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課是建筑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建筑材料的基礎知識,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應用及其試驗檢測技能,以便在今后實踐工作中能正確與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同時為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提供基礎知識。
關鍵詞:建筑材料,課程教學,專業(yè)基礎課
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學時少
根據大綱要求,理論教學需50學時,實驗教學需25學時左右。而目前高校的建筑材料課時普遍偏少,達不到大綱要求。有的甚至因為總學時少而不做實驗,只是帶學生參觀一遍實驗室,看一眼主要的儀器設備。有的因結構、建筑、給排水、道橋、工民建等幾個專業(yè)都有建筑材料課,但師資不足,也只能不斷壓縮總學時,過少的學時連完成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都有困難,更不要說作高一步的要求了。
(二)實驗儀器設備少而舊
一些具有對外接受有關建筑材料性能檢驗資質的院校,儀器設備較多,而一般的院校因設備經費及實驗場地所限,儀器設備的種類少,數量也少,能開出的實驗數目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由于每班的學生人數較多,即使分成幾個組把幾個實驗穿插起來進行,亦終因每個實驗只有一臺或兩臺儀器,不可能每位同學都能動手操作。有的實驗為盡量減少誤差,保證可比性,要求在同一時段進行,做這樣的實驗就更加難以安排了。如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就要求用同樣濕度、粗細的骨料,然后用經試拌調整的同樣配合比的拌合物進行試塊的制作。筆者在指導上一學年的“水泥膠砂強度試驗”中,膠砂攪拌機的傳動帶因老化老是滑落,不能保證攪拌的連續(xù)性,開開停停,達不到“自開動機器起攪拌180s”的要求。今年購進新的攪拌機后,不僅實驗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減少了誤差。
(三)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不正確
建筑材料的學習重點是掌握材料的建筑性質和合理選用材料。建筑材料課與力學、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專業(yè)課程相比,涉及范圍廣,材料品種多,內容繁雜而相對分散,側重于理解和記憶而非計算。但部分學生并沒有抓住這個要領,滿足于一知半解,抱著“只要考試及格就行”的思想,由于期望值不高,不愿下功夫,成績自然不夠理想。建筑材料試題中問答題占了一定份量,但有的同學做問答題比答名詞解釋還簡單,一道10分的問答題,只有一兩句話。問那些匆匆出考場的同學,都自我感覺良好?煞_他們的試卷,做錯的不說,各類題型中空白未做的也不少見。不愿在考場多坐一會兒,不愿多思考,估摸著及格就行。做實驗也同樣存在著不夠重視的情況。表現為實驗前預習不認真,實驗時滿足于按書本上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機械操作,對實驗原理一知半解;對實驗結果也不善于分析,數據一出來,抄到實驗報告上完事;操作不夠規(guī)范。上學期,筆者在進行“混凝土非破損試驗”(演示試驗)前,讓學生看了一遍教材中“強度回彈法”的內容,又當場提問了幾位同學實驗原理,然而期末考試中,仍只有少數同學答出了回彈法的原理。在“砂的表觀密度測定”中,用天平稱量烘干試樣時,有的同學隨意地拿著刮刀拔游碼;把試樣裝人容量瓶后,并沒把瓶頸上粘附的沙粒都沖人瓶中,使得這部分砂粒不能達到實驗要求的飽水狀態(tài)。
(四)建材教師的窘迫
建筑材料課程既是工民建專業(yè)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但又不屬專業(yè)主干課程。特殊的課程定位使得各院校的建材教師倍感窘迫:第一,學生對新型建筑材料有新鮮感,而對平時見得較多,略知一二的水泥、混凝土之類普通建筑材料知識沒有興趣;而且建筑材料內容大都是枯燥的文字敘述,要從枯燥中講出新意,教師授課的難度自然增加。第二,一般各教研室,都是分包幾門課程,但由于建筑材料課程的內容與其他課程內容相差較大,難以向其他課程發(fā)展或轉化,使得建材課程老師教學工作量較少,必須尋找其他的途徑補充工作量才能使年度考核過關。在找項目、搞開發(fā)方面也有同樣的困難和壓力。第三,建筑材料課程又是建設部對各院校工民建專業(yè)驗收評估的一項內容。
二、建議與對策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
(l)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如:在學習“混凝土的耐久性”這一節(jié)時,要求學生自學并寫一篇有關混凝土耐久性的讀書報告。既對混凝土的知識能夠系統(tǒng)地理一遍,又能通過上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學會檢索,還能培養(yǎng)寫論文的方法。
(2)培養(yǎng)科學認真的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往往實驗操作部分能增強記憶,加深印象。所以要鼓勵人人動手,像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要求每個人都要學會操作壓力機。實驗成績不合格,不得參加理論考試。
(3)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誤差原因及調整等都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實驗室盡量敞開,除實驗課外,想做什么,隨時可進行。鼓勵學生對實驗步驟、操作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了解建筑材料的動態(tài)特征
建筑材料質量不斷提高,種類不斷增加和更新,應用技術不斷改進和革新,標準、規(guī)范不斷修訂和補充,需要能夠反映建筑材料科學發(fā)展新水平的教科書,以適應教學。在重視教材的更新?lián)Q代的同時,又要注意各章節(jié)的輕重。如:為保護耕地,減少環(huán)境污染,國家已明令禁止和限制生產、使用實心粘土磚,鼓勵和扶持磚瓦企業(yè)利用大宗煤殲石、爐渣、粉煤灰、石煤做生產原料,鼓勵發(fā)展空心磚、非粘土磚、混凝土空心砌塊等等,各地對新墻材的開發(fā)和運用也日益增多,對這部分內容就要有所側重和補充。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建筑材料實踐性強,與建筑、結構、施工、環(huán)保等知識領域密切相關,為了增強感性認識,增加學習興趣,應多帶學生去水泥廠、混凝土預制廠、建材市場或施工工地參觀,F在杭州市就有石材市場、陶瓷品市場、新時代建材市場等等,這十分有利于教學。講授混凝土外加劑時,可以把幾種外加劑帶人課堂,使學生對其氣味、顏色、狀態(tài)都形成感性認識,在混凝土和易性實驗中,混凝土試拌后,馬上加人外加劑來直觀體現流動性、保水性、粘聚性的變化。在講授石材時,可以補充本地區(qū)的石材資源、品種、生產和銷售情況。
三、結論
建筑材料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獨立學科,也是土建工作者必需熟知的基本知識。隨著國家建設的突飛猛進,建筑業(yè)與建筑材料也交互發(fā)展,新型建筑材料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相應的國家標準、規(guī)范也不斷得到修訂和補充。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作為未來的工程技術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建筑材料課程內容多而雜,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梢愿鶕煌牟牧,不同的章節(jié)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孫南屏,祁玲。關于建筑材料課改為土木工程材料課后教學方法改變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1,(01)。
[2]王璿。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04)。
[3]金恩平,谷向韶。談《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09)。
[4]李明蘭,左秀麗,孟玲。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遼寧高職學報,2003,(05)。
[5]賈福根!督ㄖ牧稀氛n的教學體會[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
[6]陳德平。21世紀土木工程師應具有環(huán)境意識——關于“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的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01,(05)。
[7]王剛。建筑材料課教學新方法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3)。
[8]蘇超。直觀教學法在《建筑材料》課程中的運用[J]。長江職工大學學報,1999,(02)。
[9]陳寶春。高職高專《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職教論壇,2004,(12)。
[10]徐惠忠。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2,(01)。
下一篇:高校實驗室建筑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