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創(chuàng)刊于1955年1月,是建國以后創(chuàng)辦最早的大學學報之一。其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反映南京大學理科以及全國自然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學報以“廣、嚴、快、活”為特色——報道內容廣泛涵蓋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特別以地球科學、物理學和化學等方面的論文見長;對論文審稿和編輯嚴格從而保證論文具有生命力;論文出版周期短速度快;論文形式活潑多樣,除正常欄目外,還設有特約述評、研究快報、簡報、論壇等欄目。
【期刊榮譽】
創(chuàng)刊以來,學報發(fā)表了大量在國內外自然科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論文,是在全國科技界具有廣泛影響的自然科學核心刊物之一,也是國內最有影響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之一,在全國自然科學刊物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排名中,歷年均居全國綜合性自然科學刊物之前列。學報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固定收錄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的國外權威性數(shù)據(jù)庫和文獻雜志在4個以上,例如俄羅斯文摘雜志(PЖ)、美國數(shù)學評論(MR)、化學文摘(CA)和德國數(shù)學文摘(ZM)等。我刊曾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評為學術影響范圍最廣的刊物之一(第16名),為全國高校刊物之冠,近年多次入選“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獲獎情況
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欄目設置】
期刊名稱: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南京大學
國際刊號ISSN:1007-7278
國內刊號CN:32-1084/C
出版周期:雙月
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大16開
歷史沿革: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現(xiàn)用刊名: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創(chuàng)刊時間:1955
該刊被以下數(shù)據(jù)庫收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HSSCD—2004)
主要欄目:特約述評、科學論壇、研究快報、研究進展。
【投稿須知】
1、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是南京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學雙月刊,涵蓋自然科學的各個學科。來稿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性,論文主體部分不得公開發(fā)表過或正在出版或者同時投稿它處。
2、來稿務必清稿、定稿,論點明確,文字、圖表精練,實驗數(shù)據(jù)必須注明實驗地點、實驗條件和數(shù)據(jù)誤差范圍。圖、表注釋務必詳細,使人不讀正文即能了解圖表之內涵。
3、來稿一式3份,隔行打印,正文要在5號字以上。否則將退回,達到要求后(視為收稿日期)方進入審稿程序。論文格式參見本刊最近一期。修改稿請附軟盤并注明排版軟件。
4、本刊建議作者在致謝欄中對該論文有所幫助的人(特別包括非匿名的審稿人)和單位表示謝意。對于研究工作的非主體直接參加者,可放入致謝欄內,以避免作者過多。
5、本刊收稿初審后將迅速約請專家審稿,作者一般在3個月內會收到編輯部意見,如未收到請自行處理。作者可推薦3位資深審稿人。論文一經本刊出版,即標志著該論文的所有作者將版權無條件地轉移本刊,本刊有權對其進行多種方式的復制或出版。作者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注明。
【雜志目錄】
2013年6期目錄
1.認知考古學:活化的話語檔案與斷裂的譜系發(fā)現(xiàn)——福柯《認知考古學》解讀張一兵,
2.英國環(huán)境史上沉重的一頁——泰晤士河三文魚的消失及其教訓梅雪芹,
3.紳士化運動:中心城市復興的可行路徑——以紐約市蘇荷區(qū)為中心的個案研究李文碩,
4.服務業(yè)國際化條件下的創(chuàng)新與生產率——基于中國生產性服務企業(yè)數(shù)據(jù)的研究劉丹鷺,
5.轉型經濟中的企業(yè)戰(zhàn)略形成及績效影響: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葉強生,武亞軍,鄭婉秀,
6.食品安全問題的訴訟求解與模式創(chuàng)新——以公益訴訟的視角展開李響,
7.試論我國食品安全執(zhí)法機制的變革高志宏,
8.村官刑法身份困惑的社會學思考徐宏,
9.居間合同義務的射程——“看房確認書”效力迷局之破解黃喆,
10.恐懼重構與威權再塑:淮北“毛人水怪”歷史背景研究馬俊亞,
11.雙重的摧殘:近代淮北女性婚姻困境的形成陳蕊,
12.“床前明月光”本義與“床”一“牀”通假字說周同科,
13.荷爾德林與德國人的民族情結李雙志,
14.引文評價合法性研究——基于引文功能和引用動機研究的綜合考察劉宇,李武,
15.引文分析方法的本土化——以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為中心錢澄,
16.Abstracts,
17.信息動態(tài),
1.理論創(chuàng)新與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王明生
2.真理的目的性與辯證法的感性維度田明
3.緣于體制:社科期刊十個被顛倒的關系仲偉民
4.結構性陷阱:中國環(huán)境法不能承受之重——兼議我國環(huán)境法的修改張梓太,郭少青
5.論環(huán)境規(guī)制中的結構性失衡——對中國環(huán)境規(guī)制失靈的一種理論解釋吳衛(wèi)星
6.歐盟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救助吳志成,朱旭
7.歐債危機對金磚國家的影響及其應對楊娜
8.中國哲學研究之檢討及建議勞思光
9.勞思光:當代中國的批判思想家和世界意義的哲學家劉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