在土地所有權的歸屬問題上也由于社會主義公有制基本屬性的制度原因使得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產權界限不明和重復指界的現象;因此,在建立城鄉(xiāng)統一的,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權屬界線圖和權屬信息庫過程中,必須考慮解決原來2個系統數據范圍不嚴密銜接的問題,需要對部分的權屬界限進行現場指界和查驗。

4.2 不同比例尺數據接邊

由于城鎮(zhèn)和農村地籍數據的比例尺差異較大,可能存在較多城鎮(zhèn)地籍數據中為線狀地物、面狀地物,但農村地籍數據中沒有該要素或者僅為線狀地物的情況。依據低精度服從高精度的原則,以城鎮(zhèn)地籍數據中的位置為準,調整農村地籍數據中的位置,保證其在空間上連續(xù)[3]。

4.3 不同比例尺數據面積平差

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對農村地籍數據采用縣級控制面積保持不變,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民小組)-圖斑逐級控制的原則進行面積平差。城鎮(zhèn)地籍范圍內數據為實測數據,與國有土地發(fā)證的面積一致,為保證成果的實用性,直接采用計算機面積,不參與平差。城鄉(xiāng)一體化面積統計表輸出時,對城鎮(zhèn)部分的統計表格處理至與農村部分的城鎮(zhèn)面積一致,保證表格的邏輯正確性。

4.4 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的優(yōu)化

城鄉(xiāng)一體的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一起存入數據庫系統中后,數據量將會非常龐大,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數據存取速度將會很慢,那樣關系型數據建庫的優(yōu)勢將會蕩然無存。提高數據存取速度,除了提高服務器性能以外,還可以對數據庫進行優(yōu)化,即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對數據庫進行物理文件的分區(qū)管理,并將分區(qū)后的物理文件放到不同的物理硬盤上,提高文件的并發(fā)存取性能。另外,根據對系統運行一段時間的觀察,調整數據庫系統的各項參數,以提高整體運行速度;還有定期整理數據庫系統文件的碎片等[4]。

5 結論

由于城鄉(xiāng)一體化地籍數據庫的建設是一項復雜、龐大的工作,本研究僅對城鄉(xiāng)一體化數據庫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作了初步的研究。隨著地籍管理的不斷深入,本研究設計的城鄉(xiāng)地籍一體化數據庫方案在實際應用中也必將遇到新的問題,需不斷完善以滿足新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潘寶玉,范存國,武士耀.多維時態(tài)GIS在城鎮(zhèn)地籍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地礦測繪,2005,21(1):1~3

[2]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guī)范[Z].2007.

[3]曾洪云,甘淑.城鄉(xiāng)一體化“現代地籍”建設關鍵問題研究[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6,(6);16-18

[4]李德仁,龔健雅,邊馥芩,著.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chengshiguanlilw/1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