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av毛片不卡无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戲劇論文

八大山人繪畫有何藝術風格

發(fā)布時間:2016-11-11 15:57:50更新時間:2016-11-12 09:21:06 1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是江西南昌人,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乃清初畫壇“四僧”之一。至于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后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下面小編簡單介紹關于朱耷一篇論文。

中華詩詞

  【摘要】八大山人的繪畫雖取法古人,卻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其詩、書、畫、印皆有別于他家,繪畫構圖慎密,筆簡意深,形神兼?zhèn),用筆具有“少、圓、水、白、奇”等特點,喜對所畫的魚蟲、花鳥進行夸張,以簡練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來突出形象,甚至將魚、鳥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借以表現(xiàn)自己憤世嫉俗、孤傲不羈的性格。本文擬從其顛沛流離、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獨特超凡的藝術格調與孤傲的心性和“明朝情結”來分析其繪畫呈現(xiàn)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成就誘因。

  【關鍵詞】八大山人;繪畫作品;藝術風格

  一、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

  八大山人繪畫雖取法古人,晚年卻形成獨特的畫風,其詩、書、畫、印有別于他家,繪畫構圖慎密,筆簡形具,形神兼?zhèn),用筆頗有特點,喜用水洇暈染的繪畫效果來表達自己內心“墨點無多淚點多”的凄楚復雜的思想感情。

  (一)取法自然,獨創(chuàng)新意;師法古人,不受古法束縛

  八大山人繪畫得益于中國繪畫藝術特有的技法傳承,山水畫取法董源、巨然、米芾、黃公望、倪瓚和董其昌諸家,花鳥畫則師法沈周、陳淳和徐渭。晚年,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既不同于前人,又超越同代。藝術上既繼承傳統(tǒng),又另創(chuàng)風格,托物言志。由于飽含國破家亡之痛,常借花鳥、山水、竹木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憤慨之情。取材怪異,或鼓腹飛鳥,或瞪眼魚群,或殘山剩水,或老樹枯枝;干枯的池塘中,殘荷挺立,游魚闡幽,藉此表達自己變幻的人生。“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是鄭板橋對八大山人倔強高傲的秉性和繪畫風格的客觀描述。八大山人的書法,得益于釧繇、王羲之父子及孫過庭、顏真卿,博采眾長,卻獨樹一幟。繪畫的題款和印章也別具一格,自號“八大山人”,學術界至今尚無定論。八大山人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說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組成,因為形狀像只木屐,也有人稱之為“屐形印”;八大山人所題之詩,許多句子至今仍令人難解。

  (二)八大山人繪畫作品具有“少、圓、水、白、奇”等特點

  一是少。畫面中物象數(shù)量少,用筆數(shù)量少。八大山人運用一石、一樹、一花、一果、一魚、一鳥等構筑畫面,寥寥數(shù)筆可使景物栩栩如生、飽滿厚重、生動有趣,其繪畫語言豐富,巧用題款、印章與空間布白的視覺作用來支撐和豐富畫面,因物象少、筆數(shù)少,用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二是圓。八大山人出家期間的作品用筆方硬,后逐漸豐厚渾圓,趨于變化。其書法吸收前人筆法,修養(yǎng)深厚,后來直接影響了他的繪畫,晚年筆法更見含蓄圓潤;三是水。筆墨含水量控制得當。明晚期普遍用“生紙”作畫,易洇走墨,八大山人利用生紙?zhí)匦,巧妙控制筆墨水量,使層次豐富變化,產生與熟紙不一樣的藝術效果。用水洇暈染產生的茸軟感來表現(xiàn)禽鳥羽毛,用水洇表現(xiàn)荷稈、荷葉的枯老和稚嫩,更充分表達其“墨點無多淚點多”的心境;四是白。白黑既呼應又對比。八大山人處理空間布白精準巧妙,畫面物象極少,位置經營、方向布局、空間變化把握得當,合理利用題款、印章的圓潤感,且嚴謹有法,物象均衡,陰陽相濟;五是奇。八大山人所畫之樹干大根小,樹杈三兩,樹葉五七,不合常理。所畫之石頭重腳輕,不易穩(wěn)立。所畫魚、鳥的眼睛,大部分是白多黑少表現(xiàn)。造型之“奇特”與“意趣”并重,夸張有致,筆簡意賅,以表達其身處亂世的人生哲學。

  (三)筆墨簡練,以少勝多;不落俗套,自有創(chuàng)造

  八大山人繪畫構圖慎密,意境空闊,畫外有畫,畫外有情。大處縱橫排布,大開大合;小處抑揚有度,藏而不露,起伏張弛,適可而止;大密之中見小疏,大疏之中含小密。虛實相生,空白補意。其畫面氣勢和分章布白位置得當,動靜有序;題款蓋印,疏而不漏,用“始知真放在精微”來描述最為恰當不過。八大山人取物造型,傾心以意為之的“意象”,所畫題材常取無名之魚和無名之鳥,緣物寄情。八大山人觀察物象細致,取舍自由,以神取形,以意舍形。大寫意筆不工而心工,筆不周而意周。

  二、八大山人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

  八大山人繪畫的獨特藝術風格形成與其生活經歷、藝術格調、心性和“明朝情結”有關。

  (一)顛沛流離、跌宕起伏的生活歷程對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八大山人的一生顛沛流離、跌宕起伏,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一是為僧參道期(23—55歲)。他23歲削發(fā)為僧,取名傳綮,后又參道。這一時期繪畫,以寫生為主,如《水仙》《石榴》《草蟲》等,對一葉一蟲都畫得栩栩如生,但情感表現(xiàn)尚弱;二是還俗矛盾期(55—65歲)。55歲時朱耷還俗返回南昌,得病而瘋,一年多后經調養(yǎng)恢復正常,賣畫維持生計,開始使用“八大山人”這個名號,稱己為“個山驢”或“驢屋”。

  大書一“啞”字貼于門板,杜絕與人說話,對投靠清朝的官吏仇視有加。這個時期八大山人繪畫風格表現(xiàn)為情感露骨,表現(xiàn)率直,過于直白;三是藝術成熟期(65—80歲)。八大山人借畫大量禽鳥,以表達自身復雜的情感!遏~鴨圖》中鴨子,睜著大大的白眼,以表達仇視之感。《蓮塘戲禽圖》中兩只禽鳥,黑色的羽毛,睜著大大的怪異的眼睛看人,神色恐怖,怒目相視,做出進攻姿態(tài)!逗苫ù澍B圖》中的鳥,低頭閉眼,悄然站立于孤立的蘆稈之上,旁若無人,怡然自得,似在養(yǎng)神,卻為蔑視;所畫魚眼與鳥眼同樣情感復雜。1699年,八大山人去揚州見石濤,合作創(chuàng)作了《蘭竹雙雀圖》《艾虎圖》等畫,留下一段佳話。

  (二)獨特超凡的藝術格調

  繪畫最高層次追求“情”,也是“洗心”的藝術,猶如格調清新的音樂,使人忘卻煩惱和喧鬧,畫者需具超凡境界和人格,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格調便是典型的代表,石濤稱其為“眼高百代古無比,書法畫法前人前”。八大山人以不能再少的筆墨、人格化的形象和奇特的構圖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追求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開創(chuàng)了元明以來所沒有的新風貌。

  (三)孤傲的心性和揮之不去的“明朝情結”

  八大山人在“橫流亂石枯槎樹,留得文林細揣磨”和“想見時人解圖畫”詩句中流露,很希望人們解讀畫中之意。他的一個畫押,因形狀像烏龜,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后經研究發(fā)現(xiàn),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恰是明代末代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這說明在其內心對已故王朝的懷念;《古梅圖》中,虬根外露,不畫坡土,是仿照鄭思肖畫蘭之意,暗含著國土被清人所奪。這些作品表達了他揮之不去的“明朝情結”,也正是受這種濃烈的孤寂兀傲的感情主宰,其繪畫作品才出現(xiàn)人格化的物像,怪異晦澀中隱含著痛苦。“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反映了朱耷寄情于畫,借書畫以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之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既繼承了前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自辟蹊徑。動蕩的時代背景和他的顛沛流離、跌宕起伏的生活歷程、孤傲的心性等,造就了他的藝術情調,同時,卓越的繪畫功力、淵博的學識、難言的隱痛也有助于其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并從其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性格的孤傲、澹泊、冷峻的特點。

  參考文獻

  [1]蕭鴻鳴.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陳心懋,潘衛(wèi).朱耷[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下面小編簡單介紹優(yōu)秀文學期刊:《中華詩詞

  《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于1994年。它是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中華詩詞學會主辦的當代詩詞月刊,面向國內外。1997年交郵局發(fā)行,當年突破一萬份大關。到2002年發(fā)行量達到2萬份。2003年改為月刊后,發(fā)行量繼續(xù)增加,今年已經達到近3萬份,發(fā)行量已居國內外所有詩詞報刊之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xijulw/6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