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摘要: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這樣說,閱讀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方法。然而,相對我們農(nóng)村小學而言,閱讀教學仍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自己的主觀意識覺得農(nóng)村孩子閱讀面相對狹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悟。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烙上了老師深深的印記,缺失了自己獨特的感悟。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自己是如何開展農(nóng)村閱讀教學的。
關鍵詞:資源導刊文章例文下載,讀中悟,悟中讀
引言
許多農(nóng)村教師由于受到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資源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淺嘗即止的閱讀方法:師范讀、師領讀、學生自讀、同桌互讀,分小組讀等各種形式,而這一切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的,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在農(nóng)村如何開展閱讀教學:
一、自讀中感悟,要有“量”的積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永恒主題。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然而我們教師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認為學生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一節(jié)課就40分鐘,如果給太多的時間讓他們?nèi)プx,那我的教學任務如何完成呢?于是,在學生沒有充分的閱讀之前,教師就對文章進行分析(包括字、詞、句、段、篇。),由于學生自主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學生對課文的認識還只流于表面。此時的學生只是一個傾聽者,他們體會到的“情”、感悟到的“理”無非是代表老師個人的思想感情。這樣做的結果,學生要么看似在聽,要么思想早已開小差,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可能除了課本知識外,其余毫無收獲,有的甚至課本知識都沒有掌握,這樣的一節(jié)課可謂是失敗至極。這都是由于教師所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太少,學生根本沒有融入到課本中去,何來更深的理解,連理解都談不上,何談收獲。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老師只要充當學生的引導者、領路人。
二、精讀中領悟,重在“活學巧用”
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時,因為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相對農(nóng)村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初步分析了課文及知識拓展后,我問道:黃河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嗎?學生一致回答不是,但當問到為什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時,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完整地進行回答。顯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存在問題,如果這時我對他們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也能理解,但這種理解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缺乏自身探究的經(jīng)歷,或許就會產(chǎn)生轉(zhuǎn)身即忘的結果。為此我沒有馬上對課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找找相關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等學生有了一定理解后,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黃河心里在想什么?他會對人類說些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再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進入角色,站在黃河的角度,從而深刻地體會到“保護母親河,是我們每個公民都應盡的義務。”這種感受顯然是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所不能達到的。
三、誦讀中抒情,激發(fā)情感火花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他們的語文知識能不豐富嗎?語文閱讀能力能不提高嗎?因此教師一定要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
四、《觸摸春天》是一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確定朗讀的重音、停頓、音調(diào)和情感,把朗讀的自主權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渲染氣氛,我特地為課文配上了音樂,優(yōu)美的音樂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很快進入了文中安靜的情感世界,讀得極富感情,在學完課文后,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對安靜說的話,學生所表達出的既有感情又有深度。這就是情感的交流,是讀者與作者的心產(chǎn)生共鳴的結果。
結語: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學自悟。““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閱讀教學要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讀書,在獨立閱讀中大膽地質(zhì)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啟發(fā)、設疑等方式來激發(fā)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與方法》
[2]《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3]《課堂教學藝術》安徽教育出版社程志宏李本和著
[4]《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5]《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韓雪屏著
[6]《新課程語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潘新和主編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jinnzone.com/xiaoxuejiaoyulw/40931.html
上一篇:作文大王·小學版雜志