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師論文期刊推薦《液壓與氣動》雜志屬技術性期刊,由北京機械工業(yè)自動化研究所主辦,1997年創(chuàng)刊。雜志1980年改為公開發(fā)行;1993年從季刊改為雙月刊。
摘要:本文介紹了以廢銅絲為原料,利用銅自身的還原作用,通過形成低價銅化合物的歧化分解來制備微米銅粉,探討制備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屬于廢銅再利用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微米,銅粉,歧化
一、引言
目前,關于超細顆粒(超微顆粒)的規(guī)定是根據(jù)所研究超細微粉的基本特性、制備、觀察及應用的難易程度的不同,而規(guī)定的為lμm以下、1nm以上的微粉均可稱為超細微粉。[1]
而迄今納米銅粉的研制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各種制備方法均存在著成本高、產(chǎn)率低、難以產(chǎn)業(yè)化的缺陷。銅超細粉體的實際應用基本是以微米銅粉為主體。微米銅粉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物理特性,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粉末冶金行業(yè)。其優(yōu)良性能主要表現(xiàn)在粒徑小、流動性強及優(yōu)良的球狀形貌等方面。[2]
二、原理綜述
在錐形瓶中放入銅絲,加入濃氨水。通過加入氯化銨和冰乙酸控制pH值,用吹風機吹入空氣,在35~45℃下反應至銅全部溶解。發(fā)生的反應為:
2Cu+O2+4NH3+4NH4+=2Cu(NH3)42++2H2O
Cu(NH3)42++Cu=2Cu(NH3)2+
將雜質過濾后,向上述溶液中再次鼓入空氣約1h,溫度維持在40℃,發(fā)生下列反應:8Cu(NH3)2++O2+2H2O=4Cu(NH3)42++4CuOH↓
將CuOH沉淀濾出,母液返回原系統(tǒng)循環(huán)使用。將CuOH沉淀轉入另一錐形瓶,在攪拌中加入H2SO4溶液酸化,得到銅粉和CuSO4溶液,經(jīng)過濾分離,用無水乙醇洗滌,減壓抽濾,干燥,得到銅粉,溶液結晶得到副產(chǎn)品CuSO4·5H2O。副產(chǎn)品CuSO4·5H2O循環(huán)利用。
三、實驗儀器,藥品和試劑
。1)實驗儀器
1.磁力加熱攪拌器
2.PHS-3C精密pH計
3.SHB-95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
4.DHG-70電熱鼓風干燥箱
5.臺式天平
6.玻璃儀器:過濾漏斗,250ml錐形瓶,100ml量筒,100ml燒杯,0~100℃溫度計,玻璃棒
。2)實驗藥品
銅絲,硫酸銅,氯化銨
。3)實驗試劑
硫酸,冰乙酸,氨水,無水乙醇
四、實驗過程
。1)溶解過程
將15g銅絲剪成1cm長的小段放入250ml錐形瓶中,加入100ml26%的氨水和50ml蒸餾水。通過加入氯化銨和冰乙酸控制pH值。加入硫酸銅。將錐形瓶放在磁力攪拌裝置上,放入攪拌子,加熱攪拌,插入溫度計,控制溫度在35~45℃。吹入空氣,反應至銅全部溶解,約3小時左右,發(fā)生的反應為:
2Cu+O2+4NH3+4NH4+=2Cu(NH3)42++2H2O
Cu(NH3)42++Cu=2Cu(NH3)2+
。2)析出CuOH過程
待銅絲全部溶解后,用漏斗將雜質過濾,將濾液轉移至錐形瓶中,放入攪拌子,加熱攪拌,鼓入空氣約1h,溫度維持在40℃,發(fā)生的反應為:
8Cu(NH3)2++O2+2H2O=4Cu(NH3)42++4CuOH↓
(3)歧化過程
將CuOH沉淀濾出,母液返回原系統(tǒng)循環(huán)使用。將CuOH沉淀轉入另一錐形瓶,在攪拌中加入H2SO4溶液酸化,得到銅粉和CuSO4溶液,經(jīng)過濾分離,用無水乙醇洗滌,減壓抽濾,干燥,得到銅粉;溶液結晶得到副產(chǎn)品CuSO4·5H2O。副產(chǎn)品CuSO4·5H2O循環(huán)利用。
。4)溶液的制備
1.工作液Cu(NH3)42+的制備
在0.5mol/LCuSO4溶液中加入CuCl2,使得CuCl2的濃度達到0.7mol/L.再加入NH4Cl(濃度為0.05mol/L),通入NH3,使NH3濃度為10~11mol/L,經(jīng)反應生成濃度為1.2mol/L的Cu(NH3)42+,游離的NH3為5.2~6.2mol/L,根據(jù)K(NH3H2O)=1.8×10-5,可以算出溶液的pH值為11.27~11.35。
SO42-,Cl-的存在,可增加Cu(NH3)42+的濃度。NH4Cl濃度應在0.016~0.1mol/L,NH4Cl濃度太高,對以后沉淀CuOH不利,NH4Cl濃度太低,pH值太高,易于沉淀CuOH,但不利于下一步溶解銅的工作。
2.Cu(NH3)2+的制備
用工作液溶解銅:Cu(NH3)42++Cu=Cu(NH3)2+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5℃)=1628,反應很完全。但在反應中應控制Cu+/Cu2+=8~10,比值為10時,c(Cu(NH3)2+)=2mol/L,c(Cu(NH3)42+)=0.2mol/L。反應需時間約為4~5小時,溫度在25~35℃之間。溫度高,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但是溫度高,壓力大,NH3易泄漏;因表壓應不高于0.02Mpa,故溫度高,壓力大不安全。
3.CuOH的制備
向溶液中吹空氣(O2),發(fā)生如下反應:
8Cu(NH3)2++O2+2H2O=4Cu(NH3)42++4CuOH
吹O2,不生成CuOH,只生成Cu(OH)2,這可以根據(jù)下列數(shù)據(jù)判斷:
Ksp(CuOH)=10-14
Ksp(Cu(OH)2)=2.2×10-20
無論游離的NH3為濃度多大,沉淀的只能是CuOH,而不是Cu(OH)2。
吹O2前,為了減少NH3的揮發(fā)損失(防止NH3被N2帶走),先采用真空泵將游離的NH3抽至另一裝有工作液的反應器內。使本反應器游離NH3的濃度1.5mol/L以下,然后向溶液中吹空氣,Cu(NH3)2+和O2的反應既完全又迅速,空氣的利用率幾乎是100%。
根據(jù)30℃,NH3的濃度1.5mol/L時,P(NH3)=17mmHg,可知生產(chǎn)每噸銅粉被N2帶走揮發(fā)損失的NH3不超過30kg。
抽NH3的操作可以選擇適當?shù)乃h(huán)泵,使該項操作在1.5小時內完成。
向Cu(NH3)2+溶液中吹O2的操作可以選擇羅茨鼓風機,在3小時內完成。
吹O2后,溶液的溫度由上升15℃到約32℃。當溶液中無Cu(NH3)2+后,停止向溶液中吹空氣,此時溶液中c(Cu(NH3)42+)=1.2mol/L。
4.Cu的制備
將Cu(NH3)42+溶液和CuOH沉淀通過真空吸濾器分離。Cu(NH3)42+溶液再吸收NH3后,返回去溶解銅。CuOH沉淀經(jīng)過H2SO4酸化:
2CuOH+H2SO4=CuSO4+2H2O+Cu
得到產(chǎn)品Cu和副產(chǎn)品CuSO4,再經(jīng)烘干裝袋封存。
五、實驗結論
(1)在氨-氯化銨的體系中,以氨為配合劑,使銅生成Cu(NH3)2+,進而轉化為CuOH,通過CuOH的岐化反應制備微米級銅粉。
(2)氨的濃度及pH值的控制對生成Cu(NH3)2+有重要影響,最佳反應條件是:反應溫度為40℃,pH為11.2,NH4+的濃度為0.1mol·L-1,NH3的濃度為12.6mol·L-1,此時,Cu(NH3)2+濃度、CuOH收率有一最大值。
。3)在CuOH的岐化反應中,硫酸的濃度和酸化的時間影響產(chǎn)物的粒度,硫酸的濃度為20%,加酸流速為4ml/min時,產(chǎn)物平均粒度最小。
(4)采用本工藝方法可利用廢銅(如銅包鋼、塑包銅等)為原料,以降低成本。生產(chǎn)過程能耗低,污染較小,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
參考文獻
[1]田愛堂,劉維平,成鋼.超細銅粉的制備進展.上海有色金屬,2006,27(2):38~42
[2]柳鳳鋼,高鐵男,龔德興等.化學法制備微米銅粉的研究.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5,2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