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以與時俱進,服務教育為宗旨,以立足河北,面向海內(nèi)外學人為原則,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指針,堅持正確導向,堅持環(huán)境聯(lián)系實際,關(guān)注教育科學的前沿,時刻追蹤教育理論界探討的熱點。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獲獎情況
全國優(yōu)秀學報
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河北省優(yōu)秀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教育經(jīng)濟學、教育心理學、高教改革研究、教育史研究、外國教育研究、職業(yè)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
【投稿須知】
期刊名稱: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主管單位:河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國際刊號ISSN:1009-413X
國內(nèi)刊號CN:13-1286/G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大16開
歷史沿革: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現(xiàn)用刊名: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創(chuàng)刊時間:1998
1.題目。置全文最前,要能概括文章要旨,字數(shù)一般不要超過20個,必要時可加副題。
2.作者署名。接題目下居中安排。姓名前不要寫“作者”等字。如系多作者,各姓名之間空一格。如多作者不屬同一單位,須在姓名右上角按單位排序用1,2,3…標出。這里的1,2,3…不是作者排序,而是下項的作者單位序碼,故同一單位作者須用同一序號。多作者同屬一個單位的,不用加標志。
3.作者單位。接姓名下居中安排,前后用小括號括住;疽匾来螢椋簡挝蝗Q、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請勿寫“作者單位”等字。二級單位之間空一格,省市名之間空一格,省市名與郵政編碼之間空一格,單位與省市名之間用“,”號隔開。如:(河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16)。多作者全屬同一單位的,與單作者同,若不屬同一單位,須按上項標出的作者單位排序,依次將各單位寫出,各單位前標出序號1,2,3…,序碼后用下圓點。單位之間用分號隔開。
4.摘要。接置“作者單位”下,前用“摘要”二字加冒號標出。要求用100~200字寫出全文的主要信息。它既是全文的縮寫,也是主要觀點的摘寫,應是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寫出的一篇小短論。其中務請不要出現(xiàn)“本文介紹了”“作者認為”等贅語。文前務用“摘要”,二字,不要用“內(nèi)容提要”等其他詞語。
5.關(guān)鍵詞。接置“摘要”項下。前用“關(guān)鍵詞”三字加冒號標出。限量為3~8個。須選用文中最能反映文章內(nèi)容的關(guān)鍵性的詞。詞與詞之間用“;”隔開,最后一個詞后不用標點。
6.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接置“關(guān)鍵詞”項下,此二項共占一行,左半行寫“中圖分類號”五字,后加冒號,右半行寫“文獻標識碼”五字,后加冒號。如作者知道自己文章的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請在冒號后寫上,不知者請只將上述字樣寫出,具體號、碼由我刊編輯填寫。號、碼后不加標點符號。
7.正文。接“中圖分類號”行下行文。對文中需要注釋的詞語,可加注釋。但所有的弓I文,均須用注釋的方法,詳細注明出處,且所有帶弓i號的弓l文,不得與原文有語言出入。少量的簡單注釋,可作文中注,注釋語緊接被注釋詞語后,用小括號括起來。一般作文末注,不要用腳注,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依次用帶圈的阿拉伯數(shù)字于該詞語的右上角標明。文中圈碼從①開始,①②③…類推,不要重、漏。
8.注釋。接置正文下安排文末注。標識用“注釋”二字,左頂格,后加冒號,獨占一行,具體注釋內(nèi)容接下行左頂格安排。序號須與文中序號一致,亦用圈碼。每項注釋從第二行起左空二格。
9.參考文獻。接置注釋項下,左頂格寫“參考文獻”四字,后加冒號,然后再左頂格,依次列出所參考的文獻,用不帶圈的阿拉伯數(shù)字標序,序碼后用下圓點。具體內(nèi)容及格式基本參照注釋項有關(guān)類型處理。
10.英文介紹。置文章最后,內(nèi)容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guān)鍵詞五部分。其中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氏字母全用大寫,名字第一字母用大寫,其余小寫,兩個字的名字中間用連字符“―”連接。作者單位后加英文國名。英文摘要前用“Abstract:”作為標識。英文關(guān)鍵詞前用“Keywords:”作為標識。
文章如系非學術(shù)論文,可免英文介紹。
11.收稿日期。置首頁地腳處,作者只需寫上此四字,后加冒號,具體日期由編輯填寫。
12.基金項目。排首頁“收稿日期”下。凡基金項目課題務須在此注明。用“基金項目”四字加冒號為標識,冒號后寫明具體項目及編號。
13.作者簡介。介紹主要作者,排“基金項目”下,以“作者簡介”四字加冒號為標識,冒號后依次寫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
14.字體要求。手寫稿請用方格稿紙,楷書謄清,打印稿字體不得小于原4號字,且行距不宜過小,以便閱改。
【雜志目錄】
2013年11期目錄
1.如何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zhì)教育——基于《教育規(guī)劃綱要》及教育歷史的實證分析郭法奇,GUOFa-qi
2.名校集團:一種促進教育公平的“好的”制度設計李江源,徐冰,LIJiang-yuan,XUBing
3.學校變革與社會變革——基于西方教育歷史的詮釋單中惠,SHANZhong-hui
4.院校研究:美國高等教育機構(gòu)歷史演進的制度保障王保星,WANGBao-xing
5.略論民國時期中學教育與大學招生考試之關(guān)系熊賢君,XIONGXian-jun
6.簡論王充《論衡》的科學教育意義周逸仙,ZHOUYi-xian
7.張伯苓實學教育思想及其踐行金國,胡金平,JINGuo,HUJin-ping
8.西南聯(lián)大辦學方式對高校合并辦學的啟示瀚青,趙劍宇,HANQing,ZHAOJian-yu
9.蔣南翔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思想研究檀慧玲,TANHui-ling
10.新中國教育結(jié)構(gòu)五次大的調(diào)整及當前面臨的形勢曹曄,CAOYe
11.我國職教師資培養(yǎng):歷史、現(xiàn)狀與體系構(gòu)建劉曉,沈希,LIUXiao,SHENXi
12.民國時期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特點——基于《教育與職業(yè)》(1917-1949年)雜志的統(tǒng)計分析羅銀科,曲鐵華,LUOYin-ke,QUTie-hua
13.審視與反思:美國職業(yè)教育體系發(fā)展的特點王為民,WANGWei-min
14.論高等教育“雙軌制”合并的時代訴求劉茜,李亞昕,LIUQian,LIYa-xin
15.高職院校舉辦企業(yè)學院的困境與出路陳亞鴻,CHENYa-zhou
16.教育史研究的新視野——第七屆兩岸四地教育史論壇綜述吳旻瑜
17.信息動態(tài)
2011年第12期目錄
國際與比較教育
(5)美國創(chuàng)建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經(jīng)驗及其啟示續(xù)潤華
(11)學習:人和社會的生存方式牧野篤[日]
(20)走出新與舊:重讀巴格萊——從與杜威比較的視角看巴格萊的知識觀與課程知識觀周逸先黃曉珠
(26)赫爾巴特的“五道念”解析郭慶霞
(29)MIT視域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張森賀國慶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chengrenjiaoyulw/34996.html
上一篇:云南電大學報雜志
下一篇: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