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是做好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求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是一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這一目標,英語教師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只可惜“雷聲大,雨點小”,教學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針對此,文章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問題對策
在我們踐行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必須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想出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往往會利用物質獎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一個規(guī)律:不管是平時的公開課還是參加的評優(yōu)課,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很多教師在課前除了精心備課之外,還為學生準備一些禮物。這些禮物小的可能是精美的貼紙,大的有些是學生喜歡吃的果凍和水果。不管東西是什么,只要教師說要獎勵表現好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響應,踴躍參與,課堂氣氛異常熱烈。但是,教師請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學生真的是被你設計的英語活動吸引了嗎?還是他們感興趣的只是你手中的獎品?其實答案很明顯,那么我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英語課堂嗎?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理念對廣大英語教師提出的明確要求,利用獎品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過于頻繁地運用這種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的偏離,使學生逐漸形成追求物質的不健康心理。他們追求的不再是學到了多少英語知識,有沒有掌握英語技能,而是能不能獲得教師的獎勵。當換了一個不會以物質獎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之后,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對于學生的長足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
解決辦法:真正理解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內涵,讓學生從思想上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使學生感受到獲得英語知識的滿足感。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個學習興趣應該是持久的、積極向上的。物質獎勵帶給學生的刺激只是暫時的,所以教師要深入研究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玩耍中獲得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技能。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競賽性質的英語小游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又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強烈欲望。
二、學生進行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實際上毫無真實的信息傳遞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兩兩一組就本堂課所學的重點對話進行練習。比如:“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n apple.”這樣的對話非常簡單,教師讓學生在班內展示的時候,幾乎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舉手。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非常滿意,認為大家都掌握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訓練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實際上,這樣的對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明知故問的反復練習絲毫不能對學生的大腦產生刺激,有時甚至會限制學生英語思維的發(fā)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傳遞信息。作為一種學習的手段,機械性的操練不可少,但是在很多英語教師的心里根本沒有機械性操練和實踐性操練的區(qū)別,他們沒有考慮過什么時候運用機械性操練更為合適,一成不變的機械性操練只會使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越來越低,提高學生英語能力成了一紙空談。
解決辦法: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簡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英語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思考的快樂,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學生學會了思考,也就掌握了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或者提出問題時,一定要讓學生有思考的必要性,不要明知故問。只有把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英語技能才能得以發(fā)展和提高。
三、很多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參與率,認為只要有人能舉手就行
受課程內容較多、課時安排有限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小學英語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完全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只要學生當中有人能夠舉手回答問題,就接著完成下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課堂教學只能照顧到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沒有絲毫幫助,極易造成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有悖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
解決辦法: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尤其是后進生,教師更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課堂教學始終充滿信心,不斷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認真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
英語教育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時代英語》堅持“英漢并進,以人為本”的辦刊理念,以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讀者綜合語言水平為宗旨。注重突出刊物的時代性、知識性和趣 味性?锿菩腥笮兄行У膶W習方法:雙語互動、情景學習、階梯記憶,吸引讀者參與其中?锾厣嚎荚囍笇、語言應用性、讀者參與性和教學輔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