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相較于初中物理、初中化學、初中生物等學科來說更顯枯燥和乏味。就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很難真正意義上理解和明白課本概念以及概念所蘊含的的科學道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是生搬硬套。有效的改變數學教學課堂環(huán)境,成為了現階段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摘 要: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伴隨著人類的一生。怎樣在最大程度上改變數學傳統(tǒng)刻板的理念,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取決于數學課堂的設置。只有從數學課堂入手改變人們對于數學的傳統(tǒng)認知,才能真正意義上改遍數學教學。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對數學教學進行分析,對數學日常課堂設置提出建議。
關鍵詞:江西教育雜志社投稿,初中數學,學生,教師,課堂建設
一、初中教學數學中環(huán)境構建的重要性
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直接關系到日后數學教學的開展以及延伸。良好的數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思維觀察、學習記憶、注意力等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作用。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以及自控能力等非智力的能力培養(yǎng)。
就我國教育體制和數學教學目標來看,數學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必須掌握技能之一,數學理論涵蓋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也作用于生活實踐當中。例如日常的計算教學學習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心、嚴格、細致等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品質。這些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不僅數學教學有著益處,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認真是萬物的核心,同樣也是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故而,與數學相關的環(huán)境構建,尤其是數學課堂環(huán)境的構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
二、初中數學教學環(huán)境構建的現狀分析
1.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尚未改變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加強,初中升學壓力逐漸增大。學生家長希望學生有個好的未來,期待學生考上理想的高中,最終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這很大程度上的期待初不僅提高的升學率,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方面源于家長的壓力,一方面源于社會環(huán)境。究其本質而言,就是傳統(tǒng)數學教學環(huán)境尚未發(fā)生變化。例如,很多學校將學校數學成績放在了學生教學的第一位。學校只看重數據,不看重數學學習能力成了當下許多學校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再如,再如,有的學校采用一板一眼的套路教學模式,無論學生的特長天性有何不同,一律按照規(guī)定流程進行教學。這在最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學環(huán)境賦予學生的只能是解題而不能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種傳統(tǒng)的數學環(huán)境將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2.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是科學的根基,生活中的任何知識都有著數學原理。數學中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往往是前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與研究而得出的。但就當下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來看,遠遠沒有沒有語文、地理和歷史等學科生動有趣,同時也沒有物理與化學那一類學科更貼近生活。數學教學中就多樣性而言與其他學科相比是處于弱勢的。這也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數學教學是刻板的,枯燥乏味的,對數學教學環(huán)境也就缺乏重視。[2]
同時數學不像語文歷史,它強調答案的準確性。這更加使得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習答案,而不注重學習過程。對很多抽象概念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對學生的教學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方式。因此,由于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導致了數學教學的課堂環(huán)境缺乏創(chuàng)新,依舊延續(xù)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形式。
3.缺乏數學思維和理念
眼下,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環(huán)境都較為壓抑,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教師自身的一種慣性思維。在很多初中數學教師眼中,數學就是數學,沒什么道理可講。一些數學教師甚至片面地認為只要明白算數方法并且勤加練習就可以,至于其中的道理是數學家才需要去探索的,而學生只要結果就好。這種不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使得數學課堂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種缺乏數學理論和數學思維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而且,這種數學課堂環(huán)境學生不懂其中的演變奧秘,只得生搬硬套,從而會造成學生不能適應數學中的千變萬化,導致數學思維發(fā)展有限,認知有限。最終,學生對于日后的數學學習缺乏相應的數學思維,大多數學生不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得出數學理論。
三、初中教學數學課堂環(huán)境構建的改善措施
1.不斷降低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校對應試教育的重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數學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盡可能的在數學課堂環(huán)境中消除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考試便只能作為學習成績的一種檢測手段,而不是對一名學生學習能力,甚至學生人格的判斷。教師應當盡量避免以分數論成敗的環(huán)境和氛圍出現,同時將這一理念灌輸到學生家長的腦海中,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而不是簡單的考上學校這么片面。
2.加強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
生活是數學的來源,同時數學也在反作用于生活。自古以來,中國教育提倡應材施教。人與人之間是具有差異的,這反映到學生學習中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理解一個知識很快,但有些學生就很慢。作為老師,要顧及到所有學生。將枯燥的數學理論,變換成生活現象。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生活周圍,從而對數學感興趣。同時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幾何學的時候,老師總是喜歡在黑板畫圖,讓學生想象。正方形切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這對于空間感較強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得出結果,但同時也有空間感較弱的學生,這使得其不能理解教學真諦。不如每人發(fā)一塊橡皮泥,真正的自己切一下。在動手的過程中,最大程度上理解知識。[3]
3.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初中生處在思考能力旺盛的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一切都有著好奇叛逆的心理。也正是因為叛逆,老師強行灌輸知識,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同時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使得很多學生抵觸數學課堂環(huán)境。時間久了,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一定要根據這一情況學會變動,化被動講授變主動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數學真諦。將數學死板的理論公式,最大程度上與現實生活練習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教師引導、解決問題。
結束語:
對于當下中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能力是影響其學習成績的重要的兩個因素。這同樣適用于數學,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本身蘊含的科學性哲理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達到的,在數學多的學習上主要是兩方面的責任,一方面是學校的,只有真正意義上擺脫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才能最大程度上改觀數學教學現狀。作為學生來說,要最大程度上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理解數學真諦,發(fā)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且能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善于利用數學。從而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宋維維.初中教學課堂的環(huán)境設置[J].東北師范大學.2012
[2]胡錦合,閆萬林.初中數學課堂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J].教育研究實驗.2012(12)
[3]周雄新,歐迪生.與時俱進的初中數學教改實踐[D].數學開發(f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