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讓我們的課堂受到學生的認可,讓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接受,必須提升個人的魅力,而這需要從從個人素質、教學藝術和學習創(chuàng)新去不斷努力。本文是一篇福建教育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語文教師如何提升個人魅力。
【摘 要】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和語言藝術是教師的必備條件,是教師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語文教師來說,要求就更高。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師使用藝術化的教學語言,會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師魅力
1.要有較高的文學素質。于漪老師說過:“語文教育質量說到底是語文教師的質量。要造就合格的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下工夫提高教師的素質。”新課標更注重了學習對人的提升功能。培養(yǎng)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養(yǎng)。一、語文教師應具有豐富的學識,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chuàng)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yǎng)。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使自己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呢?閱讀專業(yè)書籍當然必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如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等,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準。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學科發(fā)生聯(lián)系,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有益于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2.要具備較高的教學藝術。再高深的知識,總是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給學生的。所以,課堂操作能力是必須具備和不斷提高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形象地概括了課堂教學藝術的特點。故此,教學要注重方法,靈活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突出生動性和趣味性,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而不是經(jīng)常板著一副臉作深沉樣,卻無法將知識傳授并內(nèi)化為學生的能力,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茶壺里煮餃子,滿肚子的話說不出來―― 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課堂操作能力和教學技巧,對于一名中學老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巧妙的設疑,精巧的教學設計以及靈活機動的教學機智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總結、豐富。
3.要不斷學習,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時代在發(fā)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頭腦也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知識激增,作為語文老師,如不在知識領域不斷豐富自己,就會有落伍的危險。以前曾經(jīng)有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身須有一桶水。”而如今,這句話成了: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長流水。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勝任不斷變化著的教育新形勢。“創(chuàng)新”首先應該表現(xiàn)為能夠接受新思想,新觀點。青少年學生是思維最活躍、接受新思想最快的一個群體,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太多的時候不是教師的理念超前,而是相對落后。近年來基礎教育中許多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其實質就是學生對新狀態(tài)的要求與社會、家庭、教師缺乏新觀念之間的沖突。于是教師要具備先進的理念,塑造“新”的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
4.講究方法,以柔克剛。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講究方式。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其講究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這方面堪稱典范。據(jù)說有一次,他看到兩位同學打架,其中一位同學拿著磚頭打向另一位同學。他急忙向前制止,并且讓那位拿磚頭的同學去辦公室找他,向他說明情況。當他回到辦公室時,那位同學早已在那低著頭等候他多時了。于是,陶老先生遞給那位同學一塊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讓你來,你反而比我先到了。”學生聽后很疑惑。這時,陶先生又拿出第二塊糖,說:“這也是應該獎勵你的,因為我讓你停下來,你馬上就停下來,表示對我的尊重。”學生聽后仍然困惑不解。陶先生接著又拿出第三塊水果糖,說:“與你打架的同學是一個經(jīng)常欺負女同學的學生,我對你的俠義精神表示敬意。”這是學生已經(jīng)泣不成聲了,說:“老師,無論怎么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當陶老先生聽到后,又拿出第四塊糖:“你已經(jīng)認識到了錯誤,這塊糖獎勵給你,是因為你知錯就改,咱們的談話也就到此結束了……”這四塊糖的故事真的很發(fā)人深思,陶先生最重要的是把整個談話過程調(diào)整的平等、真誠、親切,沒有一句訓斥和說教,顯示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胸懷和風范,我想,這位學生一定會對這件事沒齒難忘。這些難道不比不分青紅皂白訓斥一番要好得多嗎?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一句平常的話語,很可能讓學生終身銘記,教師的言傳身教,坦誠相待,更能使學生充滿感激。
最后,要做有人格魅力的語文教師。新時期的教師,應當努力從教師的群體形象中解脫出來,成為獨特的"這一個",應當努力在教育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實踐自己的創(chuàng)意。一個張揚個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能由他的個性化風采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語文教學氛圍,學生就會被這種獨特的教學氛圍所吸引,投身其中了,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個性化原則。而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也為這種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以自己豐富的生活閱歷來詮釋知識,感化熏陶學生。
身為教師,我們不能把教書育人降低到只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xiàn)在做起,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有著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師。
相關期刊簡介:《福建教育》是福建省教育廳主管的全省唯一一份主流教育專業(yè)期刊,是福建省教育廳宣傳導向、發(fā)布信息、指導工作的主要平臺。雜志社位于福州市鼓屏路162號。郵發(fā)代號 34-1,國際標準刊號 ISSN0427-7058,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 CN35-1017/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